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李曉哲
在2020年全國營商環境評價中,榮獲全國營商環境評價跨境貿易指標標杆城市;2020年底榮獲“中國十大海運集裝箱口岸營商環境測評”第2名……從百餘年前棧橋上的肩挑背扛開始,青島向海而生的窗口越拓越大,如今成為我國重要的口岸城市。一年前,青島董家口港口岸正式對外開放啓用,青島也進入“雙港口口岸”城市行列;即將啓用的膠東國際機場,更將點燃膠東半島城市圈的熱力值。
口岸是發展的窗口,更是政府服務的窗口。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企業的關切是根本出發點。近年來,青島口岸各單位按照國家和省、市關於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的部署,圍繞外貿企業關切,聚焦提速、降費、立信,深入推進口岸營商環境建設。且看青島在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上的十八般武藝。
自我加壓
上合峯會期間,前灣港自動化碼頭讓世界媒體為之震驚,而幾年過去,又是一個翻天覆地,“智能”已經武裝到了牙齒,不僅是看得見的,還有看不見的。
好的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審批,是口岸營商環境的重中之重,其速度和質量直接決定着營商環境的優劣。
一連串的高效動作最説明問題:
通關縮短至1.4天:海關係統穩步推進“提前申報”“兩步申報”,全面推廣“兩段准入”信息化監管,實施後前灣港進口鐵礦靠泊至通關放行時間縮短至1.4天、下降74%;
“無感”檢查:“先期機檢+智能審圖”實戰化應用取得積極成效,大幅拓展海關“無感”檢查覆蓋面,2020年實施先期機檢23.6萬集裝箱,佔進口箱載貨物比例的1/4以上,位列全國海運口岸首位;
同比增長10.1%、32.6%:港口部門加強協同,持續推進進口貨物“船邊直提”和出口貨物“抵港直裝”,2021年上半年“船邊直提”1803標箱、同比增長10.1%;“抵港直裝”8062標箱、同比增長32.6%。
深化通關模式改革在青島口岸營商環境優化中已經發揮出強大的動能。據統計,截至6月份,青島關區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下降為39.8小時和2.19小時,較2017年分別壓縮58.7%和89.79%。
不僅如此,青島海關還在全國首建啓用原產地證書虛擬審籤中心,審籤時長由半個工作日縮短至1小時以內;推廣第三方採信制度,壓縮通關時長7天以上;黃島邊檢站充分運用港口系統核查簽發記錄,全面實施邊檢行政許可“一地辦證、區域通用”,平均節省查驗時間約2小時;實行國際航行船舶網上預報預檢、行政許可網上辦理;青島海事局推進“一網通辦”平台 21 項政務服務事項上線應用,所有海事政務辦理事項實現“零跑腿”或“只跑一次”辦理,年均辦理海事政務8萬餘件,核發各類船員證書近4萬份;山東港口青島港連續六年獲得馬士基全球集裝箱碼頭泊位效率排名第一!
逆勢掘金
尤其在當前全球疫情的嚴峻形勢下,青島做出的努力顯得尤為可貴。
為應對國際航運運力緊張形勢,聯合船公司及代理成功打造中國北方首條雜貨件美西航線,着力解決一箱難求、一艙難求的實際困難。
在背後,青島口岸相關部門單位久久為功,為全球貿易的穩定順利推進保駕護航。
如何打通疫情影響豎起的壁壘,成為口岸發展的一個重中之重。在“通”上下功夫,青島海關積極助推拓通道,創新推出內陸港“陸海聯動、海鐵直運”模式。實施“水水中轉”改革,全物流鏈條作業時間由1.5天縮短到5分鐘。
青島海關還支持“齊魯號”中歐班列多程轉關,開展過境貨物海鐵箱換裝,上半年青島海關監管的中歐班列箱量增長13.3%。
同時推進中日韓“海上高速公路”建設,實施中韓“前置檢測、結果互認”。青島海關二級巡視員王建平説,當前中日韓之間在暢通國際寄遞物流通道,推動實施國際郵遞物品‘一點清關’,開展跨境電商企業對企業出口監管試點等方面正在努力。
逆行,也是先機在握。青島自貿片區、上合示範區、綜合保税區等成為對外開放先行先試的前沿陣地,尤其在當前的形勢下跟發揮出自身舉足輕重的戰略意義。
