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製造大國,今年以來,中國製造業不僅經受住了疫情的“壓力考試”,也為全球醫療物資供給和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作出了巨大貢獻。作為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中國首個國家級工業展會,由國家有關部門和上海市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簡稱:工博會)15日至19日在上海舉行。在新形勢下,如何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探索企業發展之道、變革之路,是此次工博會上的看點之一。
誠如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辛國斌在工博會期間舉辦的全球製造業產業鏈高質量合作高峯論壇上所言,在過去的8個多月時間裏,中國企業同世界各國企業一道,共同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作出了艱苦努力。
辛國斌表示,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紮實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調動各方力量,推動實現醫療物資供應從“緊缺”到“緊平衡”再到“應配盡配”,並有力支持全球抗疫。同時,堅持“以大帶小、上下聯動、內外貿協同”,推進全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保持製造業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經過艱苦努力,中國率先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條戰線上贏得主動,也為促進全球經濟復甦注入信心和動力。
大市場:企業發展“尋沃土”
海關總署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中國外貿進出口2.88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6%。其中,出口1.65萬億元,增長11.6%;進口1.23萬億元,下降0.5%;貿易順差4165.9億元,增加74.4%。
今年以來,中國外貿逐步回穩。據海關統計,前8個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0.05萬億元,下降0.6%,降幅較前7個月收窄1.1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1.05萬億元,增長0.8%;進口9萬億元,下降2.3%;貿易順差2.05萬億元,增加17.2%。
隨着疫情防控轉入常態化,上海的支柱產業之一——汽車產業正在回暖。8月,上汽實現整車銷售50.4萬輛,同比增長3.6%。自今年4月整車零售同比增速回正以來,已實現5個月銷量連漲。
8月,上汽自主品牌海外銷量達1.9萬輛,同比增長27.6%。據悉,其海外銷量能夠實現逆勢增長,得益於上汽在海外構建了包括創新研發中心、生產製造基地、營銷服務中心、供應鏈中心及金融公司在內的汽車產業全價值鏈。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吳金城表示,上海按照國家總體的部署要求,加快推動汽車產業轉型和能級提升,汽車及相關產業鏈產值占上海工業的比重達到40%,上海本地汽車年產量近300萬輛,佔全國比重超過10%。
上海正從需求側入手,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為穩定新能源汽車市場,上海推出新能源汽車便利性購買政策,採取“容缺後補”方式簡化專用牌照額度審核程序,保障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後順利上牌。另外,上海還出台新能源汽車充電補貼等若干政策,多措並舉助力相關生產廠商全面復工復產。
同時,在全球產業鏈中,中國依舊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對於海外企業而言,中國市場、中國企業依舊不可錯過。
本屆工博會上,意大利駐華大使方瀾意在視頻致辭裏説,長久以來,機械和工業技術是意大利對華出口的重點產業,光是這個產業就佔據了意大利在中國市場上50%的出口份額。
本屆工博會專門設置了意大利國家館,中國意大利商會組織了45家意大利企業參展。達涅利冶金設備(中國)有限公司戰略及業務規劃總監喬沛德説,中國市場令人興奮,十分有競爭力、增長很快,“當地企業在迅速成長,我們必須加緊創新。”宜興法阿姆工業電池有限公司總經理韋大力説,在中國工作了10年多,看到在電池這個領域,中國在過去10年裏的高增長。
強制造:中國打出“組合拳”
如何保產業鏈供應鏈,保企業生產、穩住中國製造?中國各地各部門相繼打出組合拳——工信部先後梳理131家龍頭企業名單,優先保障產業鏈核心企業恢復生產,帶動了上下游60萬家中小企業;政策性銀行今年將增加3500億元專項信貸額度,以優惠利率向民營、中小微企業發放;國家發改委等四部門全面落實減税降費等7方面23項2020年降成本重點任務,階段性政策與制度性安排相結合,進一步助力企業發展……
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薛敏在工博會上説,世界局勢複雜多變,全球化面臨重重挑戰,產業鏈面臨重組。身處“後疫情時代”與“後全球化時代”,構建命運共同體、實現互聯共贏,有賴於安全、穩定、暢通的全球產業鏈。他表示,自主可控的產業鏈對產業發展至關重要,這是應對外部環境不確定風險的要求,也是維繫產業創新活力與競爭力的關鍵。
