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約7月,9天8夜!兩岸記者解鎖成渝雙城經濟“新玩法”

相約7月,9天8夜!兩岸記者解鎖成渝雙城經濟“新玩法”

聯合採訪團在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合影。(四川省台辦供圖)

7月18日晚,“海峽兩岸記者川渝行”聯合採訪活動在重慶圓滿結束。此次聯合採訪活動於7月12號正式啓動,來自兩岸及香港20家媒體的40餘名記者,聚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主題,歷時9天8夜,先後赴四川成都、廣漢、資陽和重慶等地,實地感受建設中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解鎖成渝地區雙城經濟“新玩法”。

採訪團團長、國台辦新聞局局長馬曉光表示,成都市的建設在東擴,而重慶市的建設在西移。作為川渝兩地利用經濟、行政一體化來推動雙城經濟圈建設的示範區,未來可能會形成一系列可複製的經驗。他強調,此次活動主要是將大陸的信息傳遞給兩岸同胞,相信未來兩岸媒體也能把台灣報道的客觀信息傳遞到大陸來,由此來增加兩岸同胞的溝通和了解,這也是交流的最終的意義。

兩岸記者聯合採訪活動,最早可以追溯到1992年。相比以往前輩,近年來參與聯合採訪的兩岸記者明顯更為“幸運”。

一方面,值得探索和報道的區域、領域、企業都在呈指數級增長。本次採訪活動重點聚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兩岸媒體記者從經濟發展、科技創新、生態保育、城市文化等多個角度目睹了川渝兩地取得的發展成就,實地走訪了三星堆考古遺址、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成都東部新區、東安湖公園、中國牙谷、天府國際機場、鄧小平故里、川渝高竹新區等10餘個點位,對川渝兩地首個、全國唯一的跨省域共建新區有了全新認識和深度理解。

另一方面,媒體報道的方式更為多元,傳播平台更為豐富,記者目之所見可以藉助多媒體終端直達受眾。除了傳統的圖文報道,來自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廣播電視總枱、中新社、聯合報、中時傳媒網、工商時報、東森電視台、TVBS等兩岸媒體人,紛紛拿出“長槍短炮”和各種新型裝備,用豐富的視頻產品,帶給廣大網友更直觀、更具現場感的新鮮報道。

“海峽兩岸記者川渝行”是兩岸媒體人與川渝地區的一次深度對話,是一次實地感受改革開放精神、見證內陸改革開放高地建設的高含金量旅程。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既是探索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區域經濟佈局新模式的必然要求,同時也受到了當前國際環境深刻複雜變化的影響。唱好“成渝雙城記”是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一項重大舉措。

對於廣大台灣同胞而言,祖國建設大發展的時代,同樣是個人成長和企業發展的重要風口期和機遇期。大陸發展的空間越廣闊,廣大台灣同胞的機遇就會越多。馬曉光指出,“我們看到很多台商台企在川渝大地投資經營,事業都發展得非常好。他們能敏鋭地捕捉雙城經濟圈未來的商機,也能夠把握大陸進入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和構建新發展格局這樣一個大的脈動。”“台胞台商為兩岸的經濟合作和大陸新的改革做出重要貢獻,這生動地映照出兩岸同胞是命運共同體。”

2021年“海峽兩岸記者川渝行”至此告一段落,“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當中。再過一年、再過五年、再過十年,川渝鉅變,必將因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而更加驚豔!(中國台灣網評論員 高旭)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68 字。

轉載請註明: 相約7月,9天8夜!兩岸記者解鎖成渝雙城經濟“新玩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