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人喪生!一場發生在科羅拉多的“噩夢”
3月22日,美國科羅拉多州博爾德市,一個灰色的下午。不少人像往常一樣,來到大學城附近的金蘇珀連鎖超市(King Soopers)完成生活中的小任務。
下午2時30分左右,一名下身穿牛仔褲、上身穿着綠色防彈背心、手持AR-15自動步槍的男子接近金蘇珀超市。在超市外的停車場,他開槍擊倒一名老人後,又對其反覆開槍。
隨後,他闖入超市,對超市裏的人進行無差別射擊。下午2時40分左右,博爾德市警方接到多通報警電話。
博爾德警察局指揮官 克里:在接到首個911電話幾分鐘內,我們就做出響應,警員們很快進入該建築。
警方的記錄設備顯示,下午3時21分左右,槍手對警方密集開火。
案發近1個小時後,一支特警部隊抵達金蘇珀超市,此時槍手已經在交火中右大腿中彈。3時28分,他扔掉武器,脱掉身上幾乎所有衣物,向警方投降。
警方繳獲了一把AR-15自動步槍、一把魯格AR-556手槍和一件防彈背心,警方證詞稱,“物品周圍有大量血跡”,沒有跡象表明槍手醉酒或吸毒。
10條無辜的生命葬身槍口之下,他們之中年齡最大的65歲,最小的20歲。另有多人因為槍擊受傷。
博爾德警察局局長 赫羅德表示,經確認,嫌疑人名為艾哈邁德·阿利薩,現年21歲,來自科羅拉多州的阿爾瓦達市。他被指控犯有10項一級謀殺罪,將被運送至博爾德縣監獄。
英國《每日郵報》用這樣描述阿利薩:一個高中時期的摔跤手,被家人描述為“精神病患者”。
他説自己是在“3歲”,也就是大約在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時期,從敍利亞移民美國的。
在阿利薩的社交網站上,過去18個裏,他曾抱怨自己找不到女朋友,對特朗普充滿怨言,並談論到自己的宗教信仰。
阿利薩居住的阿爾瓦達市,距離博爾德市的金蘇珀超市大約25公里,當天他駕駛哥哥的奔馳車前往。本週,他的哥哥在接受《每日野獸》報採訪時形容阿利薩“偏執”和“反社會”,並堅稱槍擊事件並非出於政治動機。
據哥哥稱,阿利薩曾是個外向的孩子,但進入高中後常常受到欺負,從那時起開始變得反社會,總是認為自己受到跟蹤、監視,使用電腦時會用膠布蓋上攝像頭。
高中時期的阿利薩是摔跤隊成員,據阿利薩的高中同學兼隊友馬維爾(Dayton Marvel)回憶,阿利薩很“暴力”,“在他身邊感到害怕”。
高中的最後一年,阿利薩在輸掉一場重要比賽後直接退出了摔跤隊。
阿利薩的隊友馬維爾説:“他在摔跤室裏大喊大叫,看上去就像是要殺掉所有人一樣,我們都被嚇壞了。”
另一個名叫埃爾南德斯的隊友透露,有一次一名摔跤手嘲笑阿利薩輸掉比賽,阿拉斯立刻開始用拳頭擊打對方。
2017年11月,阿利薩曾在課堂上把一名同學打昏,然後又對他的頭部猛擊幾拳,阿利薩稱,打人的原因是幾周前這名同學用帶有種族色彩的詞語稱呼他。2018年阿利薩因此被判三級襲擊,屬於輕罪,被處以緩刑和社區服務。
美聯社稱,根據科羅拉多州的法律,犯下類似輕罪的人通常不會被限制購買槍支。
2019年7月,阿利薩在社交網站上寫道:如果這些仇視伊斯蘭教的種族主義者停止入侵我的手機,讓我過上正常的生活,我可能會做到。
案件審理前路漫漫事件陰霾難消散
當地時間3月25日,槍擊案發生三天後,阿利薩首次出庭,他面臨十項一級謀殺罪和一項謀殺未遂罪指控。
《紐約時報》稱如果罪名成立,他可能面臨終身監禁,不得假釋。科羅拉多州去年廢除了死刑。
據美聯社報道,在簡短的審訊中阿利薩沒有發言,對於法官的問題只回答“是”。
阿利薩的辯護律師要求對其進行精神健康評估,然後再進行下一步審訊。
當天,科羅拉多州地方法官穆瓦希爾(Thomas Mulvahill)裁決,槍擊案嫌疑人阿利薩不得被保釋,繼續羈押在博爾德縣監獄。
博爾德縣地方檢察官邁克爾·多爾蒂表示,此案的審理可能會花上一年的時間。
金蘇珀超市周圍樹起了圍欄,圍欄上擺滿了鮮花,人們仍在不斷前往悼念。
一名老人舉起的標語牌上寫道:在我們修改法律前,還要有多少人死去?
