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四天刷新日增病例世界紀錄,印度第二波新冠疫情來勢異常兇猛。
4月25日,在過去24小時內,印度新冠病例數激增349691例,這是單日新增病例連續第四天達到創紀錄高峯。印度累計病例數接近1700萬例。
而冰冷的數字背後是人間悲劇:醫用氧氣告急、醫院一牀難求、焚化爐超負荷運轉……
今年1月,印度總理莫迪高調宣稱戰疫“勝利”。4月25日,莫迪卻宣佈印度受到新冠病毒“風暴”衝擊。那麼,“勝利”緣何在“風暴”中折戟?印度的“今天”留給全球抗疫的“明天”怎樣的警示?
至暗時刻
“失控”“人間煉獄”“墜入深淵”……印度疫情危機已引發全球關注。
單從數字看,印度這波疫情確實來勢洶洶。
今年年初,印度疫情一度好轉,單日新增病例曾降至1萬例以下。然而,好景不長。進入4月,日增病例連創新高:4月5日邁過10萬大關。一週後,4月11日突破15萬,15日又跳升至20多萬,18日超過26萬。僅過4天時間,在4月22日突破30萬,打破此前美國創下的29.7萬例的世界紀錄。從22日開始,23日、24日、25日,連續4天保持30多萬的增量。
與此同時,死亡病例數也在攀升。印度衞生部的數據顯示,迄今已有逾19萬人死於新冠。
路透社稱,在過去一個月內,印度日增病例翻了8倍,死亡病例翻了10倍。
而專家認為,這些數字可能還被低估。
比起抽象的數字,現實畫面更為觸目驚心。
“所有東西都短缺——重症監護室病牀、藥品、氧氣和呼吸機。屍體堆積在停屍房和火葬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如此報道。
還有報道稱,由於火葬場空間不足,新德里開始舉行集體葬禮;因焚化爐持續運轉,鋼製的煙囱也被熔化。
印度首都醫療系統也瀕臨崩潰邊緣。路透社稱,由於醫用氧氣匱乏,新德里的醫院開始拒收病人。
“印度正處於疫情至暗時刻,但未來可能更黑暗。” 美國布朗大學公共衞生學院院長艾希什·賈(Ashish K.Jha)説。他在《印度教徒報》上刊文稱,由於數據缺口,很難真正把握這場危機的程度與範圍。
印度病毒學家沙希德·賈米爾(Shahid Jameel)也坦言,目前的疫情形勢令人吃驚。“我預計會出現新一波感染浪潮,但沒想到會如此猛烈。”
復旦大學南亞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表示,就整個印度而言,大規模新增病例還是集中在經濟發達地區,比如德里、馬哈拉施特拉邦,這些地區的疫情確實很嚴重。“德里相當於北京,孟買所在的馬邦相當於上海。這些地區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在放鬆防疫措施之後,隨着人員流動,病例自然激增。而印度其他邦的情況還不至於如此糟糕。”
緣何重燃?
4個月不到時間,日增病例數從不足1萬飆升至30餘萬,印度到底發生了什麼?今年以來,全球多國遭遇疫情反彈,為何印度的反撲勢頭特別兇猛?
