斧頭都砍不動,以前用來做秤桿,現在很珍貴,每一棵樹都有人保護
從此之後,桿秤開始走入了千家萬户,成為了各家各户尤其是從商之人的必備工具。秦朝統一六國之後,開始統一度量衡,在秤桿上加了3個星花刻度,從此規定一斤為16兩,而這個標準,在後世一直使用了2000多年。
説是當年商聖范蠡發現很多人在使用秤稱重的時候,發現很多商人會動些手腳故意缺斤少兩。於是他通過自己的商業影響力,在秤桿上加了3個星花,分別代表“福祿壽”,缺一兩少福,缺二兩少祿,缺三兩直接折壽。自此之後,商人幹缺斤少兩這樣的事就變少了很多。
也正是因為秤在我國文化當中有如此地位,所以桿秤在我國的發展十分鼎盛,各家各户即使不從商也常常會備一把秤,不僅因為備秤有公正的象徵性,而且還能防止自己被奸商欺騙。
通常情況下,桿秤的木料大多選擇楠木或者“紅栒子”木,這兩種木材都是相對比較堅韌的木材,經常被使用製作傢俱等等用品。但是楠木的價格相對更加昂貴,而“紅栒子”木在山林之中的分佈又相對較少,熱切堅韌程度也並不夠高。
鐵力木是一種木質十分緻密的木材,極度堅韌,普通人即使使用斧頭也很難將鐵力木砍斷。而且鐵力木還有很多優點,比如無論乾濕其形變都十分之小,而且耐磨損、抗腐蝕、防蟲蛀,經過妥善處理之後即使經過幾百年都不會腐朽。
從此,鐵力木開始被人們大量砍伐,主要就是用來製作建材以及桿秤等等。可是鐵力木並非是一種速生木,通常花費70年都只能長到18米左右的高度。而那些超過30米的大型鐵力木,基本上都是200年以上的古木了。
比如在1989年的時候,當專家在雲南臨滄耿馬縣發現了鐵力木株羣的時候,就立即將其設置成為了鐵力木資源保護點,專門安排了護林員來保護這些鐵力木,每一棵鐵力木都有對應的護林員照管。
而到了現在,隨着各種電子秤的出現,桿秤已經逐漸被從市面上淘汰了,現在全國還在生產桿秤的,僅僅只剩下了一家。桿秤參與了我國幾千年的文化歷程,“秤文化”早已埋入了中國人的血髓之中,是中國一個極其重要的傳統文化遺產。我們已經保護了一個鐵力木,讓鐵力木重新開始變得繁盛,也需要再保護保護我們的桿秤文化,不要讓桿秤消失在我們的文化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