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博會總體園林規劃有什麼深意?記者請來花博園地區總體規劃和花博園區總體景觀設計單位——上海市園林設計研究總院的高級工程師趙衞彬給你揭秘。
趙衞彬説,整個花博園區可用“一心”(花博會核心區)、“一軸”(主題演繹軸)、“二環”(濱水景觀帶和環路風景帶)、“三區”(花博會核心展示區、森林花卉遊覽區、旅遊休閒配套區)、“多點”(特色景觀節點)來概括。
“我們就從主入口進去,沿途感受下花博園的園林規劃思路。”趙衞彬邊説邊帶着記者逛了起來。“我們腳下踩的是花博園區的中軸,它貫穿整個花博園,從南入口的起點,途徑世紀館、復興館,一直延伸到北出口,全長666米。”趙衞彬站在“大蝴蝶”世紀館門口介紹説,這裏就暗藏着一個花博園園林規劃的“玄機”。“剛才我們途徑之處,一路都是比較開闊的空間,這就是花博園設計時區別於常規城市公園綠地的深意所在。”他解釋道,佔地面積有限的城市公園裏講求精緻,而花博園則有着在規定時間內接納大量遊客的特定需求,因此,不管是主入口的廣場,還是4個室內場館的內部空間,都十分開闊。同時,由於崇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大客流會對區內的交通造成壓力,因此,我們規劃了4個大型的出入口,也是為了方便接待乘坐公共交通而來、短時間內出現的大量遊客。
沿着中軸線繼續前行,我們來到了“花舞雙橋”。趙衞彬介紹,這裏暗藏了智慧設計的“玄機”。“橋下水池裏的噴泉是現在最時髦的音樂噴泉。”他説,可以根據音樂和燈光的變化噴水,而它的“聰明”之處在於可以根據每天風力的大小調整噴水高度,避免水滴噴濺到橋上的遊客。
除了大型場館之外,花博園裏還有什麼獨具匠心的設計?趙衞彬説,園內分佈着許多幽深的小徑,野生花海散落其間。鮮花就盛開在木製的棧橋兩旁,既能滿足遊客親近自然的需求,也承擔着為園區調節自然生態的重要功能,還實踐着本屆花博會“生態辦博”的理念。
另一處設計細節體現在遊覽道路上。“我們腳下這條路叫復興路,也被稱作花博園的內環線。”趙衞彬透露,這條路採用人車分流的交通形式,整體寬度為“7+7+5”,最外側是7米寬的車輛通道,開園後的花車遊行也在這條路上;中間7米是用鮮花組成的綠化帶,最裏側5米則是行人步道,而在步道內側還種植着繡球花,“這也是全球最大的繡球花帶。”説着,趙衞彬拿出電子地圖給記者揭開另一個設計“小心機”,原來,把蜿蜒的復興路連在一起,就是一朵牡丹花的形狀。
不僅內環線如此講究,外環線也不能馬虎。趙衞彬告訴記者,外環線採用的是“7+7+4”的寬度,因為人流量相對少一些,所以,行人步道略有縮窄。
“其實,園內還有更多精巧之處等待大家親自來發掘。”趙衞彬最後打了一個伏筆。
作者:張天弛 史博臻
編輯:王翔
責任編輯:戎兵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