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創作要“眼見為實”

2017年,我有300多天都在遵義市花茂村採訪,採訪告一段落後,我寫了報告文學《花繁葉茂,傾聽花開的聲音》,短的首發在了《光明日報》上,長的發表在了《人民文學》上,再後來,根據這篇報告文學改編的電視連續劇《花繁葉茂》今年5月12日在央視綜合頻道黃金時間首播。這部電視劇講述的是黔北山區中一個極度貧困的地方,在實施精準扶貧之後,從貧困村到小康村再到“百姓富、生態美”的富裕村的蝶變故事。開播一週之後,該劇就在以年輕人為觀看主體的B站上獲得了9.4的高分,在豆瓣上也得到了8.0的分數。

由此看出,一部電視劇能獲得觀眾的喜愛,真實可信是第一位的,尤其是想要寫好脱貧攻堅的故事,就是要“眼見為實”,千萬不要“道聽途説”,坐在家裏想寫一部脱貧攻堅的作品,那是不可能的事。在花茂村蹲點採訪的過程中,我認識了許多默默堅守在第一線的扶貧幹部,記得在西秀區高田村,村支書朱高學陪着我去看村裏的蔬菜基地,路上遇上了兩撥村民,和他打招呼的時候都叫他“五皮支書”,我問他:“五皮是你的小名?”他不好意思笑了起來,“不是的,他們叫着玩的”。看我還是很好奇,他只好解釋:“這些年,我們的基層幹部,都是硬着頭皮、厚着臉皮、磨破嘴皮、餓着肚皮、跑出腳皮去工作,久而久之,大家就笑我們是‘五皮幹部’。”這個“五皮書記”談起工作來就滔滔不絕,他説,就拿搞高標準蔬菜基地來説,最早時大家都習慣單打獨鬥,叫他們合夥搞蔬菜基地,都不願意,有些脾氣大的還要罵我們。我説老百姓罵我們是暫時的,我們要把罵聲當作心聲,當作我們工作的先聲,不到半年的時間他們一定會把罵聲變成笑聲,把苦臉變成笑臉,果然,當他們嚐到了甜頭,一切就變了。有了這些珍貴的採訪體驗,我寫下這兩句話:在將來,我們毫無愧色地告訴子孫,我們參與了脱貧攻堅戰這場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工程。

截至2019年12月23日,貴州宣佈全面完成“十三五”時期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全省累計實施搬遷188萬人。數字是枯燥且乏味的,但不得不説,數字又是最具有説服力的。而在以上這組數字背後,是一個個可歌可泣的故事,一張張充滿笑意的臉龐,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笑,我能感受到他們內心的獲得感、幸福感。這真實體現出了精準扶貧的偉大成效。(作者系貴州省文聯主席、作協主席)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27 字。

轉載請註明: 文藝創作要“眼見為實”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