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户端北京9月13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世昕)5年前的今天,黨中央、國務院批覆了《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這部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第七版北京總體規劃勾勒了“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國首都”的模樣。將於9月14日在北京市規劃展覽館啓幕的規劃成果展,向公眾展開一幅首都5年的建設畫卷。
第七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旨在回答“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首都、怎樣建設首都”的時代課題。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黨組成員、總規劃師石曉冬介紹,總規實施以來,首都發展方式發生了深刻轉型,首都發展格局實現了歷史性變革。
9月13日,北京市規劃展覽館,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黨組成員、總規劃師石曉冬介紹《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5年成就。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劉世昕/攝
展覽中的“落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加強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提高城市治理水平”等8個篇章再現了5年的首都發展故事,一些數據首次披露。
在總規的引領下,5年來,北京交出了一份減量發展的答卷。全市常住人口規模嚴格守住了2300萬“天花板”,城鄉建設用地完成階段性減量目標,在堅持人口和建設規模雙控的同時,經濟增長方式向創新驅動轉變, 2021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4萬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對經濟增長貢獻超5成。
5年來,北京“一核兩翼”的空間結構蔚然成勢:首都功能核心區有序降低人口、建築、商業、旅遊“四個密度”,營造高品質政務環境;城市副中心建設框架有序拉開,城市格局由單中心集聚向多組團轉變;雄安新區進入北京一小時交通圈,通州區與北三縣、北京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等重點跨界地區聯動效應顯著。
石曉冬説,第七版北京城市總規還有一個特點,即“留白”,為未來的發展預留空間,劃定並嚴格管控132平方公里戰略留白用地,同時強化底線管控,以“長牙齒”的硬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決守住生態保護紅線,開展淺山區違法佔地、違法建設專項治理行動,國家和北京市確定的重點區域內違建別墅全部處置到位。完成近2萬畝廢棄礦山生態環境修復治理,全市森林覆蓋率由2015年的41.6%提高到2021年的44.6%。
古都風韻是首都北京最大的特點,2021年北京重新制定《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並施行,名城保護法規體系更加完善。
石曉冬説,近期,北京以中軸線申遺保護為抓手,開展老城整體保護,完成鼓樓、正陽門箭樓修繕,拆除太廟、社稷壇、先農壇內部分非文物建築,全面烘托中軸線作為城市骨架的統領作用,“銀錠觀山”等歷史景觀精彩重現。
5年來,北京以市民最關心的問題為導向,解決老百姓的急難愁盼,增強人民羣眾獲得感。為緩解交通擁堵,提升城市綠色交通出行比例,北京大力發展軌道交通,軌道交通里程2021年達到1148公里,較2015年增長82%。
在宜居方面,北京加大居住用地供應力度,土地供應中產業用地和居住用地比例達到1:3以上,優化住房供應結構,大力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改善存量住宅居住條件。
大氣質量顯著改善,北京藍天常在。2021年PM2.5年均濃度33微克/立方米,較2013年下降63%。
石曉冬説,在城市總體規劃執行過程中,北京鼓勵社會公眾共同監督規劃實施情況,共享發展成果,共建美麗家園。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