樟村自治 村民為先唱主角
□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莫小松 馬豔
□ 通訊員 李耀華
“為什麼有些村治理不好?主要是羣眾對村幹部有看法。在我們村,村幹部都是做動員、做服務,很少具體參與主要村務,羣眾的事,羣眾自己解決。”近日,《法治日報》記者來到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港城街道樟村採訪基層治理工作,樟村黨支部書記黃國健開門見山地説。
近年來,樟村從一個落後村逆襲成遠近聞名的先進村,全村80%的土地流轉,村集體收入突破50萬元大關,企業13家,每月用工量超過200人。探尋樟村之變背後的秘訣,來源於樟村建立起的自治共治有機融合的新格局。
政治引領確保把準方向
樟村歷史悠久,文化底藴深厚。行走在樟村,老樟樹隨處可見,樟村因此得名。
2002年,樟村還是一個無人知曉的落後村莊。黃國健放棄在深圳做餐飲的事業,毅然返鄉領導村民開展建設。回鄉第一步,黃國健帶領村幹部將村裏的百年老樟樹保護起來。“樟樹就是村裏傳承下來的文化遺產。”黃國健説。
農村基層黨支部是鄉村治理的領頭羊,支部戰鬥力的強弱直接關係着鄉村治理成效。樟村創新實施“村黨支部—黨小組—黨員中心户”三級聯動治理體系,由村黨支部負責部署和決策,黨小組負責提議和傳達,黨員中心户負責宣傳和落實,並聯系10到15户農户。
村裏建立幸福公約,黨員中心户帶頭踐行。村裏修路,黨員中心户協力推進。村委會要修建辦公大樓,黨員中心户組織大家開會,研究選址,對選址地點有異議的村民,其他村民自發做思想工作。黨員中心户成為政策宣傳員、民事調解員、事務代辦員和環境治理員。
“三級聯動”機制把黨建工作延伸到最末端,黨員幹部下沉到屯到户,在聯繫服務羣眾上多用情,在宣傳教育羣眾上多用心,在組織凝聚羣眾上多用力,解決農户煩心事、揪心事,有效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樟村黨支部榮獲“自治區五星級黨組織”榮譽稱號。
聯動聯防激活自治活力
“三級聯動”機制最顯著的成果就是讓樟村矛盾糾紛不出村。
各生產隊發生矛盾糾紛後,先由黨小組、黨員中心户和隊長調解,調解不成再由村治保主任帶領黨員中心户、隊長二次調解,二次不成,最後到村委會調解室,由村支書、村主任和鄉賢啃下“硬骨頭”。
樟村治理以村民為先,體現在方方面面。兩層600平方米的村委會大樓,和其他村委會不同,進村委會大樓後出現的不是黨羣服務中心,而是一個佈置温馨的讀書吧、茶室和榮譽展示牆。黃國健介紹,“有村民反映,説一進來就看到村委辦公,感覺不舒服,我們採用了羣眾的建議。”村委後置辦公,前端開門迎客,成為羣眾休閒活動的場所。
近年來,樟村8千多畝土地流轉了6千多畝,羣眾由不理解到支持,流轉過程中遇到的矛盾糾紛,村委會派出一名村幹跟蹤服務,黨員中心户和隊長做具體工作,羣眾共同協商,土地全部順利流轉。土地整合流轉讓村民們嚐到甜頭,過去丟荒的土地產生價值,一户貧困户家裏有11畝土地流轉,每年可收益兩萬元。
社會治理進入良性軌道後,樟村的發展勢如破竹。2015年村集體收入7000元,2016年樟村實現整村脱貧摘帽。全村大力發展健康休閒農業,先後引進福林西江生態種養產業基地項目、2000畝的火龍果種植基地項目、紫千湖休閒旅遊度假基地項目,2020年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50萬元,引進企業投資額從2013年的13萬元到目前1.8億元。
村裏有集體收入後,每年集體協商公共建設項目,2018年建設學校教學樓,2019年建設文化活動中心,2020年完成“三清三拆”風貌改造。村民享受發展成果,在基層社會治理中收穫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
閉環治理助力揚帆遠航
近年來,樟村建起了標準籃球場、法治文化宣傳長廊、村民笑臉牆等精神文化場所,讓村民在富起來的同時,法治信仰也跟着樹立起來,精神文化生活充實起來。村委會成立鄉村振興辦公室,鄉村振興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
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樟村實施“五户四聯”機制,每户選出一個户主長,協助網格員、網格長和村幹部完成戰“疫”相關工作。
如何讓基層社會治理走得更遠,面對突發情況依然能經受考驗成為一個新的課題。在“三級聯動”“五户四聯”基礎上,樟村升級改造進行全週期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建設,實行經絡管理,推進網格化管理和服務。
在公佈上牆的治理經絡架構圖上,4名貴港市黨員廳級領導幹部分組聯繫港北區,其中一名幹部具體負責港城街道。4名港城街道的黨員處級領導幹部協助市裏具體負責的幹部,分組聯繫港城街道,其中一名具體負責樟村,由兩名港城街道的黨員科級幹部協助。在樟村,以村委為中心,分別建立東屯網格和西屯網格,明確網格長和網格員。
如此一來,樟村形成一個自上而下以黨員幹部為主體的責任鏈條,不僅在平時能開展管理和服務,遇到疫情等突發情況時能迅速響應各級黨委政府決策部署,統一行動和步調,落實有力,形成全週期閉環治理。以黨建引領的全週期社會治理,讓樟村建立了“一網統籌、事事入格”的全科網絡管理機制,進一步推動村民自治和鄉村治理創新。
來源:法治日報——法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