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毀掉一個孩子有多簡單?父母的這些行為,正在一點點傷害他們

由 聊素麗 發佈於 綜合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父母有多愛孩子,就會調動多少種能力培養孩子,為此也是費盡了心思,可有時反而會適得其反,弄得孩子十分緊張,焦慮情緒籠罩整個家庭。

在教養孩子的問題上,很多父母的初衷是好的,還是正向思維引導,可一些細節還是會出問題。

“細節決定成敗”,往往細節上的問題更容易毀掉一個孩子,父母要越過這個雷區,才能保護孩子成長的安全。

毀掉一個孩子有多簡單?其實就在你意識不到的瞬間,以下這些行為,你若中了及時反思。

父母的這些行為,正在一點點傷害孩子

一.催熟

“你覺得你的孩子是不是優秀的?”“為什麼總覺得自己家孩子落後呢?”

那是因為在比較中,父母無意間“催熟”了孩子,在沒有會走路的時候盼望着快點跑起來,在沒有説完整句子的時候就想讓孩子唱歌,有時還會在眾人的關注下,強迫着孩子展示……

這些催熟的手段讓孩子更加有壓力,父母間的盲目攀比,卻把孩子當成了實驗工具,不是過早讓孩子學習特長班,就是和大孩子一起學習,忘記了孩子的成長規律。

別人家孩子學的,我家孩子也要嘗試,還不到月齡玩的玩具也提前買回家,這樣一來看似準備齊全,實則早就把孩子好學的“小種子”連根拔起了。

這樣的結果就是,孩子的發展並沒有實質上的進步,都是家長認為出來的。

這種優越感就是一種偏執的“理想化”,把孩子推向了統一的流水線,沒有個性,只為了超越別人而活,而不要忘了,人們需要超越的是自己。

二.不尊重孩子的個性

老師説的就是對的,父母説的就必須要做。

一些重要的事情不需要孩子發言,也不需要考慮孩子的感受,這樣就是在削弱孩子的個性、忽略孩子的感受。

表面上看起來孩子很聽話,實際上孩子已經開始討厭千篇一律的生活,不知不覺就會在背地裏叛逆,等到情緒爆發時讓孩子措手不及。

一味追求成績、名校,父母孩子都很累,費盡心思卻只是培養出了一個“學習機器”。

實際上,孩子才是自己的主人,應該為自己負責任,定好規則、全家遵守,孩子也會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

在《超級育兒師》節目中,育兒師用到最多的就是家庭會議,制定規則,讓孩子擁有發言權,而全家是規則的踐行者,不僅有趣還能增進親子關係。

三.以物質獎勵為動力

在蒙特梭利中有一個原則就是獎懲無用論,就是説孩子學習也好,提升技能也好,不是為了獎勵而做,而是內在的成長收穫。

不建議教師和父母用小紅花或者糖果等物質獎勵孩子,這樣會讓孩子覺得“事事有償”,且帶着極端的目的性。

有的家長甚至為了讓孩子趕緊寫作業,每寫好一次獎勵金錢,這樣更是在扭曲孩子的價值觀,讓孩子疲乏,失去對學習的興趣。

四.不建立規則,無原則

父母總是因為憐愛孩子降低自己的原則,下次一定不要這樣了,或者是這一次原諒你了……這樣降低自己的底線,只會讓孩子一次次越過紅線。

其實孩子是很聰明的,他們會試探父母的忍耐程度,如果這時父母妥協了,就意味着孩子可以在父母面前“為所欲為”。

五.賣慘,“為你好”

父母在孩子面前扮演着弱者,為了你好,媽媽上班賺錢;為了你好,媽媽放下工作……

這些看似是愛的做法,會成為孩子心頭甜蜜的負擔,覺得自己是讓父母不快樂的因素。

六.不允許孩子成為自己

父母會讓孩子在雨天淋雨嗎?會讓孩子在泥巴里玩耍嗎?孩子的天性不能泯滅,父母應該保護,需要做的就是為孩子提供安全的環境。

一定要允許孩子釋放天性,安排出遊計劃或者定期的出行計劃。

最佳的方式是感受自然,在自然中做回自己,採花撿石子,看天空感受風,這世間美好都是孩子可以感受的真實存在。

年輕一代的父母都希望輕鬆帶娃,而輕鬆的背後應該就是利用閒暇時間,學習科學的教養方式大方向是對的,但細節的把控要就精益求精。

做一個智慧的父母,避開誤區,才能讓孩子更加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