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不顧中國方面嚴正警告,執意與“台獨”分子為伍,在立陶宛國內設立所謂“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的副作用正在慢慢顯現,對立陶宛國內經濟和政治局勢都帶來了巨大的打擊。而立陶宛方面則不死心地四處求援,希望可以有人對困境中的立陶宛施以援手。只可惜,國際關係沒有朋友,只有利益,立陶宛沒有等來希望的援助,只等來了歐洲盟友的進一步“補刀”。
經濟遭受重創,政府支持率創新低
近期,立陶宛國內媒體正在不斷炒作所謂“中國對立陶宛進行經濟制裁”的話題,這一方面是立陶宛國內政治的需要,另一方面也説明立陶宛經濟確實遇到了大麻煩。據立陶宛媒體宣稱,先是立陶宛國內的木材出口商遇到了在中國無法清關的問題。緊接着,立陶宛多家啤酒商也表示,在中國大陸的合作商取消了雙方的所有訂單。
擁有2700餘家會員企業的立陶宛工業家聯合會主席稱,目前已經有100多家企業表示,他們已經付款向中國企業購買的貨物,在運抵港口後卻無法裝櫃、出不了中國。他們旗下的所有企業與中國的交易都停止了,中國企業的交貨時間也達到了創紀錄的110到115天,立整個國家的經濟損失很可能達到30到50億歐元。
與此同時,立陶宛政府的支持率也創下了新低。執政一年的立陶宛執政聯盟支持率只剩下了17.3%,而對政府“不信任”的民眾則為47.8%。其中數據最慘的是立陶宛外長,支持率只有15.3%,“不信任”率則高達了66.4%。
四處求援受阻,歐洲盟友“背刺”多刀
針對這種情況,立陶宛先後向歐盟和美國進行了求助,然而效果卻並不理想。歐盟在試圖與中國海關溝通卻被回絕後就暫時沒了下文。美國國務院雖然發表聲明,稱美國、法國、德國、英國四國都將聲援立陶宛,與之站在一起。但也僅僅是在事件開始之初給了立陶宛6億美元信貸,之後還以“賣武器”的名頭拿回了1.25億。
與之相對的是,德國-波羅的海商會威脅要關停德國在立陶宛的工廠,法國、荷蘭等歐洲國家也停止了2022年對立陶宛的採購計劃,這令本就出現困境的立陶宛的經濟進一步雪上加霜。
與白俄羅斯出現邊境移民爭端、跟隨美國反華導致本國經濟損失慘重、由於美國的“白俄羅斯鉀肥”制裁令出現本國國企不聽政府號令的奇觀,2021年一年以來,立陶宛政府做出了許多令人瞠目結舌的決定,也難怪立陶宛的“影子”總理、最大反對黨領袖給出了一個“立陶宛現政府瘋了”的評價。如果立陶宛政府不盡快糾正自己的錯誤,等待他們的將是更為嚴重的局面,到那時,他們距離集體下台恐怕也就不遠了。
部分信息參考來源:環球時報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