有槍擊案倖存者稱,那天,嫌疑人穿着戰術裝備,拿着一把AR-15步槍開始射擊。在看見他之前,已經聽到了三聲槍響。
AR-15自動步槍,被稱作“死神的聖物”,出現在2017年拉斯維加斯音樂節槍擊案和2018年佛羅里達州帕克蘭高中槍擊案中。
AR-15步槍的殺傷力和精準度,讓其在美國槍支文化中成名已久,幾秒內便可發射幾十發子彈,該步槍經改進後被美國軍方用於越戰戰場,成為著名的M16系列,和AK47對陣。
而AR-15步槍在美國民間也深受擁槍民眾的歡迎,在各州槍店均可以合法買賣,只要600多美元就可以獲得一個完美的殺人機器,同時市場上為其提供的眾多升級配件,也可以被民眾輕易獲得,在改裝後,可將其威力從民用級別迅速提升至軍用級別。
有專業人士表示,如果阿利薩沒有AR-15步槍這樣的重型殺傷性武器,博爾德槍擊案的結果也許不會這樣慘烈。
而阿利薩犯案時使用的另一把魯格AR-556手槍,其實就是AR-15的短管版本,由於安裝的並非槍托而是所謂的“前臂支架(ArmBrace)”,根據美國法律被定義為手槍,其實是鑽了法律的空子。犯案前一週,阿利薩剛剛購買了這把槍。
阿利薩的嫂子告訴警方,在案發的前幾天裏曾看到阿利薩一直在擺弄看起來像是“機關槍”的武器,但當時並未對此產生懷疑。
控槍法律遲遲未改 “血”的教訓仍不夠?
科羅拉多州,歷史上曾發生多起血案。
1999年4月20日,傑佛遜郡科倫拜恩中學,兩名手持槍械的高中生哈里斯(Eric Harris)和克萊伯德(Dylan Klebold)闖入學校後大開殺戒,造成13人死亡,24人受傷,隨後兩人開槍自殺。這起事件被視為美國曆史上最血腥校園槍擊事件之一。
2012年7月20日,奧羅拉市,在舉行《蝙蝠俠前傳3:黑暗騎士崛起》首映式的“世紀16”電影院,27歲槍手霍姆斯向觀影人羣無差別掃射。
科羅拉多州眾議員沙利文在槍擊案中痛失愛子。
然而現實卻是,儘管每一次槍擊事件都會激起美國民眾反對擁槍的聲音,但美國的槍支管控法律卻並沒有因此出現重大改變,已有20多年未通過重要的控槍法律。
就在博爾德槍擊案發前一週,博爾德市政府一項關於禁止攜帶和運輸包括AR-15在內的攻擊性武器的規定,被當地法院裁決無效。支持擁槍的美國全國步槍協會還在3月15日發文慶賀。
3月23日開始,美國國會就如何依據憲法採取合理措施減少槍擊事件展開一系列聽證會。
伊利諾伊州民主黨參議員 德賓:我希望這次聽證會能夠開啓一場對話,基於憲法減少美國槍支暴力問題。我們認為我們面臨的是一場公共健康危機。
而在控槍問題上,民主、共和兩黨分歧嚴重。
艾奧瓦州共和黨參議員 格拉斯利:和許多美國人一樣,我珍惜我擁有武器的權利。在關於控槍的對話中,我們很少關注有多少美國人團結起來,擁護和享受這項(擁槍)權利。
3月11日,在拜登政府支持下,民主黨掌控的國會眾議院通過《跨黨派背景調查法》(Bipartisan Background Checks Act)和《強化背景調查法》(Enhanced Background Checks Act)兩項旨在加強購槍背景調查的法案,確保被禁止擁槍的個人無法獲得槍支。但由於目前兩黨在國會參議院各佔50席,福布斯新聞網等美國媒體普遍預測,這兩項法案很難達到在參議院闖關所需的60票門檻。
華盛頓州參議員 莫里:多年來,民主黨人一直在敦促採取行動推動改革來制止這種殺戮,挽救生命。多年來,我們一直受到共和黨領導人及其特殊利益的阻撓。
1994年,克林頓擔任美國總統時,曾利用民主黨控制參眾兩院之利通過控槍法案,要求禁止銷售包括AR-15在內的多種半自動步槍。
結果當年中期選舉時,擁槍派選民異常活躍,主張擁槍的共和黨大獲全勝。而該控槍法案在2004年到期後也沒有續期,之後AR-15等攻擊性武器的銷量反而出現明顯上漲。
儘管目前民主黨政府的控槍熱情看起來十分高漲,德國之聲道出一個現實困境:如果此時認真推動控槍,對於民主黨政府的連任將是非常危險的,而談及經濟話題也許才是討好選民的最“保險”方式。
