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末秋初,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芡實種植户胡廣富迎來了大豐收。
行走在自己約5000畝的芡實塘邊,他的思緒常常回到兩年前的夏天,那場洪水奪去了當年的大部分收成,卻沒奪走他的信心。
2020年7月,我國南方多地遭遇暴雨洪澇災害,長江、淮河、巢湖等一度處於超警戒水位。安徽境內淮河干流全線超警戒水位,“千里淮河第一閘”王家壩閘時隔13年再次開閘泄洪,阜陽市阜南縣蒙窪蓄洪區內一度汪洋一片。
2020年8月,胡廣富和其他芡實種植户們一同來到退水後的池塘,搶收尚未被洪水沖走的芡實。
這種生長在南方水鄉的水生果實不僅美味,還具有藥用價值,受到市場青睞。“蒙窪蓄洪區地勢低窪,一下雨就容易積水,別的糧食作物種不了,但種芡實很合適。”胡廣富説。
2022年8月11日,胡廣富將新採摘的芡實果進行分揀。新華社記者 何曦悦 攝
順應自然規律,當地政府調整沿淮地區農業種植結構,大力發展適應性農業,芡實產業就是其中之一。
2017年,胡廣富開始在蒙窪蓄洪區種芡實。
2020年8月,洪水漸漸退去,也帶走了大部分的芡實果。儘管部分地勢較高的芡實塘仍有收成,但胡廣富和其他種植户的心情一度十分低落。
不過,政府的補償款項很快到位,災後重建和搶收補種也迅速開始。
“每畝芡實塘補償了4000多元,這和我們往年芡實的正常收入已經差不多了。”胡廣富説。
第二年開春,種植户們又重新補種上了芡實。
“現在,我們施肥、打藥,都可以用無人機完成,效率比以前高多了。”胡廣富説。
位於阜陽市阜南縣蒙窪蓄洪區的芡實塘。新華社記者 何曦悦 攝(2022年8月11日攝)
不斷推進的水利工程和防洪體系,各級政府的關心與支持,給了芡實種植户們重新開始的信心。
2020年10月,洪水退去後不久,蒙河拓浚工程開工,將拓浚蒙河分洪道51.16公里,並新建蒙窪防汛搶險通道以及道路、橋樑、穿堤建築物等,計劃於2023年完工。
今年7月底,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開工建設,工程建成後將提升淮河的泄洪流量,有力保障淮河下游流域2000多萬人口、3000多萬畝耕地的防洪安全。
在芡實塘邊眺望遠處的拓浚工程,胡廣富心中覺得很踏實。
現在,胡廣富每畝芡實塘的收成比10年前增加了100多斤,他的芡實果還出口到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
“以前我們總覺得芡實沒多少人知道,只有南方消費者比較熟悉,現在我們的市場越來越廣闊了。”阜南縣老觀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海東説。
他在蒙窪蓄洪區共有約1萬畝的芡實塘,每年夏季收穫鮮果和冬季收穫熟果期間,都能帶動當地幾十人就業。
“尊重自然,讓道於水;給水出路,人有生路;兼顧發展,人水和諧。”沿淮百姓如今都懂這個道理。
除了芡實產業,阜南縣還持續發展壯大柳編、蓮藕種植、龍蝦養殖等經濟效益高的特色產業,老百姓們從適水產業中找到了更多致富“金鑰匙”。(記者何曦悦、陳尚營)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