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有“國父”之稱的他,為避免種族矛盾升級,逼着一個城邦獨立出去

由 亓官天亦 發佈於 綜合

他是東古·拉赫曼,馬來亞獨立後首任首相,被尊稱為馬來西亞“國父”。1903年東姑出生於馬來亞吉打州王室,東姑是國王庶子,並沒有繼承王位的資格。在他6歲那年,英國從暹羅手裏取得吉打州,吉打州於是成為英國的殖民地。在他16歲時,東姑前往英國進行大學預科學習,後考入劍橋大學聖凱瑟琳學院,獲得文學和法律學位,回國後從事政治工作。


1942年,日本佔領了馬來亞地區,殘暴統治激起了馬來亞民族意識膨發。二戰之後,新加坡成為英國直轄殖民地,逐漸實現了內部自治。與此同時,英國嘗試把馬來亞11州合併為馬來亞聯邦,開放公民權給外來移民,此舉遭到馬來民族主義者強烈反對,他們成立了“全國巫人統一機構”(簡稱巫統),積極反對馬來亞聯邦計劃,導致聯邦1948年被迫解散。1951年,東姑接任巫統黨魁,成為馬來亞合邦風雲人物。

經過12年“非殖民化”進程後,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聯合邦獲得獨立,併成為英聯邦的一員。巫統作為議會第一大黨,黨魁東姑出任馬來亞首任首相。為了建了一個強大的經濟實體,1961年,東姑正式提出“馬來西亞計劃”,主張建立一個包括馬來亞、新加坡、文萊、沙巴、砂拉越的大聯盟(故稱“大馬”)。經過兩年多磋商和鬥爭後,1963年9月16日,新、馬、沙、砂四地最終組成了馬來西亞聯邦(文萊最後選擇退出)。


然而,聯邦成立沒多久,新馬之間的矛盾逐漸凸顯出來。經濟問題首當其衝,新加坡是大馬內收入最多的州,聯邦政府不斷提高新加坡上繳税收比例,引起新加坡方面的強烈不滿。為了限制新加坡政治家,馬來西亞憲法規定新加坡公民不能參加馬來亞的大選,馬來亞的公民也不能到新加坡從政。1964年,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卻宣佈,自己領導的人民行動黨也是全國性的政黨,要參加3月份的馬來西亞大選。

雖然李光耀反覆表白自己沒有政治野心,人民行動黨只是象徵性參選,只競選9個國會席位,但仍然引起大馬政壇劇烈震動。在巫統的阻擊下,人民行動黨遭到慘敗,只贏得1個國會席位,但此舉導致新加坡與吉隆坡關係急劇惡化。在馬拉亞種族分子煽動下,新加坡發生了種族流血衝突。事後,李光耀把責任明確地落在巫統頭上,導致雙方關係更加惡化,巫統內的激進分子甚至主張逮捕李光耀。


東姑沒有采納激進主張,他認為這樣做只會加劇馬來西亞境內的種族矛盾,導致國家的動盪,但如果聽之任之下去,李光耀這個強大的政治對手遲早有一天會取代自己的位置。經過反覆思考,東姑最後做出一個決策:把新加坡與馬來西亞的其他部分分開。1965年8月9日,新馬分離議案在馬來西亞國會經過三次誦讀迅速通過。幾個小時後,參議院一致通過該議案。實際上,新加坡是被開除出了馬來西亞聯邦。

東姑此舉令李光耀始料未及,他在宣佈新加坡獨立時,痛苦地哭了,“因為半生為之奮鬥的理想破滅了”,他説,“對新加坡來説,1965年8月9日不是什麼值得慶祝的日子”。當時國際上都預測獨立後的新加坡將走投無路,連李光耀自己都覺得“我們眼前困難重重,生存機會非常渺茫”。好在新加坡人民的集體危機感成為原動力,靠着勤奮的打拼,他們不僅逆境中求得了生存,並創造了輝煌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