也許正因為如此,3月25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東廳舉行上任以來的首場總統新聞記者會上,當被問到控槍案時,顧左右而言他。
美國總統 拜登:你談到的都會有,只是時機問題。我將於週五在匹茲堡詳細宣佈重建基礎設施的計劃……美國在全球基礎設施排名第14位,中國在基建上的投資是美國的三倍。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惡性事件“無休止”
目前,對於發生在科羅拉多州的這起槍擊事件,警方尚無法確定槍手的動機。
而就在這起案件發生的幾天前,另一場發生在亞特蘭大市的惡性槍擊事件同樣引發了美國社會的高度關注。許多法律人士將犯罪嫌疑人的動機稱之為“教科書式的仇恨犯罪”。
與此同時,全美也爆發了“反對仇恨亞裔”的抗議浪潮。
抗議者:我受夠了我們的長輩被人推倒在地,被人攻擊。
佐治亞州議會眾議員 阮碧(Bee Nguyen):我們(亞裔)一直生活在陰影中,被忽略、被無視、被刻板對待、被視為二等公民。
據美國廣播公司報道,從3月17日至本週末,從東海岸到西海岸,在全美30多個城市爆發了“反對仇恨亞裔”的抗議活動。
據“停止仇恨亞裔組織”Stop AAPI Hate的統計,自2020年3月新冠疫情在美國迅速蔓延至今,僅據警方記錄在案的數據統計,全美就發生了近4000起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其中,11%涉及暴力,68%的案件針對亞裔女性。案件的數量相比此前同期增加了1000多起。在美國的一線城市,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增長了近150%。其中,紐約市報告的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相比2019年激增了833%。
亞裔經營的商鋪被毀壞、搶劫、亞裔在街頭無端被毆打、辱罵。
而事件的“最後一根稻草”源於當地時間3月16日,發生在佐治亞州亞特蘭大地區的一起槍擊事件。
當天傍晚,21歲的白人男子羅伯特·艾倫·朗(Robert Aaron Long)先後在亞特蘭大地區的三處由亞裔經營的按摩場所開槍行兇。造成8人死亡,其中6人為亞裔女性。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有目擊者稱,艾倫·朗在開槍時曾高喊“我要殺光所有亞裔”。
22日,羅伯特·艾倫·朗以8項謀殺罪名被檢方起訴,但警方卻遲遲不肯將案件的性質歸為“仇恨犯罪”。
在案發後,切諾基縣警長貝爾克(captain jay baker)為槍手“開脱”的方式,更讓亞裔感到冒犯。
佐治亞州切諾基縣警長 貝克爾:他(槍手)説他的動機與種族無關,很明顯他是患有疾病的。他認為自己有性癮,他認為這些地方(按摩場所)可以讓他發病。這些場所對他來説是一種誘惑,他想消除這種誘惑,他覺得自己受不了了,實在是忍無可忍。而且昨天對他來説是非常糟糕的一天。
警方的解釋,言下之意,這裏存在不當服務。不僅不顧事實,侮辱死者,也引發了亞裔羣體的強烈不滿,並引起了美國諸多法律界和政界、新聞界人士的質疑。
《每日秀》主播 諾亞:對他來説這是糟糕的一天,對他來説很糟糕嗎?不,昨天對那些失去生命的人來説才是糟糕的一天。警察還試圖在案件中尋找人性,簡直太搞笑了。我可以向你們保證,如果是一個黑色或棕色人種的人在白人社區進行瘋狂屠殺,沒有一個警察會在電視上説“槍手是忍無可忍了”“所以才這麼做了”。就連對那些沒有殺死任何人的黑人抗議者,警察都沒有什麼耐心。
