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95號汽油都快10元了 但這些省錢車減配漲價還砍單 還能買?

由 淡圖強 發佈於 綜合

一場油價之戰,搞得#95都快奔10元/L去了,或許連加油機器都沒想到,哪天自己的顯示屏居然容不下十位數的計價單位,油價九連漲,並創下歷史高位,在座的都是歷史見證人!

而在3月16日這天,趁着17號凌晨零點新一波油價上調前,全國各地不少車主連夜排隊加油,就差把加油站給搬回家。

根據17日油價記錄顯示,海南#95汽油以9.73元/L的高價領跑全國,#92汽油也得9.16元/L,#98汽油更是高達11.02元/L,海南油價榮登全國當日之最!

好了,這裏心疼一波海南人民,順道再安慰下全國其他地區的人兒。

雖然燃油車漲油價,電動車漲車價這事一樣跑不了,隨着芯片持續短缺,甚至電池鎳原材料成本的飛昇,電動車漲價可要比油價大手筆得多,這錢花的真是“造鎳啊”!

特斯拉一週連調兩次車價,3月15日Model Y最高漲價2萬元;比亞迪海豚、漢EV等又漲價,最高5000元;還有哪吒、小鵬、飛凡汽車、一汽-大眾等,近期這些車企全官宣漲價了。

不過比起國內玩漲價這點小故事,計劃進軍中國的美國初創車企RIVIAN,卻做了一件連特斯拉都不曾囂張過的事:

取消訂單、減配、漲價......要論離譜程度,RIVIAN可以説很沒下限了。

取消訂單沒商量?豪橫第一人!

————— —————

去年9月份,RIVIAN首台量產R1T就在伊利諾伊州諾摩爾工廠下線,並在同年10月份將首批156輛車交付給了用户。

轉眼11月份,RIVIAN就在納斯達克上市,首日收盤價高達100.73美元,29.14%的漲幅,讓RIVIAN的市值爬升至859億美元,當日就實現對百年車企福特的超越。

貌似新勢力剛上馬,市值就超越老牌車企這事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都出奇的默契,投資者和股民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看好程度有目共睹。

不過,RIVIAN在車輛交付問題上,態度就跟市值一樣強硬,變相減配、漲價、取消訂單的行為堪稱霸道。

早在今年3月1日,RIVIAN就上線了R1T入門的兩驅雙電機版本(此前只有四電機四驅版),價格67500美元(約合42.87萬RMB)EPA純電續航里程416km

乍看之下R1T這台純電皮卡跟國內蔚來ES8的價格差不多,但這玩意不能細看,因為容易發現貓膩。

在RIVIAN官網上,此前RIT四驅電機版本也是67500美元的售價,而且電池EPA續航里程起步還是512km

對比之下,花同樣的價錢,現在車主們只能訂到少了兩個電機,且續航變短的“減配車”,RIVIAN這出暗度陳倉的戲碼無比超前。

不僅如此,配件選裝價格同步上漲,在R1T可收納的熱門廚具套裝也從5500美元上漲至6750美元,難道生產一套廚具的成本,價格波動也這麼大?

這就跟國內特斯拉漲價一樣,假如人家特意告訴你除了黑色車漆外,其他車漆顏色選配,也要從8000元上漲到10000元,後輪驅動車型6000元選裝19寸的輪轂都要上漲到8000元,這“連帶漲價責任制”你能受得了?

但這還不是最浮誇的,或許最讓車主受傷的叫“殃及池魚”,只不過這一池子魚還是隔壁窩。

早前下定過RIT,但是還沒提車的老用户,新車價格同步上漲,不受早期定車立即鎖定車價的玩法。

換句話説,這羣等待提車的準車主一夜之間四驅全變兩驅,而且續航被迫縮水了百公里;同時,自己選裝過的配件還跟着漲價。

要論2022年大無語事件,RIVIAN絕對首當其衝了。

但是,車價漲了,選裝件漲了,老用户同步被割韭菜也就算了,RIVIAN還制定了霸王條款

車主要麼接受車價上漲,提車時支付新車價,要麼保持原價,但提車會少兩電機,電池變小,而且提車需要再等2年,因為兩驅版2年後才準備生產。

更令人咋舌的是,RIVIAN還把此前預定的用户訂單給取消了一半,最終或許良心發現,也或許頂不住用户的瘋狂吐槽,才決定3月1日已經下定的訂單,價格保持原來的不變。

這場砍單又漲價的風波,分分鐘可以演變為一場RIVIAN的品牌公關危機,放在國內甚至已經敗壞了路人緣,直接宣佈社死!

