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艾聞
有原因,必然有結果;有結果,也一定有原因。
勤奮學習,就會考上大學;努力追求,就會擁有好姻緣;鍛鍊身體,就會擁有健康,得道,就會多助,失道,只能寡助。這些都是因果。
對因果領悟得最透徹,闡釋得最深刻的,無疑是佛教。
佛教特別重視因果論,認為因果報應,真實不虛,萬事皆空,因果不空。佛教甚至將因果放之於三世來看待。
《涅磐經》講:“業有三報,一現報,現作善惡之報,現受苦樂之報;二生報,或前生作業今生報,或今生作業來生報;三速報,眼前作業,目下受報”。《三世因果文》講:—是人的命是自己造就的;二是怎樣為自己造一個好命;三是行善積德與行兇作惡幹壞事的因果循環報應規律。
我們對因果的理解,很難深刻到這個程度,但對因果的基本尊重,則是必須有的。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是人們最常認同的因果論,正是尊重這樣的一種因果論,所以我們此生都在努力向善、行善。不作惡事,不為惡人。
你可能曾經以為一些經歷,會對善惡因果產生強烈的質疑,為什麼善沒有善報,惡也沒有惡報,接下來更嚴重的問題是,我該善還是該惡呢?
因果真實存在。
一直以來,你都要求自己真誠做人做事,不與人爭執,力所能及去幫助別人。這樣的性格,無疑會吃很多虧,受到很多傷害。但是隨着時光流逝,你慢慢會發現,幫助你的人越來越多,你也越來越得到很多人的肯定和鼓勵。有時候不經意幫助了別人,然後在自己困難的時候,別人突然站出來,全心全力幫助你,正所謂“滴水之恩,湧泉相報”,那一刻,內心被幸福滿溢。
因果不在一時。
很多人在遭遇挫折,面臨困境的時候,總感慨為什麼會這樣,特別是一些我本善良的人。他們越是努力向善,卻反而越是傷痛連連,傷得深了,痛得狠了,就有點扛不住了,容易迷失信仰。
其實,這個時候需要的是耐心,耐心等待結果。因果雖然存在,但不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即時買賣,很多時候,種下的因,要歷經多年以後才能得到結果,但請相信,只要足夠耐心,就一定能夠得到結果,哪怕這種等待要歷經一世。
因果無需對應。
有時候,我們糾結或質疑因果論,是因為我們錯誤的認為,因果是一一對應的,種瓜就一定要得瓜,種豆就一定要得豆。這種對因果的理解是膚淺甚至是錯誤的。真正的因果論的奧妙之處在於,種瓜不一定得瓜,可能得到的是豆。
一個人喜歡另一個人,全情投入,但最後遭到背叛。投入是“因”,那麼背叛是“果”嗎?如果你對因果這樣理解,你永遠走不出心靈困局。正確的理解是,投入是“因”,“果”是經歷了這些,你懂得如何理解感情,爭取感情,更好地獲得感情,你對感情的認識更加深刻而成熟,這比較有助於你開始一段新的感情,這才是“因”對應的“果”。甚至於,在遭到情感的背叛以後,你把憂傷深埋,然後把心轉到努力工作上,最終成就了一番事業,這也是一種“果”。
所以,因果無需一一對應。對一個人的“因”,可能反饋到另一個人身上的“果”,對一件事的“因”,可能導致另一件事的“果”。
因果本就如此,我們要學會多多用心,有時候,其實“果”早就已經來臨,只是我們完全沒有意識到罷了。
因果相互循環。
生活週而復始,因果亦然。一個“因”,產生一個“果”,這個果又成為一個“因”,並衍生出新的“果”。因果相互循環轉換,生生不息。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一則故事,包含了多少互為因果的哲理,一個因,一個果,一個果,一個因,環環相扣。
最後,我們對於因果的終極領域在於,專注種善因。
如果真的深諳因果之論,那麼最終我們會懂得,人之一生,其實只需專注去重善因即可,對一個人,對一件事,永遠抱着善的態度去面對,去處理,善果自然會來,你根本不用去等待,你甚至已經不去在意所謂的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