在美國,仇恨犯罪屬刑事犯罪,指的是出於對特定的性別、宗教、種族或性取向等持有偏見而針對該羣體的成員實施的暴力犯罪。
美國各州法律對仇恨罪行的刑罰各不相同。但總體而言,被定為“仇恨犯罪”意味着罪犯將獲得更長的刑期。
美國大學犯罪學教授愛瓦瑪(Janice Iwama)認為,將一種違法行為定性為仇恨犯罪,已不僅僅是量刑問題。仇恨犯罪的認定,可以幫助社會的相關羣體感獲得安全感。如不加定性,同類型的犯罪可能將繼續蔓延,從而給相關羣體帶來更大的傷害。
就在輿論紛紛對美國警方關於案件的處理提出質疑時,《今日美國》揭露出的一起事件,也許解釋了案件遲遲無法被定性的原因。負責調查此案的切羅基縣警長傑伊·貝克爾(Jay Baker),曾在去年4月在社交媒體上公開推銷包含種族主義元素的T-恤衫,把新冠病毒與中國聯繫起來,貝克爾還在旁留言,鼓勵人們“欲購從速”。
關鍵詞:亞裔
《紐約時報》認為,亞特蘭大槍擊事件的最終定性,將對未來的仇恨犯罪、尤其是針對亞裔羣體的仇恨犯罪案件的判定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此外,在過去的一年中,亞裔羣體已經生活在不安之中。
本月初,《華盛頓郵報》發表的一則調查報道稱,隨着全美學校的陸續復課,學生們紛紛返校。而亞裔學生的返校率明顯低於其他族裔,原因是,很多亞裔家長擔心孩子在學校因疫情遭到歧視,選擇暫時不讓孩子返校。
在紐約、芝加哥、華盛頓等一線城市,白人學生的返校率約為三分之二,而亞裔學生的返校率僅為三分之一。
出於安全考慮,一些亞裔家庭紛紛聯絡起來,一起接送子女上學,一起出行採購生活用品。在很多城市的中國城,志願者們也行動起來,護送有需要的人士出行。
儘管絕大多數的亞裔受害者選擇不與施暴者直面對抗,但在3月17日,發生在舊金山市的一起仇恨犯罪,一名華裔老人的英勇行為受到了被美國社會的熱議。
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報道,17日早晨,76歲的華裔老人謝曉珍(音譯xiaozhen xie)在舊金山市的十字路口等待交通信號燈時,被一名39歲的白人男子(Stephen Jekins)無端毆打,在受傷嚴重的情況下,不會講英文的謝曉珍奮勇反擊,隨手撿起的一根木棍將施暴男子打倒在地。隨後警察趕來將該男子逮捕。後經證實,在當天稍早前,該男子還無端襲擊了另一名83歲的亞裔老人。
傷勢嚴重的謝曉珍隨後在美國眾籌網站GoFundMe上籌集醫藥費,在不到一週的時間裏籌集到了近一百萬美元的捐款。她的家人表示,老人決定將醫藥費之外的捐款全部轉贈給“反對仇恨亞裔”的公益組織。
3月19日,美國總統拜登和副總統哈里斯到訪亞特蘭大。
美國總統 拜登:他們(亞裔)遭到襲擊,指責,被當成替罪羊,遭到騷擾,遭到惡語攻擊、人身攻擊, 甚至被殺害。我們必須敢於直言,我們必須行動起來。
此前一天的18日,美國眾議院司法委員會就“針對亞裔的種族歧視和暴力行為”舉行了聽證會,討論由紐約州亞裔民主黨眾議員孟昭文提出的一份《反仇恨議案》。
然而,在《赫芬頓郵報》看來,這場聽證會才開始沒多久便跑了調。
得州共和黨眾議員羅伊一上來就把《反仇恨議案》和西方的保障“言論自由”所謂“政治正確”掛鈎,更將發言的重點放在了指責中國上,以此來轉移話題。
紐約州民主黨眾議員 孟昭文(Grace Meng):你們不應把矛頭對準亞裔美國人,對準我們的祖父母、我們的孩子。這場聽證會是在講述亞裔羣體的苦痛,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我們不會讓人剝奪掉話語權。
《今日美國》注意到,亞裔議員在上一屆美國國會中就提交過相同版本的反歧視法案,但連其中一部分內容也沒能獲得通過。
3月25日,美國交通部長布蒂吉格在推廣他的3萬億美元的鐵路建設計劃時宣稱,在鐵路建設方面,“美國得克薩斯州憑什麼就不如中國?”
