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挖掘,韓國小夥講述不為人知的故事

9月2日,第八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從韓國運回遼寧瀋陽,109位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及1226件相關遺物迴歸祖國。當天,中國退役軍人事務部在知乎上發出一條提問:“哪些志願軍的事蹟令你印象最深,我們該如何銘記他們?”

參與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挖掘,韓國小夥講述不為人知的故事

第八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從韓國運送回國。

參與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挖掘,韓國小夥講述不為人知的故事

第八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從韓國運送回國。

22歲的韓國人柳彬(音譯)選擇用行動去銘記。在近800條回答中,柳彬留下的隻言片語卻引發了很多人接力表達感謝——“(我)參加了這次遺骸發掘行動。我們部隊挖掘了兩週,只挖掘出一具完整的遺骸,其他都是零零散散的遺骨,和一些‘老古董’……這是我在服役期間參與的最有意義的一次行動。”  

在網絡中,柳彬的身份標籤是“在中國留學的韓國人”。柳彬原本就讀於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去年7月,大三結束時,他暫時休學,回到韓國履行兵役義務。

參與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挖掘,韓國小夥講述不為人知的故事

柳彬  

近日,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連線身在韓國的柳彬,他分享了自己參與幫助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葉落歸根的經歷和感悟。

參與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挖掘,韓國小夥講述不為人知的故事

韓國挖掘組成員,左三為柳彬。(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以下是柳彬的講述:

這真是奇蹟

我們發現一具完整遺骸

7月6日下午,我的一位戰友挖出了一塊大約50釐米長的“硬石塊”。這塊“硬石塊”,看上去長長的,凹凸不平,但顏色和一般土塊沒什麼不同。可能因為有點重,也可能出於直覺,我朋友覺得那是一塊巨大的骨頭。  

我有點難以置信。因為那時,在緊鄰“三八線”的江原道麟蹄郡,我和11位戰友已經在一座荒山上連續挖掘了9天,從沒有發現這麼大的遺骨。挖掘開始後的前8天,我們幾乎一無所獲,只挖掘出一些零零碎碎的遺骨、一些彈殼,以及一些千奇百怪、難以辨別的零件。  

坦白地説,第一週,我和11位戰友都沉浸在一種消極的情緒中,就像在從事一份既艱辛又毫無成果的工作。我甚至一度懷疑,我們埋頭挖掘的那座山,可能根本沒有任何烈士的遺骸。

參與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挖掘,韓國小夥講述不為人知的故事

挖掘現場(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參與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挖掘,韓國小夥講述不為人知的故事

挖掘現場(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正當我們無比沮喪的時候,轉機在第9天發生。我的戰友們用各種考古工具,把包裹“硬石塊”的土細緻地剝落下來,一塊越來越像人小腿部位的遺骨慢慢呈現在我們面前。當時我們非常振奮,12名戰友都聚集在出土那塊遺骨的一平方米大小的區域周圍。更多的挖掘成果隨之而來——兩三小時內,隨着挖掘的深入,越來越多的遺骨密集出現。在移接給遺骸恢復組前,幾乎已經能夠自動拼湊出一位戰士胸部以下的輪廓。  

“敬禮!”當上司發出這句口令,我們所有人都圍攏在這位不知名的戰士遺骸身邊,向他鄭重敬禮。那一幕,我應該一輩子都會記得。

參與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挖掘,韓國小夥講述不為人知的故事

挖掘現場(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參與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挖掘,韓國小夥講述不為人知的故事

挖掘現場(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每年,數以千計的韓國軍人都會投身這項行動,但真正能挖掘出完整遺骸的機會寥寥可數。而我和我的戰友幸運地為此做出了貢獻,幫助這些曾浴血奮戰的戰士重見天日、葉落歸根。這是我在服役期間做的最有意義的事。

堅硬山地上深挖一米多

尋找烈士遺骸

在韓國,從2013年開始,每年的6月25日就會開啓為期兩個月的遺骸挖掘行動。  

這是一項浩大的工程。為了把整座山挖遍,每次行動都有數千人不斷交替參加。參與人員分為遺骸挖掘組、遺骸恢復組、遺骸辨識組,其中,既有相關專家,也有自願申請的部隊軍人。  

根據戰爭歷史和山上諸如壘牆之類的人為痕跡,戰爭專家每天都會為我們劃定一片可能性較高的待挖掘區域。

參與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挖掘,韓國小夥講述不為人知的故事

挖掘現場(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參與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挖掘,韓國小夥講述不為人知的故事

挖掘現場(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參與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挖掘,韓國小夥講述不為人知的故事

挖掘現場(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挖掘前,專家已經用金屬探測儀進行過一輪探測。但畢竟是曾交戰過的地方,為了防範未引爆炸藥的風險,我們不得不戴着防彈頭盔和手套開始工作。  

6月是韓國最熱的時候,氣温高達30多度。不到1小時,汗水就打濕了全身的工作服。  

像考古學家一樣,在挖掘中,我們要使用非常多的工具。在加入行動前,經過培訓,我們已經學會了它們的使用方法。我們通常先用鋤頭、鐵鍬在堅硬的山地上挖掘1米多深,一旦發現土中有類似遺骨的跡象,再轉用手鏟、小刀、刷子等小型工具,小心翼翼地把土從你認為可能是遺骨的地方摳下來。第二天,我的右手就因此磨出了繭。  

然而,很多時候,忙活了半天,最終留下來的可能也只是一塊石頭。經過數十年的風雨侵蝕,遺骨表面早就蜕化成接近於土塊的褐色,很難辨認。

參與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挖掘,韓國小夥講述不為人知的故事

當時中國人民志願軍用的防毒面具。(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參與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挖掘,韓國小夥講述不為人知的故事

子彈(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每天早上8點,我們徒步三四十分鐘爬到挖掘點。通常一天挖掘8小時,直到傍晚5點太陽快下山時收工,挖掘範圍只有七八十平方米。下山時,每個人都大汗淋漓、腰痠背痛。

我在中國16年

這裏已經成為我的家  

9月2日晚上,我們一起觀看了第八批在韓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交接儀式。在大屏幕上,看着志願軍烈士遺骸棺槨被蓋上中國國旗,護送前往中國,我心潮澎湃,這不僅僅因為我參與了之前的遺骸挖掘。

參與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挖掘,韓國小夥講述不為人知的故事

柳彬和媽媽視頻通話。(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我對中國有特殊的感情。2004年,因為父親前往中國做生意,5歲大的我和母親就一起來到中國生活。這一住就是16年,廣州9年、西安2年、北京5年,跟着父親的生意變化,我們變換城市。  

某種程度上,中國文化深深改變了我,造就了我。因此,中國是我的第二個家。我渴望為這兩個家做點事,比如,成為中韓交流的橋樑。  

今年12月初,我會重新回到北京,完成學業。我已經決定,大學畢業後留在中國和朋友一起創業,以另一種形式繼續搭建中韓之間的橋樑。  

這是我第一次在知乎上做出回答,寫的內容不多,卻意外地收穫了不少網友的點贊。有60條評論都在説“謝謝”,這樸素的兩個字,我看了特別感動。我知道,他們和我一樣懷有樸素的期許——中韓友好,世界和平。

來源:錢江晚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02 字。

轉載請註明: 參與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遺骸挖掘,韓國小夥講述不為人知的故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