這兩年因為疫情的影響,外貿企業的經營特別困難,這也是口岸營商環境優化服務促進發展的一個重點方面。例如,青島海關就確定812家企業“一企一檔”建立幫扶台賬,完善問題清零機制。加大對國外技術性貿易措施的監測預警力度,妥善解決動物源性食品輸歐准入等問題,幫助出口企業突破壁壘。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上半年採取保護措施892批,增長77.3%。
逆勢而上成為青島口岸單位的共識。在黃島出入境邊防檢查站一套關於邊檢行政許可辦理、船舶手續辦理、外籍船舶港口間移泊等方面的細化措施在有效運行着。
在這裏,省內其他邊檢站簽發的上下外輪許可和搭靠外輪許可在黃島口岸通用,還喊出了7×24小時國際入出境通關保障的承諾,全面推行國際航行船舶入出境手續“一次辦妥”。
對入境後直接出境的國際航行船舶,在港時間不超過24小時,一次辦結入出境手續。這樣一來,不僅減少手續辦理時間,還提高通關效率。
對國際航行船舶在保税燃油加註錨地不上下人員,僅加註保税燃油的船舶免查驗證件,免收紙質申報單證,直接辦理出境手續,最大程度節省船舶在錨地等候時間。
健全機制
作為我國重要的口岸城市,青島市按照國家優化口岸營商環境部署,緊緊圍繞外貿企業關切,深入開展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專項行動,推動一系列通關便利化改革舉措落地見效,努力用政府部門的“服務指數”換來企業的“幸福指數”“發展指數”。
而在優化口岸營商環境中,健全的體制機制是最重要的保障,保長遠,保質量。
為此,青島邊檢系統推出24小時服務承諾,建立警企“點對點”聯絡機制,7×24小時辦理國際航行船舶預檢、入出境手續、上下外輪許可等業務,全面推行國際航行船舶入出境手續“一次辦妥”,減少船舶在港停留時間。海事部門進一步減免船舶申報材料,推行事中事後核查,實行集約登輪檢查,每年約為1.8萬艘次國際航行船舶進行口岸極簡化審批,進出口岸效率提升60%以上。全鏈條梳理海運集裝箱進出口作業流程和時限,向媒體發佈了進出口全鏈條流程和時限參考。山東港口青島港對下屬各碼頭公司、拖輪、外理、堆場的作業環節進行了全面自查,進出口業務流程、服務承諾和投訴監督電話在顯著位置通過展示牌、滾動屏的形式進行公開,集裝箱業務在公司門户網站進行了公示;強化事中事後服務,向全國公佈了“1010-0532青港熱線”服務品牌,率先建成一號通用的非集中式客服體系,實現山東港口青島港78個服務崗位的串聯,形成覆蓋全港、互聯互通的“一號響應”格局。
為加強口岸治理能力建設,青島健全以市場主體和社會公眾滿意度為導向的評價體系,成立了青島市口岸營商環境專家諮詢委員會,發揮專家智囊團作用,定期研究改進措施。
還與第三方專業機構建立合作機制,共同研究提出青島海運口岸通關便利化指數評價辦法,建立定期評價機制,促進口岸營商環境建設的科學化、規範性。
深入開展“進基層、惠企業、促發展”服務活動,精準瞭解企業政策需求、業務訴求,組織走訪和企業座談30餘家,徵集問題、訴求40餘項,並督導各有關單位加快問題化解轉化,着力提升廣大企業的獲得感、滿意度。
“智慧口岸”建設是體制完善和發揮作用的重要保障。在青島,近年來口岸物流協同平台功能持續拓展,進口集裝箱設備交接單、提貨單電子化應用率達到92%,出口集裝箱裝箱單、設備交接單電子化系統加快研發,平台功能逐步向進出口全過程拓展。
同時,區(自貿片區)、關(黃島海關)、港(山東港口青島港)攜手創新,依託港口“雲港通”建成口岸智慧查驗平台,實現了口岸監管資源和碼頭生產資源的信息化整合。
此外,推廣應用“貨主碼頭雙選船”平台、全球首創的空軌集疏運系統示範段投產運營、外貿企業可享受出口業務的一站式線上服務……一系列智慧手段的應用帶領青島口岸向前邁進。
優化營商環境永遠在路上,企業需求在哪裏改革就在哪裏。青島市堅持“企業需求導向”,聚焦外貿企業的關切“精準發力”,補短板,強弱項,優化服務,奮勇爭先,不斷提升口岸營商環境建設水平,這也將為推動青島全市在高質量發展中率先走在前列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