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餘文物修繕工程扮靚中軸線

風捲青雲,站在金鰲玉蝀橋上往北看,一條條遊船漂浮在太液池上,宛若一個個跳躍的音符,水面上倒映着美麗的白塔。塔下,一處綠色圍擋包裹的古建築——漪瀾堂正在進行一次百年大修。最快明年,這處曾被仿膳飯莊佔用了半個多世紀的建築將亮出真容,北京中軸線再添明珠。

百餘文物修繕工程扮靚中軸線

在過去的5年間,7.8公里的中軸線兩側,北京在功能疏解、古建築修繕、街巷治理等方面持續發力,“老城保護”替代了“舊城改造”,百餘項工程陸續啓動,古都盡顯芳華。

“每一項工程背後,都是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努力。”北海公園副園長鬍峂指着窗外,將八百年曆史娓娓道來,“對岸是瓊華島,金世宗仿北宋汴梁艮嶽園而建,至今已經有800多年曆史。到元時,這裏多次擴建,逐漸成為一處頗有規模的皇家御園。明朱棣遷都北京,基本上保持了元代北海的格局。到清順治八年,為促進民族和睦,福臨在這裏建藏式白塔。後來,乾隆先後花費近20年時間營建並改擴建,最終形成了漪瀾堂建築羣,這裏也一度成為乾隆的文化生活中心之一……從1959年起,漪瀾堂建築羣被仿膳飯莊長期佔用,之後再未進行過規模性修繕。”

一邊是早已闖出名堂的老字號,一邊是因不合理利用,為古建帶來的安全隱患。向來捨得為古都風貌保護花錢花力氣的北京絲毫沒有猶豫——北京市公園管理中心和北海公園堅決治理整頓公園內高檔會所,先與園內北岸御膳飯莊提前終止合同,將仿膳飯莊原址先期收回。2016年,仿膳飯莊所屬的全聚德餐飲積極配合,簽訂了騰退協議。

如今,北海公園基建科負責人錢勃的辦公桌上,鋪滿了關於漪瀾堂的勘探報告、修繕方案。碧照樓、延樓、遠帆閣……約1千平方米的範圍內,一處處曾經作為後廚、包間使用的古建築不再被“煙熏火燎”,它們的前世被文物工作者細心探訪。

工程一個接着一個,仿膳飯莊經營期間添建的數百平方米餐飲配套房及圍廊被拆除,供暖系統、排油煙風道、供電線路及燃氣管線等被廢除;古建修繕啓動,彩繪基本保持原狀;下一步將跟進山系、水系等歷史環境恢復。錢勃説:“修繕的過程也是一個研究過程,工程按照最小干預的原則,儘可能地還原歷史格局和風貌。”

還有些地方,文物保護進展得更快。

今年9月,景山觀德殿首次揭開面紗,經過整修後的觀德殿大致恢復了乾隆十三年的歷史原貌。一二進院落今後將不定期舉辦中軸線相關題材展覽,三四進院落將作為景山學堂文化空間,有組織地對外開放。觀眾王女士説:“小時候不愛來景山,爬山嫌不夠高,逛園子嫌建築少沒得看,現在喜歡了,空氣好,各種活動、展覽豐富,尤其是文創的花樣多,感覺很時髦兒。”

一條馬路之隔的故宮博物院正在舉辦“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展廳裏,沒有一枝獨秀的重磅展品,但每一件文物背後承載的都是關於紫禁城的記憶。展櫃裏,一磚一瓦、一紗一杯,吸引着觀眾們駐足欣賞。一場關於故宮文創的電視節目剛開播,該院院長王旭東説,希望通過節目,在保護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激發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活力,通過專家學者的解讀和文創團隊的設計,讓觀眾從另外的視角瞭解故宮。

古建築踩準了時代的節拍,韻味更足。

前門大柵欄楊梅竹斜街,是北京工業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學生的“採風基地”。年輕人發現,通過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更新、疏解整治促提升以及城市精細化治理,衚衕裏杜絕了“開牆打洞”,公共長凳、入户地燈出現了。漫步衚衕,和老住户們擦肩,北工大學生李瀾昊感覺收穫頗豐,他説,未來我們畢業後也要發揮專業特點,參與城市改造,為首都居民的美好生活做貢獻。

一城聚一線,北京城的變遷在中軸上留痕,線也隨之不斷生長。市文物局介紹,“十三五”期間,本市以中軸線申遺保護為抓手,帶動老城重點文物騰退,強化文物保護和周邊環境整治。包括景山、太廟、先農壇等在內的百餘項文物修繕工程相繼啓動。同時,本市還對以市屬和區屬產權為主的近百處文物啓動保護性騰退,推進會館、名人故居等文物建築的保護利用。

秋深,北京老城處處是景,一線中軸,承古通今,引人迷醉。

來源 北京日報 | 記者 劉冕

編輯:高晨晨

流程編輯 劉偉利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24 字。

轉載請註明: 百餘文物修繕工程扮靚中軸線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