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 | 海灣富油國家緣何對拜登增產請求無動於衷

特約撰稿 孫霞

在美國帶領西方加大對俄羅斯制裁的關鍵時刻,國際原油價格持續飆升到每桶120美元以上,忽忽悠悠的油價看得人心驚肉跳。

俄羅斯副總理警告美歐,抵制俄羅斯石油將給全球市場帶來災難性後果。目前美國已經對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實施禁令,德國、荷蘭等歐洲的俄羅斯油氣進口大國暫時還沒有跟進。但是戰爭一開始,德國就停止了“北溪—2”天然氣管線的認證。作為報復,俄羅斯隨即揚言有權停止通過“北溪—1”管道的向歐洲天然氣出口。

俄羅斯是世界第三大石油生產國,也是全球最大原油出口國、歐洲最重要的天然氣進口國。俄羅斯對歐洲油氣出口主要通過管道,烏克蘭是其中幾條管道的必經之地。即使歐洲和俄羅斯暫時不會主動切斷管線,軍事衝突、設施破壞、戰區經濟活動的減少,也可能造成供應量大幅減少或中斷。同時,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退出歐洲市場是長期趨勢,歐盟已經決定最早在今年年底結束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

由於油價飆升和戰爭影響,美國今年2月的通脹率已經達到40年來的最高點。高盛下調了美國經濟增長的預期,明年美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高達35%。拜登政府緊急要求國內增加能源產量,但無論是頁岩油氣、核電,還是可再生能源和清潔煤炭,都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在俄羅斯油氣逐步被排除在國際市場之外,油價飆升、經濟衰退風險上升的時刻,世界目光集體轉向海灣油庫——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和卡塔爾等油氣出口國。沙特和阿聯酋擁有最大的世界剩餘產能,現在價格合適、市場吃緊、美國施壓,於情於理,海灣國家似乎都應當增加產量。

但是,海灣王室與拜登政府的關係一直沒有升温,甚至彼此心懷不滿。民主黨執政的美國把海灣君主國家歸為“非民主集團”,在民主、人權和恐怖主義等問題上屢屢指責發難。此外,外界猜測,經過2017年至今的多次穩定油價合作,海灣國家與俄羅斯已經結為穩固的“歐佩克+”框架下的能源聯盟,他們共同從油氣出口國的自身利益出發,合作穩定油價,不希望再被美國政客和西方金融寡頭牽着鼻子走。

此外,美國正在忽視海灣國家最大的安全關切——地區競爭對手伊朗。就在俄烏戰爭發生之前,拜登政府還在積極與什葉派主政的伊朗接觸,希望達成新的伊核協議。對於遜尼派主政的海灣國家來説,這不啻於被拋棄,作為海合會和歐佩克老大的沙特尤其感到被冷落。與特朗普政府時期被奉為座上賓的感覺不同,拜登對沙特王儲不冷不熱,對也門胡塞武裝威脅沙特和阿聯酋煉油設施也置若罔聞。因為拜登被認為更加關心氣候變化議題和“民主”議題,他故意忽略海灣石油出口國的重要性,也根本沒有意識到石油和天然氣仍然在短期內不可替代。

如果拜登與伊朗達成協議,有兩個可以預期的後果。一方面,伊朗石油迴歸國際市場,將與海灣國家形成競爭;另一方面,伊朗實力上升將威脅沙特和阿聯酋的地區主導地位。如果伊朗對也門、黎巴嫩、伊拉克和敍利亞的影響力上升,將嚴重威脅遜尼派的勢力範圍。

在涉及油氣帶來的真金白銀和生死攸關的國家安全利益上,海灣國家不會輕易作出讓步。如果拜登政府不改變中東政策,預計海灣國家的石油政策也不會對美國作出實質性配合。與俄羅斯的“歐佩克+”協議,正好可以作為他們“忽悠”美國的藉口。因為,2020年4月油價一度跌至負值,就是沙特與俄羅斯沒有談攏的結果。即便是沙特和阿聯酋之間,也存在配額分歧和競爭——誰都不想放棄市場份額。

在油價飆升一段時間、美國和歐洲體會到海灣石油和天然氣的重要性之後,海灣國家可能會見好就收,與拜登好好談一談。阿聯酋已經通過讓油價暫時下跌刷了一把存在感,沙特則暫時還沒有打破沉默。只要高油價還沒有造成世界範圍內的經濟崩潰,還沒有發生新的能源革命導致石油和天然氣被取代,海灣國家就繼續擁有與美國討價還價的資本。(作者簡介:孫霞,浙江外國語學院環地中海研究院特約研究員)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43 字。

轉載請註明: 觀察 | 海灣富油國家緣何對拜登增產請求無動於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