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100多萬伊朗人中,波斯人佔66%(5364萬),阿塞拜疆人佔25%(2000萬),庫爾德人佔5%(405萬)。
其餘的則為阿拉伯人、巴赫蒂亞里人、俾路支人等,這幾類人在伊朗的數量非常少,總共約有300多萬人。
從人口類別來看,伊朗人絕大部分屬於波斯人,僅有極少部分屬於阿拉伯人。
波斯人與阿拉伯人屬同一人種的不同類型,前者是歐羅巴人種南支地中海類型,後者是歐羅巴人種地中海類型。
波斯人使用波斯語,屬印歐語系伊朗語族,主要居住在伊朗中部和東部,另外在阿富汗和伊拉克也有分佈。
波斯人自認是雅利安人後裔,其有記載的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700多年。
雅利安人屬於古印歐人的一支,他們是東歐平原上的原始民族,也是當今印度人和歐洲人共同的祖先。
大約在4000年前,雅利安人翻越烏拉爾山來到阿富汗高原,其中一個分支遷徙到南亞印度河流域的旁遮普平原。
另一支則向西進入伊朗境內,這支雅利安人第一次出現在亞述帝國的史料記載中是在公元前9世紀中期。
進入伊朗的雅利安人逐漸形成波斯和米底兩個民族,在此之前,伊朗高原的原住民有埃蘭人、梅德人、帕提亞人等。
雅利安人與這些原住民相互通婚,才有了後來的波斯人和米底人。
這兩個民族起先都被亞述帝國所統治,後來米底人建立的王國滅掉了亞述帝國,獲得了伊朗高原的統治權。
此時的波斯人被米底王國所統治,後來居魯士二世率領波斯人推翻米底王國,建立阿契美尼德王朝,即波斯帝國。
公元前330年,馬其頓王國滅掉波斯帝國,亞歷山大部將塞琉古一世在伊朗高原建立塞琉古王朝,我們稱其為“條支”。
在此之後,依次統治伊朗高原的王朝有:安息王朝、薩珊王朝、阿拉伯帝國、薩曼王朝、突厥王朝、伊利汗國、帖木兒帝國、黑白羊王朝、薩非王朝、阿夫沙爾王朝、愷加王朝和巴列維王朝。
阿拉伯人滅掉薩珊王朝後,將伊朗高原併入阿拉伯帝國之中,波斯人成為被統治的對象。
這時,阿拉伯語成為波斯的通行語言,伊斯蘭教也取代了拜火教。
阿拉伯人屬閃米特人的一支,屬歐羅巴人種地中海類型,通常是指西亞和北非一帶講阿拉伯語的居民。
歐洲人將阿拉伯人稱為“薩拉森人”,阿拉伯人僅是一個語言和信仰的共同體,並非是一個有血緣關係的民族。
閃米特人歷史可追溯到公元前30世紀,分為東西兩大支,東支生活在兩河流域北部,操阿卡德語,與蘇美爾人相融合。
比如阿卡德人、巴比倫人、亞述人等,都是東支閃米特人後裔。
西支閃米特人又有三個小分支,一支分佈在巴勒斯坦、敍利亞等地,比如迦南人、腓尼基人、猶太人等都是其後裔。
第二支就是起源於阿拉伯半島的阿拉伯人,他們是閃米特人中的最年輕一支。
第三支分佈在阿拉伯半島南部,比如馬閃人、薩巴人、卡塔班人、馬赫里人等就屬這支閃米特人的後裔。
由此可見,閃米特人就是阿拉伯半島和兩河流域北部的早期居民。中世紀歐洲人,將所有亞洲人都稱為閃米特人。
從歷史情況來看,雅利安人或者是古印歐人與阿拉伯人之間肯定沒有關係,一個在東歐平原,一個在阿拉伯半島。
不論是語言、文化,還是宗教信仰,這三者之間都沒有必然聯繫。
波斯人是雅利安人與原住民相互融合的結果,在之後其他王朝統治伊朗高原的過程中,波斯人的基因也在複雜化。
在阿拉伯帝國統治的200多年間,波斯人雖然信仰了伊斯蘭教,但卻在語言、文學等方面一直影響着阿拉伯人。
從語言上講,波斯人使用的波斯語屬印歐語系伊朗語族,而阿拉伯人使用的阿拉伯語屬於亞非語系閃語族中閃語支。
雖然波斯人也信奉了伊斯蘭教,但他們是屬於少數什葉派,而阿拉伯人則主要信奉伊斯蘭教遜尼派。
伊朗還有一部分人是阿塞拜疆人和庫爾德人,伊朗高原上的古阿塞拜疆人使用古阿塞拜疆語,屬印歐語系伊朗語族。
庫爾德人屬高加索人種地中海類型,他們可能是古代米底人的後裔,與波斯人有一定的血緣關係。
所以説,不論是波斯人還是阿塞拜疆人、庫爾德人,都與阿拉伯人有着本質上的區別,不僅人種類型不同,語言文化也千差萬別。
現在的伊朗人,絕大部分屬於波斯人,其中也不乏阿塞拜疆人和庫爾德人,以及少量的阿拉伯人、俾路支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