廣西柳工集團董事長曾光安在工博會上表示,中國企業在疫情中展現出產業鏈快速恢復的能力,展示了強大的製造業基礎和未來競爭力。中國從製造大國走向製造強國,需要進一步在高端製造和新技術產業鏈上加大發展的速度和質量。
ABB(中國)有限公司董事長顧純元表示,“中國加速推進‘新基建’,為經濟復甦和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動力,也為行業發展創造了新的機遇。隨着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需求進一步激活和釋放,5G、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應用,將有力推動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提升產業基礎能力與產業鏈韌性,賦能未來新‘智’造。”
新科技:“試驗田”裏結碩果
5G、大數據、人工智能……新興技術正在中國“試驗田”裏蓬勃發展,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成為助推中國企業尋找發展突破口的強有力引擎。
在本屆工博會上,諸多展品體現“新技術賦能”。數字新基建、在線新經濟等的蓬勃發展,引領着工業產品邁向未來新發展。如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上汽5G智能重卡,可實現智能駕駛控制系統對整車行駛及港區作業的精確操控,與上港、中移動協同構建了滿足洋山港集裝箱智能轉運要求的整體解決方案。
中國移動上海產業研究院在工博會期間發佈了三款“5G+”智慧工業新品。中國移動上海產業研究院副總經理陳豫蓉表示,工業互聯網是數字浪潮下,工業體系和互聯網體系深度融合的產物,是新一輪工業革命的關鍵支撐,是塑造未來產業競爭新優勢的重要手段。中國移動推出的“1+1+1+N”的工業互聯網產品體系,打造了1類工業網關、1張5G工業網絡、1個工業互聯網平台和N類應用場景,從而更好地落實5G+工業互聯網,賦能鋼鐵、礦山、工廠、電力等細分行業。本次發佈的三款新品,正是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工博會的上海聯通展台上,以大型港口沙盤生動展示了未來5G+智慧港口的操作實景。例如,通過用5G網絡替代光纖網絡,實現司機在中央控制室觀看多路實時視頻,同時對橋吊進行遠程控制作業,極大改善了工作環境、提高了作業效率,並提升了生產安全性。
工博會上,上海電信與寶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展示了在5G領域的最新合作成果。作為上海電信在5G工業互聯網條線中首個落地的標本項目,該項目運用5G網絡充當寶鋼無人重載框架車的“千里眼”,加快了鋼廠智慧化物流模式的建設進程。
看機遇:疫情之下找突破口
在抗擊新冠疫情期間,“中國製造”通過加快研發攻關,抓緊生產,為防疫物資保障、經濟穩增長和產業高質量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本屆工博會也展示了企業在抗疫防疫領域的探索。
工博會上,“上海移動式核酸檢測方艙實驗室”的“迷你版模型”被搬進了“創新科技館”展區。自8月交付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使用以來,上海應急科技攻關項目“上海移動式核酸檢測方艙實驗室”已完成約1萬人份的核酸檢測。“上海移動式核酸檢測方艙實驗室”是中國國內首個採用標準集裝箱尺寸的p2+移動式核酸檢測實驗室,由上海寶山太平貨櫃有限公司、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上海海關保健中心等多家單位參與建設。這個實驗室啓用後,支持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開展“隨到隨檢”,與原先送至上海市區實驗室相比,大概節約了2小時的等待時間。
上海聯影則在工博會上展示了一款方艙CT,這款CT搭載了全智能自動掃描導航,能最大限度降低醫患交叉感染,在疫情期間曾發揮過不小的作用。據介紹,企業正在完善與CT相關的軟件後續開發,助力防疫。
新松機器人公司推出了防控“三人組”,提供一站式公共衞生防控解決方案。其中,“物品運送機器人”可實現藥品、標本、手術器材等醫療物資配送;清潔機器人可以在公共場所完成清掃任務;消毒防疫機器人能夠根據預設路線,自主完成消殺任務。
京東工業品則集中發佈4大產品:“墨卡託”工業品標準商品庫、工品彙App、京東工業品智能零售門店及“京工幫”工業品服務體系。比如,京東工業品智能零售門店聚焦工業品次終端,做線下零售門店和品牌商之間的“超級連接器”;一方面讓更豐富的商品從品牌方直達門店,另一方面讓原廠服務能力與門店無縫對接,拓寬門店服務的“能力邊界”。
今年,上海發佈《上海市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2年)》,聚焦12大重點領域,包括無人工廠、工業物聯網、遠程辦公、在線展覽展示、生鮮電商零售、“無接觸”配送、新型移動出行、在線醫療等。
上海市經濟信息化委總工程師劉平指出,要把握在線新經濟發展之機,要藉助互聯網、AI等智能交互技術,與現代生產製造、商務金融等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後疫情時代”的經濟增量,形成數字經濟發展重心。同時,要牢牢牽住企業轉型升級中“重構數字化供應鏈體系”這個牛鼻子,發揮上海專業服務發達優勢,深入研發、生產、流程等各環節,加速業務協作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技術服務創新,為企業提供全生命週期的數字化供應鏈管理服務。
歡迎轉發,但請註明出處“上海經信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