楠木軒

關於特斯拉、蔚來、理想汽車和“新造車”賽道的一些思考

由 谷太枝 發佈於 綜合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黃有璨”(ID:owen_hyc),作者:黃有璨,36氪經授權發佈。

前天,我在推文——《給低水平吃瓜愛好者們的一些建議》裏埋了個伏筆,讓大家可以試着針對當前火熱的新能源造車市場做些思考,看看自己都能想到哪些特別有意思或有價值的思考角度,對應的自己可以有哪些思考。

我也提到了,我也會就這個問題來分享下我自己的一些思考。

原定昨天要把這事兒給圓上的,結果臨時有點事耽誤了,放到今天來搞定吧。

先簡單Review下近一個月以來,圍繞新能源造車市場,幾個主要可見的事件背景,我簡單提一嘴就好,總之,媒體在近1-2個月內對於新造車賽道的關注力度是超級大的,我們知道這點就好,就不給你們一一上新聞鏈接了——

  • 特斯拉降價造成專賣店門庭若市訂單飛漲,2021的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出蔚來、理想、小鵬汽車3大造車新勢力將合力抵抗特斯拉進攻的局面;

  • 比亞迪、蔚來等新能源汽車企業股價持續飛漲,造就“造富神話”;

  • 2020年以來,幾乎所有國內外傳統車企都已宣告入局新能源市場;

  • 近日,百度和吉利正式宣佈宣佈達成戰略合作,將聯手造車。

  • ……

下面,是我以一個“非汽車行業從業者”的身份,圍繞着上述諸多現象能想到的一些思考角度和我的個人思考觀察。需要聲明,我對汽車行業瞭解研究並不深,很多判斷未見得準確,僅供參考,也歡迎拍磚交流和指導。

此外,也建議各位,與其關注“思考的結論”,不如更多關注“這傢伙是如何思考的”,或許價值會更大。

以下入正題,我會分3個思考角度依次來聊一些不成熟的觀察。

思考角度一:從行業、產業角度,整個汽車行業的發展階段和格局當前是怎樣的?在接下來幾年裏可能會有什麼變化?

回答1:新能源汽車,從技術發展曲線來看,大約已經到了即將迎來真正穩步騰飛的時候,可參見下圖。

這背後,其實在2020年出現了好幾個非常明顯的信號——

1)特斯拉中國工廠開始量產——這意味着最早作為高端車出現在大家眼前的特斯拉,將可以以顯著更低的成本、更高的產能面向大眾用户進行生產交付;

2)電池技術得到革新,且新電池也同樣實現了量產,滿電狀態下可實現500-600km里程的的新能源車將會得到極大普及,逐漸成為大眾款車型;

3)國產新能源汽車廠商在造車能力上進步明顯,從車身外觀設計到質量到動力到駕駛體驗,你可以漸漸發現,國產車距離歐美、日系車的差距在越來越小。2020年,在國產車裏還出現了類似比亞迪宋、漢這樣的備受關注,且銷量也不差的標誌性車型,這讓很多家庭在購置新車時,開始會認真的考慮國產車。

4)充電樁在全國各地普及的數量和覆蓋地域也開始顯著增加,越來越便於電動車出行。以我個人為例,2020年我駕駛一輛滿電里程為300km的電動車在北京京郊遊蕩了近千公里,途中尋找充電樁已經越來越便捷和容易,基本沒有出現過很久找不到充電樁焦慮得要死的情況。

綜上,可預期新能源汽車必將開始加速替代傳統汽油車型。

回答2:全球汽車行業,可能都將迎來一次全新的大變局和大洗牌。而很多中國車企,也可能將會在其中迎來前所未有的機會。

如前所言,在汽車領域,新能源汽車加速替代傳統汽油車型會是不可逆的趨勢。並且,新能源汽車對傳統汽油車的更新換代,可能是從底層操作系統開始的——如果你體驗過特斯拉、理想、蔚來這一類擁有互聯網基因的汽車駕駛體驗,你當對此會深有感觸——我們在接觸的,可能不再是一台代步工具,而是一個全新的互聯網終端。

這意味着,並不是每一家傳統車企都能快速進入這個戰場生存下來。

在中國,汽車行業的市場規模,大概會在數十萬億量級。僅以上汽大眾一家公司為例,其年收入大約也在3000-4000億。

想象一下,作為一家新能源汽車品牌,如果能夠在市場上佔得先機,哪怕只是從上汽大眾手中搶下來差不多10-20%的市場份額,這也足夠你做一家年營業額數百億的公司了,這對於眾多新能源車企來説,都是前所未有令人激動的事情。

另外,剛才我們説的還只是國內市場。如果要放眼全球市場,2020年之後,中國車企也將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機會——全球範圍內,新能源汽車對傳統車型的更迭也必將發生,而在這一波更新換代裏,傳統強勢的歐美和日系的傳統車企受到疫情影響,以及自身在新能源、互聯網造車等領域的佈局和積澱,也未見得比國內車企要強多少。

這意味着,國內的一些車企,可能從2021年開始,將迎來真正挑戰BBA(即奔馳、寶馬、奧迪)和日系等全球頂尖車企的機會。假如真的有人能夠從中異軍突起,將意味着中國汽車行業裏將有可能誕生出部分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汽車製造廠商。

而這樣的巨大想象力,我猜將在接下來5年裏伴隨着更多家庭購置新能源車型,而不斷引領着無數國內造車企業和勢力們為之搏殺和奮鬥,激盪不已。

思考角度二:從資本市場角度,如何看待新造車企業的股價瘋漲?同樣做電動車,為什麼傳統車企的股價就沒有這麼誇張的漲幅?

