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家裏再窮,也不要讓小孩受這幾種苦

為什麼現在的父母大都喜歡對孩子百般寵愛,不願意讓孩子受一點累呢?

因為他們在小的時候都經歷過艱苦的生活,那種每天為温飽問題擔心,入不敷出的清苦日子,讓他們決定要給孩子最好的物質條件。孩子在家裏就是嬌生慣養的"小皇帝",穿的衣服、吃的東西都要買最好的;孩子的玩具成批地買;孩子的的任何要求都無條件滿足。

就算家裏再窮,也不要讓小孩受這幾種苦

即使孩子目無尊長,經常和家人頂嘴,父母也會表現出寬容大度。比如孩子經常和爺爺奶奶説髒話,還對他們動手動腳。雖然老人會假裝生氣地責罵孩子,但看到孩子信以為真之後,在地上打滾撒潑,哭鬧。父母都會掩護孩子説:"他還小,不懂事,您別和孩子一般見識。"

父母對孩子太過溺愛,只會讓孩子變得蠻橫無理、凡事以自我為中心。在家裏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遇到問題就找父母解決,今後在社會上很容易吃虧。

窮人家的孩子,他們的生活到底是怎樣的呢?

就算家裏再窮,也不要讓小孩受這幾種苦

都説"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很多父母為了讓孩子將來更有出息,都會讓孩子吃點苦頭。但是凡事都有"度",年幼的孩子也要在適當的年紀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無論家庭條件如何,即使再窮,也不要讓孩子吃這三種苦頭,否則會影響孩子性格的塑造。

家裏再窮,這3種苦也不要讓孩子吃

1. 過度體罰孩子

很多脾氣暴躁的父母,都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犯了一點錯誤,或是考試沒有取得好的成績,父母都會選擇用體罰的方式。

比如讓孩子站在烈日下暴曬、用皮帶、竹條抽打孩子,讓孩子感受到皮肉之苦。有的孩子每次犯錯,身上都會被父母打出各種傷疤,誰看了都心疼。

就算家裏再窮,也不要讓小孩受這幾種苦

父母以為身體上的疼痛能夠讓孩子長記性、改正錯誤。但年幼的孩子也有自尊心,他們受到過度體罰之後,會和父母產生隔閡,開始憎恨父母。心裏壓抑了許久的憤怒,在將來會成為孩子"報復"父母的動力,還有可能形成反社會型人格和心理極端。

就算家裏再窮,也不要讓小孩受這幾種苦

2. 會孩子穿其他人的舊衣服

一些家長為了儘可能地省錢,覺得衣服只要合身,能保暖舒適,能夠出門就行。很少給孩子買新衣服,經常從其他孩子家拿不穿的舊衣服,簡單地清洗晾曬就給孩子穿。懂事孩子,雖然心裏對舊衣服比較排斥,但臉上卻沒有表現出不願意。

這樣的孩子長時間會產生自卑心理,雖然父母勤儉節約的品德沒錯,但是長期讓孩子穿舊衣服,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家真的窮,和同學交往時也就會下意識地降低自尊,變得孤僻內向。

就算家裏再窮,也不要讓小孩受這幾種苦

3. 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

很多家長為了改善家庭條件,都會選擇離開家去大城市打工,孩子就會交給老人撫養。

留守兒童最受大家關注的羣體,他們缺少父母的關愛,雖然孩子會很懂事,但是他們的內心會非常敏感脆弱。

就算家裏再窮,也不要讓小孩受這幾種苦

尤其是回到冰冷的家中,和爺爺奶奶沒有共同語言,就會變得缺乏安全感,也沒有童年應有的歡笑。孩子逐漸長大之後,也就會和父母變得疏遠,沒有太多的感情。

所謂的"窮養"孩子,主要是在孩子的物質需求方面,孩子的童年需要父母的關懷、家庭的温暖和內心世界的滿足。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50 字。

轉載請註明: 就算家裏再窮,也不要讓小孩受這幾種苦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