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美好社會圖景將在西湖大地上精彩呈現

共同富裕美好社會圖景將在西湖大地上精彩呈現

今年,中央確定浙江為共同富裕示範區,市委提出要爭當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城市範例,而西湖作為經濟強區、文化名區、生態美區和創新引領區,理所應當將堅持核心定位和最高站位、最強擔當原則,堅定不移把“民呼我為”的主題、共同富裕的目標,與全區工作深入融合、貫穿始終,主動回應人民羣眾呼聲、更好順應美好生活需要,精準謀劃走好共同富裕之路的具體路徑和舉措,通過全力展現美好社會“九大圖景”把首善之區、幸福城區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在高水平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首善之區的新徵程中幸福同行。

共同富裕美好社會圖景將在西湖大地上精彩呈現

西湖區地處杭州西部,是浙江省委、省政府的所在地,總面積312.43平方千米,下轄10個街道(其中西湖街道由西湖風景名勝區託管),2個鎮,共有165個社區,32個行政村,擁有常住人口108.92萬人(2020年杭州市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轄區內環境優美,坐擁西湖景區、西溪國家濕地公園、西山國家森林公園等優質旅遊資源,及靈山風情小鎮、蘭裏景區等特色景點,綠化覆蓋率40.6%、森林覆蓋率42.6%以上。成功創建13條省、市級“美麗河湖”,空氣環境質量位居主城區第一。

共同富裕美好社會圖景將在西湖大地上精彩呈現

今年以來,西湖區堅持“北強 南啓 中興”戰略路徑,牢牢把握建設“擁江攬湖核心區”“數字科創引領地”“幸福宜居未來城”的發展定位,加快高質量發展,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呈現出了穩中向上的良好態勢。上半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34.14億元,同比增長14.8 %,增速全市第2;實現服務業增加值872.23億元,增速15.0%,增速全市第1,服務業佔比達到92%以上;完成財政總收入228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8.4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0.8%、27.5%;實現固定資產投資220.35億,同比增長16.2%;實際利用外資3.56億美元,超額完成半年度計劃任務。實現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392.5億元,增速29.3%,全市第1,增速連續10個季度實現20%以上高速增長。成功實現市對區綜合考評“五連優”,成為全市唯一一個在“十三五”期間連續五年獲評優秀的區縣。

共同富裕美好社會圖景將在西湖大地上精彩呈現

作為區位優勢獨特、資源稟賦優越、綜合實力雄厚的核心城區,西湖具有打造共同富裕示範區首善之區的堅實基礎和特色優勢。一是示範特質鮮明。西湖轄區內地理形態豐富、發展結構多元,既有廣闊平原沃土,也有河流縱橫、山水相依;既有城區,也有相當面積的城鄉結合部和農村區域;既有以數字經濟為主的第三產業(上半年實現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392.5億元,增速29.3%,全市第1),也有以茶產業為主的第一產業(西湖龍井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達74.03億元,連續5年居全國之首)、以先進製造業為主的第二產業(2020年新增國高企217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541家。鋮昌科技、浙大鳴泉、集智機電入選工信部第二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比達80.1%);既有古樸的歷史文化底藴,也有時尚的現代藝術氣息;既有世居的老杭州人,也有日益增加、融合集聚的新杭州人。可以説,浙江是全國的生動縮影,杭州是浙江的生動縮影,西湖是杭州的生動縮影。二是有利條件眾多。作為省會城市核心城區,近年來西湖始終堅持“首善之區”的目標定位,推動經濟社會各項事業持續保持快速健康發展態勢,區域綜合實力位居全國百強區前列,具有人才資源充沛(2020年新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4980名、團隊90個,3名頂尖人才入選省“鯤鵬行動”計劃專家名單,入選人數全省第1)、生態環境優越(開展“城鄉環境大整治、城鄉面貌大提升”集中攻堅行動,整改問題1.9萬個,被評為全市“整潔示範區”,建成省市級“美麗河湖”16個)、城鄉發展相對均衡(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1.49:1,全市領先,成功創建省級新時代美麗鄉村8個,上城埭村獲評國家第二批鄉村旅遊重點村,龍塢茶鎮成功創建省鄉村旅遊產業集聚區,榮獲省級農村文化禮堂建設示範區)、社會文明程度高(成功列入首批省體育現代化區創建名單,“文明大腦”綜合數字平台建成啓用。創新開設“糧食銀行”)等顯著優勢,形成了打造共同富裕示範區首善之區的有利條件。三是發展潛力強勁。當前,西湖正處於實現新的跨越式發展的關鍵突破期,通過立足自身優勢,着力解決過去想解決而難以解決的重大問題,探索優化支撐共同富裕的經濟結構、完善城鄉融合的體制機制,推動區域發展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加速躍升,具備實現包容性增長的廣闊空間和充沛潛力。

