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到外線去,開闢新戰場”。近日,《關於本市“十四五”加快推進新城規劃建設工作的實施意見》正式公佈。推進五個新城建設,是上海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由之路,是更好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重要舉措,是上海面向未來的重大戰略選擇。
暢想未來,嘉定新城如何實現在家邊就能“宜業”,在工作地附近就能“宜居”?讓我們一起來看嘉定區委書記陸方舟的書記手記→
嘉定新城
讓未來生活更美好
嘉定區委書記 陸方舟
未來之城,核心是滿足人的未來之需。謀劃推進嘉定新城新一輪建設發展,既要眼睛向上,對標落實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也要眼睛向下,深入基層、走到羣眾中去,準確把握百姓的痛點在哪裏、需求是什麼,並用全新理念、全新設計、全新技術予以解決和滿足。只有這樣,才能更好體現“最現代、最生態、最便利、最具活力”特質,才能讓新城真正成為引領高品質生活的未來之城。
用全新系統設計促進宜居宜業
去年參加《對話區委書記系列訪談》中,有市民通過網絡提出“現在嘉定新城就業機會、特別是高薪就業機會不是很多,為了找好工作、好單位要乘11號線去市區”。在日常企業走訪中,也經常聽到“增設北部工業區與南部城區公交專車,方便員工上下班”的訴求。如何補齊嘉定新城產業功能偏弱的短板、提高產城融合發展水平,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市委市政府提出“打到外線去,開闢新戰場,推動五個新城發力”,為系統解決新城產城融合問題帶來了契機。經過深入調研,我們統一思想,推動“將北部工業區納入嘉定新城範圍”,旨在把“產”和“城”作為有機整體,進行系統謀劃、整體推進。
一方面發揮城區生活配套好、園區產業功能強的比較優勢,形成“以產興城”和“依城興業”聯動發展格局;另一方面強化“城中有產、產中有城”的理念,在城區注入科技創新、總部辦公等元素,在園區植入融居住、商業、公共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科技驛站”,推動“產”和“城”更近距離交織交融。
暢想未來,市民在家邊就能“宜業”,在工作地附近就能“宜居”。通勤將不再是生活成本,而是場景切換的調節。
用全新理念塑造人性化生態空間
滿足人們對優美生態環境的嚮往,是打造未來之城的必答題,也是新城的優勢所在。
日常調研中,我感到生態空間不僅要有高顏值,更要有功能、可親近。以嘉定新城遠香湖為例,周邊散落着26處由設計師專門設計的建築小品,但大多處於閒置狀態。這不禁讓我思考,“供市民休閒遊憩”的初衷為何沒有達到?經過實地調研,發現大多建築小品沒有植入功能,也沒有很好與市民休閒遊憩線路相結合,“孤零零”散落在生態空間中,與市民所需“擦肩而過”。
為此,我們組織工作專班,對遠香湖周邊生態空間進行系統梳理,按照“三生融合”理念,植入功能、串珠成鏈,着力把遠香湖打造成為具有標識度的“城市會客廳”。
同時,加快橫瀝河文化水脈建設,通過點亮城市燈火、提升沿河區域品質,構建濱水慢行活力網絡,形成貫穿新城南北的江南鄉愁水道、夜遊觀光航道、健身休閒步道和文化創意廊道。
用全新技術打造智慧交通
未來之城,要有未來感、科技範。未來,最理想、最科幻的出行方式是什麼?在五個新城建設中,作為“汽車城”,這是嘉定新城有基礎,也是有責任必須探索實踐好的課題。
無人駕駛測試
帶着這一課題,先後訪談了中國工程院、同濟大學的專家學者,探討交流嘉定智慧交通建設的目標願景、框架體系、技術條件等。過程中更深刻認識到,高效能智慧城市是未來之城的智力,理應讓科技重塑汽車嘉定、讓智慧出行重塑生活。
基於這樣的考慮,我們在嘉定新城戰略定位中鮮明提出了“建設國家智慧交通先導試驗區”“成為智慧交通高地”的目標。目前,正重點推進“一環三路”智慧交通場景建設,即遠香湖無人駕駛示範環路、裕民南路“最美未來道路”一期、白銀路智慧道路和滬宜公路智慧車列,並以此為牽引,力爭到2025年嘉定新城智慧交通覆蓋率達到 100%。
暢想未來,無人駕駛將成為嘉定新城街頭的尋常景緻,交通組織效率極大提高,安全值得信賴、時間自由掌控。
通過調研走訪我深切體會到,未來之城不僅需要高樓大廈的點綴、科學技術的賦能,更需要人本理念的堅守,需要我們深入踐行好“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讓“五個人人”在新城建設中化為生動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