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座自主設計核電站安全發電30年

  ◎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都芃

  “自主創新是核工業發展的靈魂。唯有立足自主創新,才能解決核心技術問題;唯有自己掌握核心技術,才能實現核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將國家安全和事業發展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回顧秦山核電站三十年來的發展歷程,中核集團秦山二期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葉奇蓁感慨萬千。

  12月15日,中核集團秦山核電站實現安全運行三十週年。三十年間,秦山人用艱苦奮鬥的精神書寫着“國之光榮”的華章,也憑藉着對自主創新的堅守,使這裏成為了我國核電事業的“搖籃”,源源不斷地滋養着中國核電事業發展。

  

我國首座自主設計核電站安全發電30年

  開創我國自主設計建造核電站先河

  1991年12月15日0時15分,華東電網總調度發出了許可秦山核電機組發電的指令,主控室值長、高級操縱員王日清舉着話筒大聲宣佈秦山核電站即將併網,並隨即下達指令。隨後,操縱員張初明按下啓動按鈕,儀表盤上代表着發電功率的數字不斷攀升,現場響起雷鳴般的掌聲和歡呼聲。

  秦山核電站是我國第一座自主設計、建造並運行管理的核電站,在當時國際上對核能和平利用技術進行封鎖、可借鑑一手材料很少的情況下,從技術數據到設備製造,建設者們幾乎從零起步,白手起家、艱苦創業,實現了我國大陸核電站“從無到有”的歷史性跨越。

  秦山核電站的建成運行,不僅填補了我國核電事業的空白,更為日後中國核電的發展壯大築牢了根基。

  核電操縱員,因其培養成本相當於一人高黃金的價值,因此又被稱為“黃金人”。

  “我來秦山時不到20歲,在這裏工作了18年。”我國大陸首批35名核電操縱員之一、如今的中核集團三門核電黨委書記、董事長繆亞民表示,他將一輩子最好的青春時光都奉獻給了秦山核電,此生不悔。

  除培養出首批35名操縱員,在建設、運行過程中,秦山核電還輸出約100名核電高管、2500多名技術骨幹,包括2位院士專家。

  如今的秦山核電站也成為了中國核電機組最多、堆型最豐富、核電運行管理人才最完備的核電基地。

  邁出中國核電“走出去”的第一步

  秦山核電站不僅開創了我國自主發展核電的先河,更是早早邁出了中國核電“走出去”的第一步。

  

我國首座自主設計核電站安全發電30年

  在秦山核電站成功併網發電的16天后,我國便與巴基斯坦簽訂了合作建設巴基斯坦恰希瑪核電站的協議,標誌着中國正式跨入核電出口國行列,為中國核電“走出去”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2008年6月,恰希瑪核電站C-1機組大修期間,來自秦山核電站的中核集團首席技師何少華帶領團隊提前十天完成了高難度的堆內構件水下修復任務,直接節省資金數千萬人民幣,巴方更是稱讚他為“真正的工程師”。不僅如此,C-1機組水下修復的成功應用還填補了我國核電站水下檢修技術的空白。

  當地時間今年5月20日,華龍一號海外首堆工程——巴基斯坦卡拉奇核電2號(K-2)機組正式進入商業運行,秦山核電作為聯合調試與試運行管理方在其中同樣發揮了重要作用。

  綜合利用,造福人民

  如今,秦山核電的事業早已不止於核電。

  2019年4月1日,國內首個醫用鈷靶件經輻照後在秦山核電三期重水堆1號機組順利出堆,標誌着我國已成功自主掌握了醫用鈷-60放射源生產技術,打破了醫用鈷-60此前全部依賴進口的局面。“這一刻,我們等了很久。”在秦山核電站,相關負責人感慨萬分。就在不久前,上海長征醫院、成都華西醫院等伽瑪刀設備上,都裝入了國產醫用鈷-60。

  此外,秦山核電與海鹽縣共同打造的南方首個核能供暖節能工程示範項目也於近日建成投運,計劃在2025年將實現核能供暖面積400萬平方米,覆蓋海鹽主城區和澉浦鎮全境,成為“南方核能供暖示範窗口”,將更加清潔的温暖送往江南大地。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07 字。

轉載請註明: 我國首座自主設計核電站安全發電30年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