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美國構建“西方牆”,中國應努力拆它

美國不斷攜主要盟友圍繞人權等領域挑起爭議,近來華盛頓又把逼世衞組織搞政治性溯源調查作為攻擊中國的着力點,支持它的主力仍是盟國。美國構建的這個圈子,核心是美歐澳另外加上日本這些國家,它們經常被稱為“西方”,近來不斷有中國人使用“美西方”這個新詞。

美西方的總人口大約10億多一點,約佔人類的1/8。但是這些國家對世界事務的主導力很強,它們的GDP佔到全球的一半以上,話語權佔絕對優勢,並因此壟斷了對很多爭議的闡釋權和定義權。

美國極力想把同中國的衝突搞成西方與中國的衝突,拜登政府尤其為達此目的傾其所能。中國則應努力將中美衝突與中西摩擦區分開,向世界證明它們在戰略上是兩回事,以便不斷增加美國帶動西方陣營共同對付中國的難度。

要看到,美國拉西方這個陣營共同施壓中國,是有一些天然優勢和條件的。首先,西方是一個事實上的意識形態同盟和價值觀同盟,另外在世界的大變局時代,它們有一定的共同利益意識,這種意識在很多時候高於它們的利益分歧意識。美國就是藉助這些條件,極力要把意識形態衝突作為抓手,將它同中國的衝突包裝成整個西方與中國勢不兩立的鬥爭,華盛頓應當説以此忽悠了不少西方人。

然而美國這一策略有個致命弱點,就是它所推動的是中西極化對立,與全球化這一時代潮流逆風逆水,需要西方國家以犧牲本國發展機會和大量實際利益作為代價。而中國與西方並非處於零和關係中,雙方的矛盾被美國嚴重誇大了。美國既違背事實,也與那些西方國家的發展利益方向南轅北轍。

這就給了中國打破美西方統一戰線的重要機會,中國完全有可能通過一系列努力,實質性削弱美西方在對華態度上的共識,把美國希望製造的中西方矛盾的很大一部分變成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之間的矛盾,讓它們之間產生脅迫與反脅迫的鬥爭。

為此中國首先應採取對美國和對其盟國的不同政策,同時採取對“五眼聯盟”國家和對其他西方國家的不同政策。過去中國更重視維護中美關係,今後我們應當把這方面的資源更多用到歐洲國家身上,實現外交策略上的方向性轉變。

我們要儘量淡化“中西衝突”,多講“中美衝突”。所謂中西衝突最經常的爆發點是人權紛爭等意識形態摩擦,中國可以多從文明多樣性的角度與大多數西方國家開展交流,倡導和而不同的理念,同時儘量減少很具體的摩擦點。我們不要因為這方面的摩擦比較多就失去信心,其實可以開展這方面工作的空間很大,值得不斷探索。

不斷擴大中西經濟合作規模是關鍵,過去美國是第一合作重點,今後也需更注重與美國之外西方國家的合作升級。我們現在完全可以相信,一般性的意識形態衝突根本無法阻擋德法等歐洲國家與中國繼續合作,因為這當中對那些歐洲國家的利益太大了。我們一定要繼續增加中國市場對西方國家的吸引力,決不能讓它停滯不前甚至出現萎縮。

中國需加強做發展中國家的工作,不斷增加與西方打交道的籌碼。隨着中國國力持續上升,我們這樣做的能力亦將水漲船高。中國要聯合俄羅斯和廣大發展中國家尋找恰當機會和議題殺一殺美國的威風,讓大多數西方國家看到美國不是“萬能”和“常勝”的,削弱美國對整個西方的吸引力和脅迫力。

比如在人權理事會上,中國聯合發展中國家多次打掉了美西方的反華議案。今後我們應當嘗試做一些主動出擊,共同敲打一下美國,給它在人權領域來個下馬威。美國的人權漏洞太多了,這一點完全有可能做到。

總之,美西方不代表國際社會,美國也不該有能力構建起一個針對中國的“西方陣營”。經過一些年的努力拆掉美國專門用來對付中國的“西方”這堵牆,這是中國應該也能夠做到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22 字。

轉載請註明: 社評:美國構建“西方牆”,中國應努力拆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