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過這樣一個問題“被父母罵是什麼感覺”
其中一個人的回答讓人痛心:在我傷心難過哭到虛脱的時候,父母站在一旁説“發什麼神經呢”
2014年《語言暴力》這部作品獲得創意節銀獎,就是講述語言暴力和暴力傷害。語言的暴力能夠讓一個自卑孩子走向另一極端,把情緒化轉變為攻擊性。
心理學家武志紅:語言暴力有可能變成一把武器。
有調查顯示,40%的青年罪犯,心靈上都收到過父母語言上的傷害。
真正的溝通絕非暴力,馬歇爾·盧森堡在《非暴力溝通》中寫道一種和諧的親子溝通方式:
1:觀察是非暴力溝通的第一步。父母對孩子的行為進行仔細觀察,並説出觀察結果。觀察的第一步就是不要對孩子的這種行為作出結論。
例如孩子沒有交作業,父母不能直接説“你怎麼又不寫作業了”
只要父母對孩子的言語中帶有批評性子,就會引起孩子心中的叛逆
不帶批評的主觀因素,問孩子:你為什麼不寫作業。孩子説出原因後,父母再根據孩子説的進行下一步教育引導
2:感受;有些父母是急性子,就會任何事情上急於求成,卻大大忽略了孩子的心情
例如:媽媽在打掃房間,孩子跑去接水,不小心灑了出來,就會大聲對孩子説“媽媽這麼辛苦打掃房間,你還在搗亂,趕緊哪涼快上哪玩去”
這對還是的傷害非常大,並不是因為自己故意而為
這件事就足以説明,孩子的感受也非常重要,並非自己故意而為之,還遭來父母言語上的批評,這會對孩子的心靈引起不小的創傷。
與孩子友好的溝通,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孩子的無知和父母成熟是一個層次的人?
不要把事情情緒化,要平心靜氣去解決任何問題,不然語言上的傷害是無法彌補的,請父母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多一些諒解,這樣孩子才不會走向極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