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營抵一個步兵團的火力,二戰德國陸軍偵察營,時刻處在危險中!
偵察部隊一直是作戰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一般師級單位都有一個獨立的偵察營,這個營不僅承擔火力偵察等任務,有時也承擔一些十分艱鉅的攻堅、防守等任務。二戰時期偵察營就是德國陸軍的標配,因為他們的危險係數太大,所以配置的火力和機械化設備也更足,一個營的重火力快抵得上一個步兵團了。
輪式裝甲偵察車
通常來説偵察營分為步兵師偵察營和裝甲師偵察營,他們的武器裝備並非固定,而是隨着二戰的進程發生着很大的改變。
實際上二戰德軍的機械化程度並非那麼高,只不過許多影視作品、歷史照片等都把焦點聚集在裝甲師上,造成了一些誤解,大部分的步兵師中車輛並不多,仍然大量存在馬匹,行軍靠雙腿。相比之下偵察營的裝備水平還是很高的。
渡河的德軍
早期一個標準偵察營配置623人,下轄一個乘馬中隊、一個自行車中隊、一個重型偵察連,營內設有營指揮部,通信排等基本單位。
所謂的中隊就像是連一樣,一個乘馬中隊有三個排,他們的基本交通工具當然就是馬匹了,相比之下馬匹能夠獲得比步兵更快的機動速度,在沒有汽車的時候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而且它還能在一些不算崎嶇的山地行軍。這個乘馬中隊裝備着9挺機槍和2挺重機槍,標準情況下都是安裝MG34這類通用機槍,重機槍型號就是安裝多用途三腳架,不過鑑於機槍數量不足,實際上型號並不統一。
德軍騎兵
自行車中隊既有自行車,也有邊三輪摩托車,也是3個排構成,他們按照標準德軍12人步兵班構成,但是額外增加一個50毫米的迫擊炮小組,用邊三輪進行機動。
重型偵察連作為偵察營的主力先頭部隊,他們的裝備遠超常規的連隊,重武器上有安裝機槍的輪式裝甲車,攜帶機槍的邊三輪車輛,有一個攜帶2門75毫米步兵炮的炮兵小組,還有一個裝備3門37毫米反坦克炮的反坦克小組,該組同時還裝備一挺機槍用於打擊敵步兵。
準備出發的德軍
在不具備機械化能力的步兵師裏而言,這個偵察營的裝備水平從機動能力和火力投放能力,都和一個普通的步兵團相差無幾了。
不過這個編制並非固定不變,隨着作戰消耗或者師內武器裝備的補充變化,各師直屬偵察營裝備有較大差異。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二戰中期隨着機械化水平提高和越來越多的裝甲武器投入戰場,偵察營的火力投放能力整體上都是在進一步加強的。
正在觀察的德軍
例如蘇德戰爭爆發一段時間後,蘇軍熱衷於坦克的使用,即便是遭受了大量的損失也仍然不斷地向前線派遣坦克,這時期德軍偵察營普遍加強了反坦克火力,有的營屬反坦克小組升級為排,裝備6門50毫米反坦克炮,有的加上重型偵察連的炮甚至達到了12門,營內的機槍和迫擊炮裝備數量也稍有提升,可見這一時期偵察營所面對的坦克威脅已經十分嚴峻,反倒是營內的機動車輛不見增加,這應該和當時的戰場情況有關,畢竟德軍已經無法如法蘭西戰役一樣長驅直入了,每前進一步都是艱難的攻堅戰。
二戰後期的偵察營在機動性上更加落後,主要原因就是德軍大本營根本無法向前線提供足夠的車輛、馬匹和燃料,那些設計中安裝50、75毫米火炮的輪式裝甲車不知道在何方,僅有的裝甲車等也要優先補充給裝甲師。
德軍裝甲車
不過偵察營仍然在強化火力投送能力,開始裝備120毫米的大口徑迫擊炮,繳獲自蘇軍的反坦克槍等也補充到隊伍中,傳統的步兵炮和反坦克炮得以保留。實際上1943年以後,德軍作戰部隊的偵察營大部分都沒能齊裝滿員,都在戰場上苦苦支撐,而且當德軍由進攻轉入防禦、撤退的時候,偵察營更多的是作為救火部隊,哪裏有困難就到哪裏去,偵察任務變得更少。
裝甲師的偵察營情況就要好得多,機械化水平更高。如二戰中期,德軍一個裝甲師偵察營裝備有一個小口徑高射炮排用於應對敵人的攻擊機,一個交通管制連,用於疏導交通,大約三、四個裝備半履帶車、輪式裝甲車的裝甲偵察連,一個工兵排,一個火炮分隊,一個反坦克分隊。
一輛報廢的輪式裝甲偵察車
這樣的裝備配置已經完全超出了一個普通的步兵團,而且在大多數的裝甲師指揮官都喜歡親臨偵察營一起行動,在特殊情況下師內會給偵察營加強一個坦克排。
裝備如此豐富,偵察營所承擔的任務也是十分繁重的,他們不僅需要偵察敵方火力,還要偵察地形的通過條件,給整個裝甲師帶路。因為裝甲師的行進速度與步兵師完全不同,作戰對象也以敵方的主力部隊為主,因此偵察營要承擔的偵察範圍和火力威脅實際上要大得多。
德軍的重火力輪式裝甲偵察車
與步兵師一樣,戰爭後期的裝甲師偵察營也更多地投入到陣地戰中,在無休止的撤退中不斷消耗自己,偶爾補充的新兵不是缺乏訓練就是太年輕。
裝甲偵察部隊
偵察營的偵察能力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所屬的師級單位火力投送距離,是保持隊伍發揮出最大作戰水平的重要因素;同時偵察營的成員作戰技能也超出常規部隊,他們能夠打硬仗,但在執行諸如火力偵察的時候,仍然以保存自我為主,然後才是根據實際情況判斷當前所遭遇的情況屬於那種等級,是自己能解決的小問題,還是需要等待大部隊前來正面硬戰的大問題,搞清楚敵軍所屬番號,規模,武器裝備情況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