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1日,中宣部舉辦中外記者見面會,請中央企業黨員代表圍繞“央企楷模 責任擔當”與記者見面交流。其中,中國中鐵一局集團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測量工高級技師白芝勇作為代表之一亮相見面會。白芝勇工作22年來,只幹了一件事情,就是工程精密測量。高鐵、地鐵、橋樑、公路和隧道都有他的身影,中國的3.6萬公里高鐵運營里程中,白芝勇和他的團隊精測的線路已佔到了1/10。
參與20多條國家重點鐵路和高速鐵路工程精測
質量均一次性通過
今年43歲的白芝勇,是來自中國中鐵一局集團第五工程有限公司的測量工高級技師,他主要的工作就是工程精密測量。參加工作22年來,他先後參與了50餘條國家重點鐵路和高速鐵路的工程精測工作,質量均一次性通過。他攻克了豎井定向系統CPIII測量技術,推動了工程精測行業的發展,為企業節約成本近千萬元。同時,他和他的團隊成立了技能大師工作室,先後取得了國家專利15項,科研4項,帶領了精測技術骨幹150名,工作室也被命名為國家級大師工作室。
在會上,白芝勇講述了這樣一件事:在南京市緯三路過江隧道的施工中,這個隧道是當時世界上地質最複雜、水壓最大的一座隧道,當時他們的測量,就是要保證上億元的盾構機從江的南岸到江的北岸,給他們的誤差只有50毫米,也就是三個指頭這麼大。如果誤差過大,就會造成上億元盾構機的損壞。當接到這個任務時,白芝勇第一個站起來承擔這個項目。白芝勇充分考慮到長江兩岸受潮漲潮落、偏壓、水壓等綜合因素的影響,制定了“三定一線”工作法,最終在2015年7月,盾構機是在水下穿行了900多天,然後以12毫米的高精度貫通。“那一刻,我流下了激動的淚水。”
“這僅僅是我這些年從事一百餘座隧道的其中一座,每一座隧道的貫通、每一座隧道精確數據的提供,都是我們作為共產黨員、作為工程人的一種責任和擔當,也是我們先鋒模範作用的體現。”
大國工匠如何培養與時俱進?
開設抖音賬號教人學測量
在回答紅星新聞記者提問時,白芝勇分享了他培養徒弟的心得。他説,自己出生在1978年,1999年參加工作,當時是在廣州一個正在施工的橋下鐵皮房外看50週年的國慶大閲兵。2019年,他有幸被邀請到天安門廣場看了國慶大閲兵。“所以我非常感恩這樣的時代,給我這樣一個從山裏走出來的農村娃,學習、成長和成才的機會。所以現在我願意把自己這些年學到的東西教給年輕人。”
白芝勇説,90後、00後知識層次高,而且思想活躍,動手能力強,但是缺乏一些韌勁,在基礎知識的掌握上,還是有所欠缺。所以他教徒弟的時候,一方面注重技能傳承。“測量會經常在兩個數之間取平均值,比如275和283,那你張口就來説279,這就是它的平均值。要不經過大腦的這種思維,你才能快,而且不容易出錯。”
白芝勇説,他也經常要求徒弟要學會感恩,懂得感恩,要感恩社會,要感恩國家。去年疫情期間,他作為技能大師工作室的負責人,停工不停學,他和團隊通過網絡和抖音,拍攝了“打造和培育工匠精神”“全國勞模教你學測量”等知識類視頻,讓大家通過網絡就能學習。
對於“教會徒弟餓死師父”的老話,白芝勇認為,現在是“一花獨開不是春,百花齊放才是春滿園”,所以應該是教會了徒弟,輕鬆了師父。他會讓徒弟把所有的知識都學得牢固。現在國家發展非常快,技術、方法、設備變化也非常快,這就要求每個人都要不停去學習、去充電。
“我經常説,只有我自己學會了,而且學精了,我才能給徒弟講得明白,徒弟也才能聽得懂。所以在這個過程中,真的是教學相長,我們共同都得到了進步。”
紅星新聞記者 吳陽 北京報道
編輯 陳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