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璟璟
據人民網“領導留言板”9月26日消息,針對網民反映“在幾乎全部學生內宿的高中關閉小賣部影響基本生活”的投訴,中共南寧市委辦公室隨後回覆稱,在學校沒有小賣部的情況下,學校已根據學生日常需要,及時調整食堂相關工作安排,主動增加果屋、奶屋等服務項目,彌補學校小賣部停業後學生需求的空缺,以及完善文具、日常用品等商品的供應。(中新社)
按照南寧方面的回應,此舉不過是“照章辦事”,是按照上級要求統一行動。果真如此嗎?嚴格説來,南寧此次風波,並非是由於國家政策的鍋,而完全就是地方層面曲解了政策,並在落實環節出現偏差。追根溯源,我們有必要重新梳理下有關規定。2019年,四部門發佈《關於落實主體責任強化校園食品安全管理的指導意見》,強調“非寄宿制中小學、幼兒園原則上不得在校內設置食品小賣部、超市,已經設置的,要逐步退出。”2021年七月,教育部下發《營養與健康學校建設指南》,明確“中小學內不得設置小賣部、超市等食品經營場所”。
需要釐清的是,上述兩份文件,都嚴格限制了需要清退的校內超市的範圍,也即是“涉食品經營”的。換而言之,並不是所有的校內商超都要被禁止。之於此,地方職能部門本該準確理解政策精神,以差別化管理來落實新規條款才是。然而很遺憾,諸如南寧等地,在關閉校內超市時,卻是粗枝大葉,大搞擴大化、一刀切。這背後所體現的,還是“脱離實際”的浮躁作風。不是主動推演、通盤考慮,而是後知後覺、被動糾錯。這純屬橫生枝節,是極其消耗公信的。
在收到家長意見後,南寧有關部門從善如流、有錯就改,這是值得肯定的。但,覆盤整個事件,我們還是要説,這一波三折的戲碼,完全是可以事先避免的。保障校內學生除了食品外的基本購物需求,不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嗎?這難道還要家長們提醒?難道還非要在實踐中試錯,在試錯後糾偏嗎?有一些彎路,純屬自找麻煩、咎由自取。公共治理,從來不是單線的,若動輒顧此失彼、掛一漏萬那麼難免總是進退失據。
保障學生膳食健康,與給學生提供生活便利,從來就不是對立的。清理和規範校內商超,必須精準理解政策本義,必須基於具體場景下微觀的供需關係加以整體設計。必須始終記住,“一切都是為了學生好”這一宏旨大義,職能部門所要做的,就是服務好學生,而不是人為製造麻煩乃至強加於人。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