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社科院:城市品牌影響力南強北弱 加強宜居建設成重大挑戰

由 宮繼梅 發佈於 綜合

在新型城鎮化戰略推進下,城市漸漸擺脱無序開發模式,進入追求高質量發展階段。如何提升城市綜合影響力以及持續競爭力成為城市治理的關鍵點。12月7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發佈《中國城市品牌影響力報告(2021)》(簡稱“報告”)。

報告顯示,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影響,中國城市品牌影響力總指數整體小幅回落。原因在於旅遊受挫,宜居和品牌傳播成為城市品牌建設的短板。目前城市品牌發展仍面臨着十大挑戰,包括城市羣品牌協同力不足,且嚴重分化。而未來如何加強宜居建設成為提升城市品牌影響力的重大挑戰。

━━━━━

宜居成為城市品牌建設的短板

2021年中國城市品牌影響力指數(CBII)排名再次發生不小的變化。報告顯示,前10強分別是北京、上海、杭州、深圳、重慶、廣州、成都、武漢、南京和天津。與2020年相比,香港排名跌出前10;重慶上升2個位次,排名第5,成都則下降2個位次,名列第7;武漢和南京都上升了1位,排名第8和第9,天津排名上升2位重回前10。

相比之下,華東地區的城市品牌影響力遙遙領先,從CBII前100強的分佈來看,獲得42席,其中浙江佔據11席,江蘇佔據10席,山東佔據9席,成為中國城市強勢品牌的高地,其次是華南地區,佔據14席,其中廣東獲得8席;華北地區有12個城市進入百強,其中以京津為引領,河北獲得6席。

七大區域的城市品牌影響力一級指標均值對比

在上述百強城市中,南方城市陣容繼2020年首超六成的基礎上又有所擴大,達到62席,北方城市城市陣容減少2席,僅為38個。

值得關注的是,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影響,中國城市品牌影響力總指數整體小幅回落。2021年,288個城市樣本的城市品牌影響力指數平均分為0.277,較2020年回落6.21%。具體表現為文化品牌和投資品牌逆勢上揚,但是,旅遊品牌受挫,宜居品牌和品牌傳播則成為城市品牌建設的短板。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城市與房地產經濟研究室主任劉彥平表示,在宜居品牌方面,隨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願望和需求進一步提升,對城市的宜居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受疫情和經濟波動的影響,居民對城市宜居性的主觀感受普遍有所下降。

事實上,近年來,城市宜居成為城市品牌均衡發展中的最短板。城市發展以人為本,宜居優勢是城市優勢的核心特徵,宜居品牌也一向被視為是城市品牌的“皇冠”。未來如何加強宜居品牌建設,已成為提升我國城市品牌影響力的重大挑戰。

━━━━━

都市圈協同水平總體不高

從目前來看,我國都市圈的品牌協同水平總體不高,且水平參差不齊,整體呈東高西低的空間分佈格局,都市圈的品牌協同力仍有待進一步提升。

報告顯示,在30個都市圈中,品牌協同力表現最好的是上海都市圈,其城市品牌影響力指數均值為0.454。重慶都市圈、北京都市圈和杭州都市圈分列其後。而南寧都市圈品牌協同力水平在30個都市圈樣本中墊底。

其中,在北京都市圈,北京作為我國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對都市圈的整體韌性發展具有較強的輻射帶動作用。但是北京都市圈內部城市的分化略微嚴重。在北京都市圈內的5座城市中,北京的CBII各分項排名均位居第1名,但其餘4座城市的城市品牌影響力指數排名均在50名以外。保定、張家口、廊坊、承德與北京相比存在較大斷層,拉低了北京城市圈的城市品牌影響力。

看似品牌影響力高的城市對應高房價。不過,劉彥平則認為,有的城市經濟基礎好,文化氛圍好,如果房價低,就會變成營商環境的重要的優勢,這會是一個均衡匹配。再比如,深圳城市創新能力很強,但是房價高,這要警惕大家用腳投票,城市的門檻高了,從長時間來講,很難成為一個優勢。

━━━━━

城市品牌面臨十大挑戰

從過去五年間來看,受疫情影響,全國城市品牌整體平均水平呈相對下降態勢,但頭部城市依然在保持第一梯隊,並不斷實現突破。其中,從前20強城市品牌指數年均增長率和排名來看,年均增長率大於2%的城市有北京、上海、杭州、武漢;年均增長率小於0的城市是香港、廈門、昆明和大連。

具體來看,5年內,北京、上海繼續保持領先;杭州、瀋陽穩步前進,重慶、武漢、長沙波動進步,成都、寧波保持穩定,廣州、南京、天津、西安、蘇州、青島、鄭州出現波動退步,香港和廈門持續衰落,而昆明和大連則雙雙跌出中國城市品牌20強陣營。

劉彥平表示,目前城市品牌在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上面臨十大挑戰。雖然大多數城市2021年城市韌性口碑有明顯提升,但在疫情、氣候變化、國際政經環境變化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城市韌性建設仍可謂任重道遠;城市品牌軟實力與硬實力不平衡乃至脱節。即使在城市品牌發展較為成熟的頭部城市陣營,也普遍存在這種不平衡的現象。

此外,報告認為,城市品牌與區域品牌的協同力不足,且嚴重分化。CBII排名在中段的城市,多數是城市網紅傳播和IP傳播的受益者,城市IP塑造能力不均衡,特別是三四線城市的IP塑造能力有待提升。從目前來看,城市更善於講生活故事,城市發展故事則顯得不足。

為此,報告建議,各地要重構和提升地區品牌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增強城市品牌韌性,進一步深化文旅融合,着力打造營商環境品牌等。

新京報記者 | 袁秀麗

編 輯 | 武 新

排版 | 寇德娜

樓市遇冷波及新房銷售企業 幸福裏、居理買房網等“瘦身”過冬新京報電商平台“小鯨鋪子”正式上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