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謀”之一落網?海地總統遇刺案情曲折
沈敏
海地警方11日公佈海地總統若弗內爾·莫伊茲遇刺案調查最新進展:一名涉嫌策劃並僱用殺手實施刺殺的嫌疑人落網,國籍海地,常住美國佛羅里達州。
據警方調查,襲擊行動最初目的是“抓捕”莫伊茲,但任務中途“升級”為刺殺。
【任務多變】
海地警察總長萊昂·夏爾在記者會上説,嫌疑人克里斯蒂安·埃馬紐埃爾·薩農現年63歲,海地公民,6月“抱着政治目的,乘坐私人飛機入境海地”。據警方調查,薩農企圖推翻莫伊茲並取而代之。
多名受僱於薩農的哥倫比亞籍槍手與他同行。這幾人最初接到的任務是充當薩農保鏢,而隨後得到新指令——“抓捕”莫伊茲。然而,入境海地後,任務再次“升級”——刺殺莫伊茲。
隨後,“另外22人進入海地”,組成一個刺殺行動組,7日凌晨闖進莫伊茲位於海地首都太子港的家中,朝莫伊茲夫婦開槍後逃跑。莫伊茲身亡,妻子重傷,被送往美國醫治。
刺殺事件後,海地警方逮捕18名哥倫比亞人和兩名海地裔美國人。經訊問,警方得知薩農居住在佛羅里達州,通過一家設在邁阿密的安保公司僱用26人實施刺殺。“匪徒得手後,警方在攔截追捕時,其中一名殺手第一個電話就打給了薩農。薩農又聯繫了另外兩人,我方認為那兩人是刺殺行動的幕後策劃者。”
警方沒有披露那兩名“策劃者”的身份。
夏爾説,警方在抓捕行動中擊斃至少3名嫌疑人,仍有5名嫌疑人在逃,“他們是危險分子——我是説,敢死隊,專業的敢死隊員”。
【動機為何】
在薩農位於海地的住所,警方發現一頂繡有美國毒品管制局標誌的帽子、20箱子彈、一些槍支零部件、4張海地鄰國多米尼加共和國的汽車牌照、兩輛小轎車以及薩農與他人的通信記錄。
美聯社報道,根據網上公開記錄,一名與薩農同名同姓的男子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和密蘇里州居住過,2013年申請破產。此人自稱醫生,在佛羅里達州工作。他在視頻分享網站發佈題為《爭取海地領導權》的視頻,稱海地政府腐敗、掠奪國家資源,“不關心國家和人民”,聲稱海地“需要新的領導層”。在社交媒體上,他表達過對海地政治的興趣。
不過,暫時無法確認此人是否就是海地警方逮捕的薩農。
先前被捕的兩名海地裔美國公民同樣居住在佛羅里達州。他們告訴調查人員,其任務是為哥倫比亞僱傭兵充當翻譯,對方持有對莫伊茲的“逮捕令”,但他們抵達現場時,發現莫伊茲已死亡。
【局勢複雜】
莫伊茲之死給本就複雜的海地政局增添更多變數。海地參議院9日任命議長約瑟夫·朗貝爾為臨時總統,與先前自行宣佈代行國家元首職責的總理克洛德·約瑟夫形成對峙。
莫伊茲遇刺前,曾於5日簽署任命,由前政府部長阿里埃爾·亨利取代約瑟夫出任新一任總理。新任總理就職儀式原定7日舉行,但因當天凌晨莫伊茲遇刺而被取消。
由聯邦調查局、國務院、司法部、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國土安全部人員組成的美方工作組11日抵達海地,與亨利、約瑟夫、警察總長夏爾等官員會面,提供所謂“技術協助”。
美國曆史上對海地進行多次軍事入侵和政治干涉。此次,就約瑟夫請求美方派軍入駐海地,美方表示“暫無計劃”。
哥倫比亞方面也派出調查組,協助海地警方調查莫伊茲遇刺案。
海地政府同時請求聯合國派遣維和部隊保護關鍵基礎設施,協助維持局勢穩定,為定於今年9月舉行的總統和議會選舉做準備。(完)(新華社專特稿)
關鍵詞:克里斯蒂安·埃馬紐埃爾·薩農(Christian Emmanuel San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