專家分析認為,這波疫情可能是綜合因素所致,包括病毒變異、政府鬆懈、防疫措施未得到遵守、疫苗接種不足等等。
其中,新冠病毒變異被視為“黑手”。目前,印度受到雙重變異病毒的侵襲。除了在英國、巴西、南非等國首先發現的B.1.1.7變異病毒外,還發現了新的變異病毒B.1.617,它攜帶E484Q和L452R突變,被認為傳播性更強,並可能導致免疫逃逸。
不過,變異病毒還不足以完全“背鍋”,印度輿論更將矛頭指向莫迪政府,抨擊其對年初的戰疫成果沾沾自喜,再加上自認為有疫苗“加持”,因此自信過頭以致放鬆警惕,對第二波疫情準備不足。
印度專欄作家塔夫琳·辛格(Tavleen Singh)是莫迪的支持者,但這次她毫不留情地向莫迪“開炮”。她在《印度快報》發表評論,批評莫迪政府對第二波疫情疏忽大意,向民眾釋放錯誤信息。文章寫道,在今年1月宣佈抗疫勝利後,“總理和內政部長在西孟加拉邦和阿薩姆邦閃電組織選舉集會,現場不戴口罩,還鼓動大批民眾聚集”。政府樹立的“榜樣”讓民眾誤以為可以開心地慶祝宗教節日大壺節,並計劃每年此時赴山上廟宇的朝聖之旅。
外界推測,3月底以來,印度接連舉行宗教節日聚會或大規模政治集會,現場擁擠不堪,鮮有遵守防疫措施,可能引發“超級傳播事件”。
林民旺認為,變異病毒固然是造成印度疫情重燃的很重要因素,但更致命的是,從政府到民眾對待防疫的鬆懈態度。其中,政府又要承擔更大責任。今年1月,莫迪政府宣佈抗疫勝利,説明早在數月前,政府就已放鬆對疫情的警惕,認為抗疫結束。之後,一系列宗教活動、為選舉造勢的政治集會層出不窮,最終釀成現在的局面。
上海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學院副院長、教授晉繼勇認為,疫情猛烈反彈與莫迪過早放開經濟不無關係。在疫情尚未完全遏制時,莫迪政府過早重啓經濟;而在第二波疫情抬頭後,又未能及時在全國採取嚴厲的隔離措施,結果導致病毒迅速蔓延。
專家還指出,疫苗接種率低也是印度疫情加劇惡化的原因之一。
印度自今年1月啓動疫苗接種,迄今接種超過1.2億劑,但不足印度人口的10%。
“印度人口體量巨大,1億多劑杯水車薪,而且很多人只注射了1劑,基本沒有效用。”晉繼勇説,與此同時,印度雖然疫苗生產能力強,但由於美國去年動用《國防生產法》,限制出口生產疫苗所需的關鍵原材料,也導致印度“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無法生產足夠的疫苗供民眾使用。
此外,專家還認為,印度的特殊國情也使其遏制新冠疫情面臨諸多挑戰,包括它是世界第二的人口大國,且幅員遼闊、地理和社會多元化——既有偏遠的農村又有擴張的城市,同時還有着深厚的宗教文化傳統,很難實施並維持嚴格的“封鎖”措施。
尚未見頂
印度疫情吃緊已引發多國擔憂。伊朗、英國、加拿大、新加坡等國已經針對印度旅客出台入境限制措施。
外界分析,作為全球人口大國、主要新興經濟體,且擁有世界最大疫苗生產商,印度疫情惡化恐將帶來不小影響。
對全球抗疫來説,晉繼勇指出,首先,如果一些國家不限制與印度通航,或者入境隔離措施執行不嚴,可能會助推病毒在全球傳播。其次,不利於非洲的疫情防控。非洲依賴於印度的疫苗供給。未來,即便印度開足馬力加大疫苗生產,但也會限制出口,優先保證國內需要。
對印度自身而言,林民旺表示,印度將在較長時間內在疫情中掙扎,政治、經濟會大受打擊。政治上,印度人民黨和莫迪本人的執政力將受質疑。經濟上,國際機構預測的樂觀數據,比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今年印度的經濟增長預測上調至12.5%,恐怕無望實現。
路透社此前報道稱,印度政府將會進入一段艱難時期,以緩解財政陣痛。印度央行一位負責人在日前發佈的會議紀要中悲觀地指出,印度大部分貨幣和財政空間已經耗盡。
更糟糕的是,印度新一輪疫情在短期內似難見頂。
晉繼勇預計,由於疫苗接種率低,印度離羣體免疫尚遠,再加上檢測能力弱,這波疫情尚未達到峯值,還將繼續蔓延。
《印度快報》援引政府內部評估稱,印度疫情將在5月中旬達到高峯,每日感染人數將達到50萬。
“疫情防控重在防,印度政府當務之急是採取更嚴厲的隔離措施。然後,把防疫政策落實到位。”晉繼勇建議,同時,印度還要與其他國家合作抗疫。包括要求美國解除對生產疫苗原材料的出口管制。中印之間在疫情防控經驗、疫苗可獲得性方面也有很大合作空間。
在晉繼勇看來,印度疫情惡化給其他國家帶來的重要警示和教訓是,需要放眼長遠,在經濟開放與疫情防控之間達成平衡,而不要計較一時的經濟得失。“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並不矛盾,採取防疫措施的目的也是為促進未來經濟發展。”
(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
欄目主編:楊立羣 文字編輯:楊立羣 題圖來源:新華社 圖片編輯:朱瓅
來源:作者:廖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