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9:57,美眾議院以壓倒性優勢通過撥款協議,避免政府關門停擺
據美國媒體近日發佈的報道稱,為了避免整個聯邦政府再次關門停擺,美國眾議院針對一份總金額達380億美元的臨時撥款協議展開了拉鋸戰。在這份協議中,美國國會需為聯邦機構提供資金支持直到今年的12月11號,這樣就可以避免聯邦政府在10月1號當天關門。雖然這份協議在討論階段經過了反覆協商,但是最終還是以359:57的壓倒性票數獲得了通過。
據悉,這份協議的主要內容,是針對美國低收入兒童以及家庭提供營養補助,同時對美國農民進行農產品補貼。前者是由民主黨提出的,金額達80億。而後者則是共和黨提出的,金額達300億。而兩派都希望自己提出的協議能夠得到更多的金額,因此才在內容上反覆扯皮。因為在原來的協議內容中,雙方都不希望對方的內容可以通過,彼此互相指責沒有對美國人民負責。
根據美國法律,國會必須要在規定的時間內提交年度支出法案,但是這個基本要求卻在近幾年變得非常困難。由於兩黨之間的互相攻擊和排擠,年度支出法案的推進舉步維艱,只能依靠短期法案來拖延時間。但是這些短期法案仍然無法逃過兩黨的口水戰,可一旦無法在規定時間內達成一致,那麼錯後時限的後果就是美國聯邦政府停擺。
事實上,聯邦機構停擺這種難得一見的現象,在過去的歷史上極為罕見。因為過去兩黨的互相攻擊雖然存在,但是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的嚴重和氾濫。尤其是在特朗普上台之後,這種情況就變得極為明顯。在2018年的12月,當時兩黨就因為美墨邊境牆預算而爭論不休,最終導致美國聯邦機構陷入了長達35天的停擺期,毫無懸念的成為了“美國史上最長停擺”。
不過今年的兩黨競爭已經達到了一個前所未聞的地步,主要原因就是因為疫情和大選的雙重因素所導致。兩黨提交的紓困方案都希望可以側重自己希望救助的羣體,以此來換取選民的支持。但是無謂的爭論卻戲劇性地導致紓困方案被越拖越久,因此流離失所的民眾數量逐漸增多。
所謂的“紓困”經過惡性黨爭之後加劇了“返貧”現象,這不能不説是美國上層內部權力爭奪的一個怪現象。但即便如此,美國社會仍然能保持基本的秩序,可見美國的“低人權優勢”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田柳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