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朝日新聞》7月5日發表題為《在人口減少的時代能否實現經濟持續增長?——專訪日本西洋史專家本村凌二》,作者是喜多克尚。文章指出,日本這個人口持續減少的國家,有可能實現經濟持續增長嗎?全文摘編如下:
日本的少子化和人口減少速度正在加快。去年日本的出生人數約為81.1萬。用出生人數減去死亡人數得出的“自然增長數”為負62.8萬,創歷史最大減幅。面對參議院選舉,各黨提出了各種各樣的經濟增長政策,但一個人口持續減少國家的經濟,有可能實現增長嗎?
回顧歷史可知,那些席捲全球、繁盛一時的強國,也終將衰敗、滅亡。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古羅馬。它經過大約500年的共和制再變成帝制,於公元395年分裂為東西兩部分。西羅馬帝國於公元476年滅亡。
▲日本東京街頭(彩色通稿)
羅馬史研究泰斗、東京大學名譽教授本村凌二指出,“歷史上,出生人數少的國家和民族是不會實現繁榮的”。他認為西羅馬帝國崩潰的間接原因也是人口減少。
他説:“據説在公元2世紀中葉暴發了一場大規模瘟疫,導致羅馬帝國失去了三分之一的人口。到了公元3世紀,人口減少的影響仍在,羅馬帝國在東面受到波斯人、西面受到日耳曼人的攻擊。明明軍費膨脹、財政瀕臨破產,卻又隨意增發貨幣,結果導致物價高漲。財政危機演變成了經濟危機甚至社會危機。”
歷史學家將這稱為“三世紀危機”,但這幅景象似乎有點熟悉。普通國債餘額約為1000萬億日元(1日元約合0.05元人民幣——注),卻仍繼續實行貨幣寬鬆政策,物價上漲、經濟惡化悄然而至。今天的日本與“三世紀危機”,似乎有某些重疊之處。
以下是記者喜多對本村的專訪內容。
問:日本的人口正在急速減少。立竿見影的措施可能是接納大規模移民,但不少人對此有牴觸情緒。羅馬帝國不斷拓展版圖,成功吸納了許多不同民族的人。秘訣是什麼?
答:有一點是,羅馬帝國沒有強迫人們説拉丁語。羅馬帝國雖然宣稱“懂拉丁語會有優勢”,但並不強制人們學拉丁語。正是這種寬容,造就了大約200年間沒有發生過大規模戰爭的“羅馬式和平”時代。
問:羅馬人之所以成為羅馬人,是因為“寬容”嗎?
答:我是這麼認為的。然而到了衰退期,羅馬帝國逐漸變得不再寬容,開始認為“我們正在失去羅馬帝國的榮耀和羅馬特色。這歸因於入侵的日耳曼人以及不承認其他宗教、頑固的基督教”。不僅是羅馬,處於社會核心的人們失去寬容,都是一個國家走向衰落的一大標誌。
問:現代的日本人如果要從歷史中學習,應該着眼於哪裏?
答:往近處説,大概是20世紀的英國吧。他們用了300多年的時間,建立了一個全球性的殖民帝國。在這個過程中,英國從世界各地收集信息,認真整理,將其變得隨時可用。英國對信息的收集能力和整理能力至今仍然極強。
問:雖然現在國家的情況與當時不同,但信息就是國力這一趨勢會隨着科技進步而日益增強嗎?
答:迄今為止的文明依賴於農作物、金銀、石油、煤炭等物理性資源,但這些資源是有限的。在21世紀的今天,決定國家未來的是信息,知識資源可以擴展到無窮大。信息和知識不僅要收集,更重要的是要好好整理。我認為對這方面投資會讓日本獲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