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曾印
當其他國家的中國製造從生活中鋭減,會發生什麼?
或許現在澳大利亞人民很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他們大概率會説“中國製造快回來吧!”
作為跟隨美國打壓制裁中國最為堅決
事實上,澳大利亞確實做到了,中國製造的商品在澳大利亞超市貨架上數量和比例越來越少,中國資本和中國技術在澳大利亞的身影似乎也越來越弱。
但澳大利亞的眾多民眾和和地方官員卻不幹了。因為他們發現,在對中國商品和中國企業進行打壓限制後,生活成本普遍上漲,而且被澳大利亞視為重要收入來源的礦產出口收入也鋭減,一增一減之下,答案不言而喻,大家的荷包越來越薄了。
一個小細節也許可以很形象
空氣炸鍋可以説是澳大利亞中國製造產品減少後的一個縮影。據澳大利亞媒體報道,當有媒體就抵制“中國製造”進行投票時,有近90%的受調查者表示了支持。但當中國製造越來越少
至於為什麼澳大利亞不能由自己國內生產質優價廉的商品,那就涉及到另一個問題了。作為發達國家,澳大利亞的人工成本很高,根本無法實現這一目標。換言之,澳大利亞之前是一直在默默享受中國的人口紅利而不自知。如今自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也怪不了別人。
免責聲明:本文由時代之聲原創創作,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告知,部分消息參考:海峽消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