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觀察者網1月27日報道,近段時間以來,操弄反華議題反致自身經濟受困的立陶宛政府,一直將歐盟視為“背後靠山”,希望歐盟能夠“出手相救”。奈何,歐盟方面卻遲遲沒有行動。當地時間27日,歐盟終於有所行動:經過深思熟慮後,“別無他法”,只能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出訴訟。
報道稱,歐盟貿易專員東布羅夫斯基斯27日發表聲明稱,已就中國“針對”歐盟成員國立陶宛採取的“歧視性貿易”做法向世貿組織提起了訴訟。東布羅夫斯基斯稱,從2021年12月1日開始,中國海關禁止進口立陶宛產品,中國公司也取消了立陶宛的訂單,減少對立陶宛的出口。此外,中國正在“鼓勵”跨國公司在生產中放棄使用立陶宛零部件,否則將可能會面臨進口限制。在聲明最後,東布羅夫斯基斯還強調,在WTO啓動訴訟的同時,歐盟也會繼續與中方進行外交接觸,緩和局勢。
對此,同樣是在27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回應稱,中立關係出現問題,其中的是非曲直十分清楚,所謂中國對立陶宛進行“脅迫”純屬無中生有,顛倒黑白。中立之間的問題,是政治問題,不是經濟問題;中立之間的問題,是立方背信棄義、損害中國利益導致的問題,不是中方向立陶宛施加壓力的問題;中立之間的問題,是中立雙邊問題,不是中歐之間的問題。我們敦促立陶宛立即糾正錯誤,不要甘當“台獨”分裂勢力和反華勢力的棋子。
報道稱,歐盟的這一出手,即便只是去找世貿組織“告狀”,但也讓推動設立“台灣代表處”的立外長蘭茨貝爾吉斯顯得尤其亢奮。他表示,歐盟的舉動“顯示了歐盟的團結和統一”,這是向中國發出了明確的信號。立總統瑙塞達則稱,世貿組織的訴訟程序將非常漫長。
如同立陶宛總統所言,該國商界多位人士同樣表示,WTO的訴訟案經常持續數年,且結果很有可能含糊不清。立陶宛維爾紐斯工商業協會會長貝薩吉爾斯卡斯表示,申請WTO訴訟需要準備很多文件和資料,這個過程相當複雜。除此之外,中國人的行為很聰明,很難直接證明他們正在封鎖供應鏈並拒絕立陶宛的商品。中國政府可以“爭辯”説這是個別公司的行為,政府機構並沒有下達不要與立陶宛做生意的指示。這位商業協會會長還表示,他認為最後獲勝的機會幾乎為零。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歐盟“出手相救”的同時,立陶宛總統塔納斯·瑙塞達也在27日當天再次敦促了該國外交部長修訂“台灣代表處”這一説辭。他希望將代表處英文名稱中“Taiwanese”的中文譯名,由“台灣”改為“台灣人民”,以化解中立兩國的爭端。
瑙塞達認為,“台灣代表處”的中文名字正是與中國產生衝突的“關鍵因素”,他還再次強調,立陶宛政府當初做的決定,沒有事先進行過協調,也沒有充分評估中國會作出的反應。
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也早已表示過,立陶宛如果真的有意改善當前局面,應當向中方展示出誠意,拿出實實在在的行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