而布蒂吉格不願提到的,即便現今美國“老舊”的鐵路體系,也是在被美國主流社會“遺忘的華工”的貢獻下才完成的。
從1863年到1869年,大約有15000名中國工人幫助美國建造了橫貫大陸的鐵路。但他們的工資遠低於美國工人。1867年,3000名華工曾要求同工同酬,但遭到拒絕。
這張1869年的照片記錄了橫貫大陸鐵路錘下最後一釘的情景,但其中只有一名中國工人。
1882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排華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禁止華人獲得合法的公民身份,這也是美國第一部針對特定族羣的移民法案。
而此前1881年的3月6日,加州當地政府曾組織大規模的遊行來表示所謂對”排華法案“的支持。
除了排華,美國還於1924年通過新移民法,禁止亞洲人移民美國。
在美國西北大學亞非裔美國人研究教授莎瑪(Nitasha Tamar Sharma)看來,相比於建國前就一直存在的非裔羣體,亞裔在美國人的心目中永遠是“新移民”,永遠是外國人。
也正因為如此,2020年11月27日,美國體育用品公司耐克針對日本市場推出的一則以“反對種族歧視”為主題的廣告,播放量達到960萬,引起日本民眾的反感和抗議。
在一些日本民眾看來,耐克專為亞洲國家定製的“反歧視”廣告,暗示日本是種族歧視嚴重的國家,而不去反思美國自身的問題。
“充滿偏見的其實是耐克自身”
有日本網友直言
而廣告展現的所謂“穿上耐克鞋就不被歧視”,更被日本民眾看作是藉着“政治正確”來“蹭熱點”,以獲取某種商業利益。
更有日本網民表示,要把耐克鞋全扔掉
實際上,在近30年來,在美國司法體系一次次的關鍵判決中,亞裔的權益也幾乎從未得到保護。1982年,日本對美國汽車製造業造成嚴重衝擊,導致種族關係緊張。當年,生活在密歇根的美籍華人陳果仁(Vincent Chin)被兩名白人男性誤認為是日裔,被毆打致死。但最終,兩名白人罪犯僅被罰款3000美元,判處三年緩刑。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認為,由於亞裔羣體在美國社會佔比過低,在美國的人口比率僅有5.6%,且亞裔羣體的人口構成複雜,約三分之一的亞裔甚至無法有效地用英語進行溝通,難以為自身爭取權利,也導致了美國主流社會對亞裔羣體的刻板印象長期得不到改善。
而在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榮譽教授王靈智(Ling-chi Wang)看來,近年來,美國反亞裔情緒的升級,和奧巴馬政府提出“重返亞洲戰略”以及特朗普政府挑起的“貿易戰”密切相關,美國開始使用經濟、政治、軍事等手段來遏制中國崛起。每逢美國和亞洲國家關係緊張,亞裔羣體便成了美國社會不信任、甚至仇恨的對象。
3月25日,拜登在其上任以來舉行的首場獨立記者會上直言,中美間將面臨嚴酷的競爭 (stiff competition)。
美國總統 拜登:中國有一個遠大的目標,這無可厚非。但他們的這個目標是成為領導世界的國家,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最強大的國家,這不會在我的眼皮子底下成為現實。
3月26日,美國白宮和國務院發言人就“新疆棉花”問題發聲,一些美國品牌也跟風對“新疆棉”進行所謂抵制,進而製造嚴重的市場對立。
而美國斯凱奇(SKECHERS)公司此前發表聲明表示:該公司進行過兩輪調查,均沒有發現所謂“強制勞工”。“均沒有一次發現有強制勞工或強制勞工問題的跡象”。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 華春瑩:他們長期以來習慣於,我可以説你,你不可以説我;我可以做,但我做了你也不能説我。但是這不是一個平等的(關係),我想他們應該學會以平等和相互尊重的態度來對待中國,來對待中國和其他的國家。
據美國聯邦調查局的數據統計,在2020年,儘管美國各類仇恨犯罪的總案件數量下降了約7%,然而針對亞裔的仇恨犯罪卻激增了近150%。
《紐約時報》直言,隨着新冠疫苗的陸續接種,疫情終會過去,然而,針對少數羣體的這種空前的偏見甚至仇恨卻無法在短時間內消除。
而近期涉及種族歧視和仇恨的極端事件不斷髮生,“美國夢”為何變成“美國噩夢”,的確值得人深思。
視線編導丨賈犁 餘俍 許娜 張誠
特別報道編導丨屈上 魯馨陽
配音丨張仲魯 張誠
責編丨陳忠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