RIVIAN給出的理由也很直白,從2018年RIVIAN首款車型R1T在洛杉磯車展亮相,到2021年9月首台量產車型下線,該車一直保持着2018年公佈的售價。

如今快四年的時間,重要零部件的總體成本已經上漲了37%

換句話説,RIVIAN當年以造車PPT的身份深受大家質疑,即便嚐鮮的用户給到了RIVIAN支持,但也要一起承擔這4年裏造車成本上漲所造成的車價上漲。

好一個“用户共養”,也算是開創了造車玩法新規則了!

對比之下,我們覺得特斯拉第一性原理的策略,已經夠大家慢慢去適應被割和反割之間的拉扯,沒曾想RIVIAN更狠,直接“一刀切”,用户的感受?不重要!

從“新勢力”開始,車價早就沒有商量餘地

————————— —————————

論汽車界任性漲價的先鋒,特斯拉絕對是風口上那頭胡亂飛的豬,“第一性原理”論誰見了都感到稀罕。

3月份才剛過半,特斯拉已經連漲2次,以Model 3為例,後輪驅動版報價27.99萬,高性能版更是達到36.79萬,在上週後輪版還只要26.59萬,高性能版只是34.99萬。

而且Model Y最便宜的後輪驅動版已經漲到31.69萬不享受國家30萬以下的新能源補貼福利,車主額外又需要多付一筆錢了。

從2021年7月30日 Model 3調整價格至23.59萬之後,這半年多的幾次價格調整,歷史低位顯然漸行漸遠

“等等黨”曾以為該車可以突破23萬來到20萬的低位,卻沒曾想國產率的整車成本下降速度,已經追不上零部件/電池原材料價格的上漲

不僅在國內,美國、德國等多全球多個地區也都面臨着電動車價格上調的現象。

例如近期的德國,Model 3全輪驅動長續航版就漲價了2000歐元,高性能版則漲價3000歐元,跟國內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文章發佈前小鵬又宣佈補貼前漲價10100-20000元不等,製表速度趕不上車型漲價速度~Giao)

當然,國外品牌漲價熱火朝天,國內車企一樣不甘落後,比亞迪、幾何、奇瑞小螞蟻等全都漲價了,也包括一汽-大眾的ID.6,漲價5400元,漲幅2.28%。

而在得知新能源車國補政策將於2022年12月31日取消,以及今年國補再降30%的比例時,小鵬、威馬等一眾新勢力也紛紛調整價格和權益策略,以應對補貼減少和電池原材料上漲導致整車成本增加的雙重難題。

初創車企、新勢力、傳統車企推出的純電產品,都在用緊跟供應鏈的進貨成本而靈活調整車價,即便是曾經很少有調價的比亞迪,也扛不住新能源車芯片漲價+電池原材料漲價的難題。

所以,這幾乎是無解的一個現象級問題,當零部件短缺,尤其碳酸鋰從5萬漲到50萬一噸時,有十幾家新能源車企已經在3月做出漲價的決定,最終反應到車價的成本都會嫁接到用户身上。

如果持續保持價格高漲,那麼將會有更多車企跟進漲價決策,“漲價”已經成為全行業的普遍現象。

未來,隨着電池原材料的價格回落,不排除特斯拉將會立刻跟進價格下調,畢竟這事特斯拉沒少幹,也乾的最勤奮。

例如在2020年5月1日,29.9萬的Model 3降價至27.155萬,同年10月1日和2021年7月30日,Model 3相繼降價至24.99萬和23.59萬,而在傳統車企中,此類情況目前較少出現。

這麼説吧,大夥想買車的,可以趕緊先定,早定早提車,價格也可能保持漲前的低位。

想要釜底抽薪説實話有點難,買車請趁早,早買早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