説起澳大利亞,還真是美國的鐵桿小弟,處處唯美國馬首是瞻。美國每次呼籲大家一起做大事,澳大利亞都會順應“大哥”號召。比如在圍堵華為5G上,澳大利亞是鐵了心緊跟美國,一條道走到黑。
我們都知道,澳大利亞是南半球上唯一國土覆蓋一整個大陸的國家,因此也稱“澳洲”。這樣獨特的地理位置決定了澳大利亞能夠在國際事務中常年置身事外。但事實上,澳大利亞在二戰後就成了美國的鐵桿小弟,追隨美國“南征北戰”,二戰後美國對外的所有行動,背後都有澳大利亞人的身影。那麼,澳大利亞是如何一步步變成美國的小弟?這得從過去慢慢説起了。
在變成美國小弟之前,澳大利亞的老大哥是英國
1788年,孤懸海外的澳洲迎來了一位新主人——大英帝國。在它的羽翼下,澳洲就像一個世外桃源般與世無爭。
澳大利亞雖四面環海,但大部分地區為熱帶亞熱帶沙漠與草原氣候,其面向亞洲的西北部是整個大陸價值最低部分,而富饒的東南部又離征服者太遠,所以在當時少有外界力量干擾英國對這片土地的統治。
早期的澳大利亞經濟以農業和礦業為主,主要經濟貿易對象就是老大哥英國及其印度洋沿岸的殖民地。但是這條經濟路線太長了,比如從澳洲東南的核心地帶前往英國,意味着商船要穿過新加坡和馬六甲海峽、蘇伊士運河,以及直布羅陀等可能發生變故的關鍵節點。一旦這條路線被切斷,澳大利亞經濟就要“感冒”了。
所以澳大利亞是一個需要海洋提供經濟增長的國家,但澳大利亞地廣人稀,軍力自然也少,它需要一個“強大實力”來保護其經濟利益。當時的大英帝國不僅是澳大利亞最大的“金主”兼宗主國,同時還是“超級大國”,所以澳大利亞一直跟在這位老大哥身後安心發展經濟。
如果老大哥號召幹大事,澳大利亞同樣會積極響應,比如參加一戰。當時的澳大利亞已經形成了一個全國性的統一市場了。到了二戰前夕,澳大利亞已建立起完整的工業體系,基本是一個以工業為主體的資本主義國家。
被英國拋棄,澳大利亞傍上美國“新大哥”
但是,這時候的英國已“日落西山”,在二戰中自顧不暇,拋棄了澳大利亞。那麼澳大利亞怎麼辦?為了保護自己的國家安全及利益,需要找新大哥了。而大洋彼岸的美國成為了澳大利亞的“救世主”。最終美國也用實際證明,用強大的工業能力和軍隊打敗了來犯澳大利亞的日本。
戰後的美國也取代了英國成為新的超級大國。而作為一個需要海洋提供經濟增長的國家,澳大利亞需要國際航道保持穩定,英國衰落後只有美國有能力提供這種保障。所以之後澳大利亞從追隨英國轉變為追隨美國,成為美國的鐵桿小弟。
正所謂大樹底下好乘涼,有美國護着,澳大利亞迎來了長期和平的發展環境。20世紀50-70年代初這20餘年裏,澳大利亞常年經濟增長率在4.1?.6?間,逐漸發展成為一個高度工業化的資本主義國家,進入了發達國家行列。
同時澳大利亞也是幸運的。戰後亞洲以日本為首的經濟崛起給了澳大利亞絕佳的經貿合作伙伴。比如到了1979-1980年度,日本成為澳大利亞第一大出口市場,其對日本的出口佔比升至近27?
90年代之後日本經濟低迷,而中國經濟則騰飛了。因此澳大利亞經濟得以搭上中國經濟騰飛的快車繼續突突的往上升,實現了連續29年的經濟增長,成為發達國家的“楷模”。
經濟依賴中國,澳大利亞卻甘願充當美國“馬前卒”
然而隨着中國經濟崛起讓澳大利亞陷入了兩難境地。中國憑藉龐大的經濟體量已經成為了澳大利亞最大的“金主”,僅貿易額就比美國高出了一個數量級,佔澳大利亞進出口貿易的1/3以上。
中國的進一步發展,可以想象中美競爭的激烈程度會加劇。屆時澳大利亞是否還要跟隨美國的腳步得罪中國這個最大“金主”?從它近年來的舉動來看,答案似乎已經很明朗。
澳大利亞雖然越來越依賴中國經濟,但內心卻難以轉變對美帝的追隨。美澳之間的確存在很多“天然聯繫”,兩國同根同源,政治、經濟、文化、法律體制類似,而且澳大利亞不足自保的實力讓它只能屈從於現實。因此澳大利亞“一邊倒”的緊抱美國大腿,不惜處處得罪其最大的“金主”。
不過如果澳大利亞繼續這樣不顧自己利益,充當美國“馬前卒”,那最終的結局會怎麼樣呢,相信大家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