站在新起點,展現新擔當,西湖區委區政府將堅決扛起使命擔當,深刻理解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的戰略意圖,深度把握省市委指明的前進方向,深入謀劃具體實踐舉措,錨定“首善之區”目標,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幹”,進一步傳承發揚“首善”精神、築實築緊“首善”根基、牢牢秉持“首善”追求,打造共同富裕示範區的首善之區。

而想要探索“西湖經驗”、打造全省樣板,重中之重就是要展現共同富裕美好社區的“九大圖景”:

一.搶抓戰略疊加機遇,全力展現統籌佈局、一體發展的全域圖景。進一步優化“北強、南啓、中興”的整體框架,加快形成新的城市肌理,努力成為“大杭州”的強勁極核。構建區域一體的規劃建設體系,主動對接國土空間總規編制工作,深化完善之江地區規劃研究,科學謀劃雲谷單元發展空間,實現城市規劃版圖全域覆蓋。持續加快“三城一谷六小鎮”迭代升級,切實提高重點單元的經濟密度、人居環境和公共服務水平。高標準推進“兩老”提升改造,優化中央活動區功能,提升對高端要素的吸引力、集聚力、聯動力。畫好區域項目地圖,加大“雙招雙引”和項目建設的統籌力度、推進強度,抓緊佈局一批影響力大、輻射力強的全區性重大設施和標誌性工程。

二.堅持數字經濟引領,全力展現基因強健、產業高能的富裕圖景。做大做強數字經濟、空天信息、生命健康、文化創意等主導產業,在努力形成世界領先數字創新成果、構建“空天地海”四位一體產業格局、打造“國家級生命健康創新高地”、深化“一核兩帶”文創發展佈局等方面實現更大進展。持續實施“新制造業計劃”,推動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發展。發揮“未來工廠”產業聯盟和設計中心對智慧製造新模式的催化作用,推動智慧外貿綜合服務平台實體運營,全力打造文三數字生活街區,加快數字經濟與製造業、服務業高質量融合發展,率先構建相互促進、協調共進的良性循環。

三.築強科技動力支撐,全力展現勢能強勁、活力迸發的創新圖景。全力服務西湖實驗室打造國家實驗室,支持國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杭州中心、北斗時空研究院、雲棲工程院等創新載體建設。提升全社會研發投入,力爭R&D;投入強度達4.21%,新增省市重大科技創新項目10個以上,新建省級創新聯合體或省級技術中心1家以上。深化區校合作,加快推進環浙大人工智能產業帶、環浙工大創新創業集聚區、文一路科創大道建設,大力開展高校經濟“三百工程”行動,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打響“西湖英才”品牌,用好國際人才交流大會、“西湖智創匯”等特色活動載體,打造更具影響力、吸引力的國際人才港。高水平打造雙創平台,加快市級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區建設。完善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深入實施小微企業三年成長計劃,建立健全企業培育後備庫,提升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全鏈條孵化質效,實現全年新增國高企業200家以上、省科技型中小企業350家以上

四.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全力展現城鄉協調、共富共美的均衡圖景。推進富民強村。全面實施“重點企業結對村社、助力鄉村振興”三年行動,充分發揮留用地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不斷壯大新型村級集體經濟。持續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依託龍塢、銅鑑湖、靈山、蘭裏等優質資源,大力發展智慧綠色農業、精品旅遊、鄉村民宿、農村電商,做精做強西湖龍井、九曲紅梅等茶品牌,推動農業增值增效、農民增收增富。建設美麗鄉村。高標準開展全域新時代美麗鄉村精品村創建,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韻”的特色品牌,全面呈現“村村皆精品”的西湖風景線。加快推進未來鄉村試點,積極打造未來鄰里、鄉村文化、鄉村善治等場景,努力建成一批示範性鄉村新社區。加快城鄉融合。探索建立以工補農、以城帶鄉的新型城鄉關係,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向鄉村延伸覆蓋,持續深化數字“三農”,不斷帶動提升鄉村發展能級。暢通城鄉要素雙向流通通道,使科技、文化、資金、人才等要素進得來、穩得住、用得好,讓西湖的鄉村成為投資熱土、創業沃土、生活樂土。

