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駕ID.4 X:用新造車的優勢打敗新造車

這兩年,傳統車企們頗有些灰頭土臉。

特斯拉這樣電動科技新貴,車沒賣幾輛股市市值卻將一眾傳統車企遠遠甩在身後也就罷了。更甚的是國內那幫從互聯網到汽車行業被稱之為新造車的傢伙,喊出了“用軟件重新定義汽車”,整天暢想着汽車產業會像手機產業那樣被顛覆,他們自信的以為如同當初蘋果取代諾基亞,未來的傳統車企也會被理所當然的取代。

當試駕了大眾MEB平台下的第一款車ID.4 X,我確定他們大意了。而這台不同以往的大眾所帶給人的熟悉和陌生感,着實讓我們所有人感到驚喜,大象轉身原來可以如此輕盈。

試駕ID.4 X:用新造車的優勢打敗新造車

任何人看到ID.4 X都能一眼能辨別出這是一台不同以往的大眾,封閉式的上格柵,全系標配的IQ light矩陣式大燈被一條貫穿的燈帶相連,形成了一個LOGO燈、格柵燈、日間行車燈的閉環。當你拿着鑰匙走近它,他們跑馬式的依次點亮,猶如一隻等待主人的萌寵朝你搖頭擺尾,給人一種温暖感。

ID.4 X的配色也不同以往,熱情的紅,明豔的黃,科技的灰,透徹的藍,還有炫酷的金,6種車身顏色搭配3種拼色內飾,讓我選車的時候犯起了選擇困難症。

試駕ID.4 X:用新造車的優勢打敗新造車

ID.4 X的軸距為2765mm,得益於MEB純電動車平台使得它具有更長的軸距和更短的前後懸,所以側面看上去車身比例近乎完美,加上低趴的底盤和車頂的旅行架,顏值完全可以媲美“瓦罐”。

試駕ID.4 X:用新造車的優勢打敗新造車

特別要説的是ID.4 X的車門把手,它並沒有像大部分新勢力一樣採用完全隱藏式的設計,而是在隱藏式把手下方挖出了一個空間,這樣一來,當車有電時,輕觸門就可開啓,而車完全沒電的時,用傳統機械方式也能把門拉開,這樣的設計在降低風阻,也保證了它的實用性,為用户免除了困擾。

進入到車內,如果你很熟悉大眾,肯定會跟我一樣發出“WOO~”的驚呼。因為無論是材質、設計、還是科技感,ID.4 X都不是那個我們印象中的大眾了。比如檔把的設計不再是原來的位置,而是集成在儀表盤的右邊,除了P擋在右邊需要輕按之外,B擋和D擋,R擋都是通過旋轉的方式切換。這樣的設計,不僅未來感十足,還為中控區域留足了置物空間,好看和功能性都得到了兼顧。

試駕ID.4 X:用新造車的優勢打敗新造車
試駕ID.4 X:用新造車的優勢打敗新造車

然後是整個車內的材質,大眾此前在車門、中控台面所用的硬塑料常常被詬病,而我們試駕的是1st Edition初見版在能看到的地方几乎都用上了真皮,而熒光撞色的雙縫線搭配翻皮的座椅材質,讓整個車內的豪華感大大提升。

試駕ID.4 X:用新造車的優勢打敗新造車

當然,和那些新勢力比ID.4 X並沒有在屏幕數量和尺寸上刻意而為之,但數字感也已經做到了大眾的極致。比如中控區域看不到任何實體按鍵,全都採用了觸摸按鍵,12英寸的懸浮式橫屏在尺寸上也得到突破,其中橫屏的設計主要是因為大眾設計師看來,人的眼睛是橫向的,豎屏的話低頭這一動作會導致安全隱患,這應該也是特斯拉為何從一開始的豎屏改進到現在橫屏的主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12英寸屏幕內置MOS車機,這套車機還支持語音控制和多種交互操作,其中後者還支持手勢控制和多點觸碰。

試駕ID.4 X:用新造車的優勢打敗新造車

儀表盤也是懸浮的,別看它的尺寸僅有5.3英寸,但和遠近兩個抬頭顯示組合成的i-ID信息組合儀表功能極其強大,實體儀表主要負責顯示剩餘電量和里程數,常規的HUD負責顯示車速、限速等,而增強現實抬頭顯示(AR-HUD)則能和中控屏幕聯動,顯示轉向等指引,視覺上極具科幻感。

試駕ID.4 X:用新造車的優勢打敗新造車

開車上路,兩個感覺。相較於大部分的純電SUV,ID.4 X 的動力順暢,但不激進,底盤依舊是熟悉的配方,沉穩中帶舒適,對路面的顛簸過濾的乾脆利落,德系駕控感得到了很好的保留,而這些都完美的符合了它家用市場的錨定。

剛才説到了ID.4 X有B擋和D擋兩個前進檔位,試駕過程中我大部分時間都掛的D 擋,鬆開加速踏板後的動能回收力度微乎其微。掛到B擋,鬆開油門明顯能感覺到動能回收帶來的拖拽感,無論是駕駛感受,還是對安全的考量,個人建議在電量足夠的情況下還是儘量使用D擋。

當然,一款電動車很多人關注的還是續航,畢竟電動爹嘛。ID.4 X有兩種電池,表現在續航上為分別為入門版的402KM和長續航版的555KM,以及四驅的520KM。據ID.4 X的電池工程師透露,這些續航里程都是理論上,實際ID.4 X的續航里程算法很複雜,主要跟幾個因素有關,一是電池的狀態,二是前70公里的駕駛風格,再是高壓電和低壓電的用電量。

試駕ID.4 X:用新造車的優勢打敗新造車

我們試駕過程中發現,相比大多數新造車官方續航的虛高,ID.4 X的官方續航實在很多,空調20度,城市道路D擋正常駕駛情況下,50%的電量我們行駛了差不多260km,這和官方續航差不太多。

由於時間有限,ID.4 X還有很多的優勢我沒能能體驗到,比如説後驅帶來的較小轉彎半徑,像是三亞這種小街小巷很多的城市對它極為友好,比如登陸後它和APP相連,能實現遠程手機控制和智能手錶Apple Watch控制的智聯控車等等。

最後

此前我們認為,以大眾豐田為代表的傳統造車和以特斯拉、蔚來為代表的科技造車新貴,他們各自優勢明顯。但當MEB平台下的ID.4 X到來,這一台帶有傳統造車邏輯、又帶有大眾緊跟電氣化時代革新嘗試的原創作品,讓我們真實的看到了大象的轉身,看到了大眾放大自身優勢的同時,更在應時而行,努力追趕對手的優勢。

而這種追趕太難能可貴,説不定未來,傳統造車徹底打敗新造車靠的不是它本身的優勢,而是曾經對手的優勢。

END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178 字。

轉載請註明: 試駕ID.4 X:用新造車的優勢打敗新造車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