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 | 從“人找水”到“水自來”

從“人找水”到“水自來”


半月談


在我國西部乾旱地區,缺水曾經嚴重製約着經濟社會發展,成為貧困的根源。如今,隨着一個個水利工程的建成,居住在那裏的人們擺脱了“人找水”的枷鎖,享受到了“水自來”的甘甜,也一步步擺脱了貧困的束縛。

以定西為代表的甘肅中部地區乾旱少雨,曾有“苦瘠甲天下”之稱。這裏的人們夏天集雨,冬天收雪,想方設法把少得可憐的降水收集起來。因為缺水,這裏“水比油貴”,嘴裏含着一口水洗手、洗臉,並不是傳説。

1995年,新華社記者拍下了一張照片,照片中,一位母親端着半碗水,含一口在嘴裏,向站在跟前的孩子臉上噴去,孩子的臉就算洗完了。這位母親,是家住定西市安定區魯家溝鎮的史永梅。

半月談 | 從“人找水”到“水自來”

當時,史永梅剛剛失去丈夫不久,家裏最小的孩子只有4歲。一個人拉扯着4個孩子,生活的重擔全部壓在了她瘦弱的肩上,光吃水就把她難住了。


“那時候洗臉就是倒上一碗水,噴着水給孩子們洗一下。其實洗啥呢,水就噴到臉上也是淌的泥糊糊。孩子成天衣服也髒得不行,當時也顧不上這些,就是想着讓孩子能吃飽,不要挨餓受凍就行了。”


20世紀90年代末,為了解決人畜飲水難題,甘肅省大力實施“121”雨水集流工程,倡導建硬化水窖。史永梅帶着孩子們,用政府送來的沙子和水泥,一口氣在家裏打了三個水泥水窖,從此用水狀況有所好轉。


“我做了三個水窖,我説我在院子裏多做幾個(集雨)水窖,水就不缺了。政府給了水泥和沙子,我別的不會做,出力氣的話還可以。”

半月談 | 從“人找水”到“水自來”

“引洮河清流,解隴中之渴”是多少甘肅人的夢想。1958年,引洮工程開工建設。受當時技術、經濟條件所限,工程於1961年被迫停工。2006年底,全新的引洮供水一期工程開建。


逢山打洞,遇溝架橋,建設者們攻克了湧水、湧沙、塌方、變形等地質難題,奮戰數千個日夜。在2014年底,引洮供水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清冽的洮河水源源不斷流進旱塬山鄉,滋潤着那裏乾涸了千百年的土地。

半月談 | 從“人找水”到“水自來”

“很幸福,真的很幸福,自來水送到家裏,再不犯那些難了。以前沒水的時候,車把水桶拉上,還要到別人家去要水,現在吃水容易得很。現在就享了大福了,我還沒想到,我們這一輩人還能吃上自來水。”


愁水、找水的苦澀日子漸漸遠去,人們的生活有了水的滋潤,也更加“活泛”了。如今的定西,水來了、山綠了、人也富了。史永梅所在的定西市安定區在今年2月正式宣佈脱貧。

半月談 | 從“人找水”到“水自來”

如今,史永梅的幾個孩子都已長大成家。現在,她每天在家帶帶孫子、做做飯,擰開水龍頭,清潔衞生的自來水噴湧而出。“真沒想到我們這一輩人能用上自來水,真是享了福了!”老人質樸的話語異常動人。


農村飲水是事關民生福祉的大事。從“人找水”到“水自來”,滴滴清泉凝結着民生為上的理念和初心。


近年來,覆蓋在全國廣袤農村的飲水工程,向億萬羣眾輸送着清潔、衞生的飲用水,實現了農村飲水安全的歷史性轉變,為脱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注入源源動力。

(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62 字。

轉載請註明: 半月談 | 從“人找水”到“水自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