回答:這個簡單了,拋開貨幣寬鬆市場普漲的因素,股價反應的是對未來的預期。新能源汽車市場還在早期,目前已經在品牌、技術、整體系統、團隊等方面磨合成型,初步形成獨特競爭力的企業,將被認為在接下來的市場大洗牌中獲得更大收益。

典型比如類似蔚來、理想、特斯拉、比亞迪這樣的企業,都是資本市場認為會在未來5年裏,伴隨着浪潮的發生而從中獲得更大收益的企業,因而也可以以更高的估值來評估這家公司。

而很多傳統車企,則不具備這樣的條件和能力,因此,他們的收入預期更小更低。

思考角度3:怎麼理解特斯拉大幅降價以及蔚來、小鵬的策略和應對?如何看待小鵬、理想、蔚來三家新造車公司後續的發展走勢?

回答:本質上,因為市場發展拐點到來,大家都在積極佈局,試圖要搶佔一個新時代的入口。

上面説了,我們理解燃油車和新能源智能汽車,邏輯應該完全不同,前者是一個有身份地位象徵的代步工具或奢侈品,後者則是一個能與用户本人建立深度連接的終端,甚至在商業模式的想象力上,也會大相徑庭。

設想一下,你購置了一台新能源智能汽車,這台車能夠熟悉你的身形、體重、聲音、音樂喜好、駕駛偏好、温度喜好,還能根據你的心情設置不同的車內氛圍、温度,甚至為你開啓某些雲端服務……

並且,當你對上述的這些服務形成依賴之後,為什麼服務不能單獨收費?舉例,從自動駕駛到音樂會員再到各種雲端服務,也許將來都會成為增值服務,造就一塊全新的“汽車後市場”。

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台新能源汽車,猶如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一台手機——當你選擇了一個品牌並熟悉了其操作系統甚至其中也儲存了你的許多數據,則你接下來多年內,大概率還是會使用同一品牌的手機。

所以,無論特斯拉、蔚來、理想、小鵬,現在重點關注的事情,都是希望“儘可能成為一個家庭的第一台新能源電動汽車”,並讓用户能夠“喜歡&依賴上自己”。

而一線城市家庭購車,最常見的需求無非兩類,一是家用轎車,二是中小型SUV。

所以,你會看到,特斯拉從2020年開始,在試着打造兩款“爆款車”,這兩款車價格極有吸引力,產能也已經完全能夠跟上,對於目標用户羣體將會擁有極強的殺傷力。

兩款車,一是Model 3,二是Model Y。

■ 最後,可以再分幾家公司來説點我的看法 

1. 2年內,特斯拉唱重頭戲,作為行業龍頭引領市場的格局暫時不會改變,但2年後可能存在一些變數。2年後的變局可能出現在兩方面,一是馬斯克本人會變成什麼樣,包含是否會因為一些政治因素受到影響等等;二是特斯拉的組織能力能否適應越來越激烈的本土競爭環境——中國市場一向有其特殊性,自進入互聯網時代以來,從社交到團購,從電商到Saas,尚無一家跨國公司能夠在中國本土取得全面成功的先例。

尤其是,如果競爭激烈程度開始進入到節奏極快,需要By 天By 周為單位來調整策略和戰術打法的時候,跨國公司的組織結構可能將會成為巨大制約。

這一命題,我也很期待看看馬斯克如何能解。

2.大膽説一句,蔚來汽車,接下來幾年可能會有兩種走向,要麼大成,要麼大失。

蔚來這家公司,有幾個特點——

1)其用户運營體系,本質上更接近基於一個強圈層、社羣化類宗教模型來構建的;

2)蔚來是目前在新能源造車企業中,為數不多的開始全面鋪開產品線準備跟特斯拉開啓正面競爭的企業;

3)當前蔚來的市值和企業估值,處在非常之高的水位。

上述3點,決定了蔚來這家公司在未來2-3年裏,要麼就全面出擊,從特斯拉手裏搶走不少份額,逐步平步青雲,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裏徹底奠定自己的江湖地位。

要麼,則蔚來因為產品線太多,可能顧此失彼,在某些產品線上出師不利,又或是自己強社羣化的用户羣體可能會因為逐漸增加的用户規模而受到衝擊,帶來更多品牌和組織上的損耗。

無論哪一種可能出現,都會讓蔚來的業績增長、市場佔有率等不如預期,一旦控盤不穩,可能會導致當前對於蔚來全面高估的資本會逐步立場,對蔚來這家公司帶來巨大的打擊。

3.理想汽車將會在非常穩健的節奏中穩步發展和上升,但也很難預期3年來這家公司的走勢會像今年的蔚來一樣如此瘋狂。

道理很簡單,相比蔚來,理想汽車在特斯拉麪前,選擇的是聚焦+垂直差異化的競爭策略。在產品上,理想只面向多孩家庭推出了一款中大型SUV,號稱“3年只造一台車”,這一選擇異常專注,也可以讓理想one有潛力成為“多孩奶爸”們的購車第一選擇,而這樣的人羣,由於基數並不足夠大,暫時無法成為特斯拉的優先選擇。

這樣一來,理想在1-2年裏,將能夠避開與特斯拉、蔚來等企業的正面競爭,在一個垂直領域內穩步發展,會是大概率事件。而“多孩奶爸”,也是個在購車消費上很有潛力的羣體,一旦在這羣人中形成了強品牌認同,則理想汽車後續的發展也會非常穩健。

4.小鵬這裏,確實研究瞭解得不多,就不瞎説了。

以上,就是針對近期熱鬧不已的新能源造車市場的一些思考角度和我的個人思考觀察,供您參考。

也希望大家切記我説過的,好的問題才更容易得到好的答案,有時候,與其一味追求“好答案”,不如先讓自己能從多個角度提出“好問題”。

同樣歡迎各位拍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