五.堅持“民呼我為”宗旨,全力展現優質普惠、充滿温情的幸福圖景。打造“善育”品牌。加快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建設,推廣應用“七彩優童”服務平台,建成13個社區成長驛站。探索公建民營辦託、園區嵌入式幼兒園等多元化辦學模式,努力營造育兒友好環境。打造“優學”品牌。持續優化教育資源佈局,加大教育投入,全面建設新時代義務教育共同體。促進公辦民辦教育協同提升,深化初中強校工程和之江教育提升工程,推進教育全域優質均衡發展。打造“健康”品牌。不斷優化“互聯網+醫療健康+醫學影像服務”模式,實現12個社區衞生服務中心CT影像設備全覆蓋。統籌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重點人羣簽約覆蓋率超70%,全力創建省級健康促進區和體育現代化區。打造“頤養”品牌。全面推動公共服務適老化改造,改善民生綜合體養老功能佈局,新建4家康養聯合體,全面構建15分鐘居家養老服務圈。加快“智慧養老社區”等應用場景建設,深化“互聯網+”助餐模式,使每位老人都能享受有保障有質量的長壽生活。打造“安居”品牌。堅持“房住不炒”,提升保障性住房供給,妥善解決低收入家庭、新西湖人住房困難問題。加快安置房建設和老舊小區綜合提升改造,實現既有小區加裝電梯“能改盡改、願改就改”,確保羣眾住房安全舒心。打造“樂業”品牌。實施就業援助精準服務計劃,千方百計幫扶高校畢業生、退伍軍人等重點羣體就業,有效提高就業質量。實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推進企業職業技能等級認定試點工作,全面提升勞動者創業就業致富本領。打造“眾扶”品牌。完善“幸福雲”大救助體系建設,加強對弱勢羣體的公共服務供給。創新多元幫扶機制,全面探索“幸福銀行”慈善救助新模式。深化助殘服務,加快推進“殘疾人之家”、殘疾兒童康復機構提升改造工程。

六.增強區域文化實力,全力展現文明和睦、創意靈動的興盛圖景。深化黨史學習教育,加強朱德紀念室等紅色資源保護利用,打造紅色文化傳播平台,塑造一批思想深刻、藝術精湛、製作精良的紅色文化精品。深入挖掘整合民俗文化、茶文化、濕地文化等傳統文化資源,把散落的文化碎片串珠成鏈,擦亮西湖文化“金名片”。聚焦影視文化、數字內容等優勢行業,在構建文創產業鏈上精準發力,加快推進之江文化中心、浙江電影科技城、橫店之江影視創新中心等項目建設,精心籌備中國電視藝術創新峯會等重大品牌活動,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文創產業高地。創新“時間銀行”等優質志願服務場景和項目,全力打造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全國樣板,持續濃厚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最美風尚”,推動“和睦友愛、守望相互、彼此温暖”根植人心,建立全體西湖人共同認可的價值體系。


七.厚植綠色生態優勢,全力展現宜居宜業、氣質一流的美麗圖景。持續鞏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成果,打好治水、治氣、治土、治廢、治塑、拆違等鞏固提升持久戰,大力推動“碳達峯、碳中和”行動,用“碧水藍天”涵養西湖詩意的棲居環境。高標準創建之江、上保、求智等省市未來社區試點,落實“三化九場景”要求,努力探索可推廣、可複製的未來社區新範式,實現未來生活從“願景”到“實景”、從“盆景”到“風景”的轉變。對標世界一流的國際化大都市中心主體區、核心承載區建設要求,全面放大亞運綜合效應,加快城市國際化步伐。高標準推進道路交通、市政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實施西湖大學城、紫金港科技城配套項目,推動之江地區路網系統提升完善、軌道線網加密覆蓋。

八.構建良好社會秩序,全力展現公平有序、長治久安的和諧圖景。營造一流營商環境。全力維護市場秩序和公平正義,加強和創新市場監管,推動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鞏固“雙千大會”“西商大會”“企業服務周”等活動成效,打造“雙千”系列品牌集羣,護航企業高質量發展。堅持市場導向,發揮區企業服務聯盟作用,集聚整合各類機構力量,提升專業化服務水平。營造一流法治環境。堅持發揮法治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引領、規範和保障作用,紮實推進“法治西湖”建設,打造“雲上”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實現全區市場主體法律顧問網格化全覆蓋,推動全社會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營造一流安全環境。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健全社會治理“六和塔”工作體系,迭代完善“基層治理四平台”,優化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機制,加強建設施工、燃氣、消防等重點領域安全監管整治力度,嚴密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確保全區持續平安穩定。

九.全面深化改革攻堅,全力展現多跨協同、可感可知的智治圖景。進一步強化鎮街數字化綜合指揮中心功能,創新“數字鎮長(主任)”模式,謀深抓實“呼應為”一體化智治平台建設,打造全區數字化改革和社會治理的“中台”。重點聚焦地下空間、道路交通等領域風險預警處置,建好“西湖道路衞士”、企業風險監測防控平台、全域感知數智化等一批應用場景,全面增強“城市智防”能力。注重解決“數字鴻溝”問題,倡導各類公共服務“數字無障礙”,特別是面向老年人、殘疾人等弱勢羣體推進服務適應性改造,持續完善“一鍵養老”“西湖一鍵辦”等智慧暖心服務,創造無處不在、可感可知的數字新生活。

(中國日報浙江記者站)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515 字。

轉載請註明: 共同富裕美好社會圖景將在西湖大地上精彩呈現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