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媽媽,這個貴嗎?貴的話我就不要了!”

由 甫全勝 發佈於 綜合

最近聽到一件特扎心的事:
媽媽帶6歲女兒去逛超市,因為前幾天幼兒園舉辦講故事比賽,女兒得了一等獎,所以媽媽答應要給女兒買個玩具。
女兒在玩具區仔細挑選着,最後走到一套仿真廚房玩具前停了下來,她用手指着這套玩具開心地説:“媽媽,我喜歡這套玩具!”媽媽微笑着走了過來,從貨架上把玩具拿下來,仔細看了下這套玩具,然後又看了看價格,上面寫着199元。
女兒似乎洞察到了什麼,小聲對媽媽説:“媽媽,這個貴嗎?貴的話我就不要了!”
本來媽媽還想勸女兒換一個便宜點的玩具,可聽到女兒説的這句話後,心裏突然特別難受。她沒有繼續猶豫,轉身微笑着對女兒説:“不貴,媽媽買得起,咱們就買這個!”
女兒突然開心地跳了起來,抱着玩具説:“哇!我太喜歡這個玩具了,謝謝媽媽!”
回家的路上,媽媽一直沒怎麼説話,她不是心疼這199塊錢,而是心疼自己的女兒。她才6歲,本該叛逆的年紀,怎麼會這麼懂事,對金錢這麼敏感……
她回憶起了過去的點點滴滴:這些年一直全職在家帶娃,一家人的開銷全靠老公一個人的收入維持。每個月房貸、車貸、還有女兒的各種花銷,讓她不得不花錢小心翼翼。她不止一次跟女兒説:咱家窮、咱家沒錢、別天天亂花錢……之類的話,沒想到這些話深深地影響到了女兒。
父母從小給孩子灌輸家裏窮的思想,對孩子有什麼影響?
這是我大學室友給我講的,也是她自己親身經歷的事情:
小時候,媽媽和鄰居去鎮上辦事,回來的時候,鄰居給她兒子買了根雪糕。我看着很眼饞,就去問媽媽要,媽媽説人家有錢,咱家沒錢,就別吃了,那時候好難過。
初三升高中的時候,我數學成績較差,如果能補上來,是有機會考進重點高中的。媽媽讓我去問補課老師多少錢一節課,老師説要一百一節課,我其實特別想去,但我媽説太貴了,不如自己在家裏努努力。
跟同學們出去玩,她們看到好吃的、好玩的都要去買,而我能不買就不買。或者有時候買了一瓶很貴的飲料,喝完後就會有負罪感,想着還不如喝一瓶礦泉水,這樣還能省好幾塊錢。
後來我就不太敢交朋友,怕大家叫我出去玩,而我又沒錢。現在長大了,依然對錢很敏感,買東西首先考慮的就是價格,而且總感覺自己低人一等。
我明白父母很平庸,也沒有埋怨過她們,更多的時候是埋怨自己沒本事。有時候會覺得活着沒意思,甚至想遭遇一場車禍,然後我去世了,父母會得到一大筆存款。
可想而知,父母從小給孩子灌輸家裏窮的思想,會讓孩子特別自卑,內心有愧疚感,甚至扭曲三觀,喪失做人的底線。
梁啓超告訴自己的孩子,梁家是寒士家風出身,無論生活富裕還是貧窮,都要緊守寒門家風。但他一再叮囑孩子:寒門家風不等同於寒酸,不能因為節儉而虧了身體,對於學習、遊歷、增長見識的錢,也要該花就花。
在錢的教育上,聰明的父母不會向孩子炫富,更不會哭窮。因為孩子內心是富足還是貧瘠,並不是由物質條件決定,而是取決於一個家庭對待生活的態度。
就算是一個非常富裕的家庭,如果過分地跟孩子強調金錢來之不易,把節儉建立在孩子的痛苦和傷害之上,那麼孩子的內心也是無法富足的。
關注“”,有任何母嬰育兒方面的問題,都可以發私信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