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團隊再立功:40歲以下青年佔60%

由 圖門耘 發佈於 綜合

中國青年報客户端北京6月22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記者今天從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獲悉,該中心氣象探測青年團隊日前再次立功,參與完成了我國高空無人機首次颱風綜合探測,填補了我國海洋觀測空白。值得一提的是,這羣與氣象數據打交道的年輕團隊,40歲以下青年佔比達60%。

2020年6月,中國氣象局“海燕計劃”外場試驗啓動。此時,正值北京再次啓動突發公共衞生事件二級響應,前往海南的氣象應急保障車因疫情受阻,郭然隻身一人前往試驗現場,並臨時搭建起無人機氣象導航指揮平台,組織參與試驗的各單位成員開展前期各項準備工作。

6月的海南,高温高濕,外場工作區域沒有遮陽場地和空調設備。每天外場的工作讓郭然的衣服濕了幹,幹了濕,結出一層“鹽鹼白”。中暑、曬脱皮、過敏、熬夜守着無人機,這些郭然都挺過來了,但當無人機飛抵颱風外圍雲系並傳來一組組數據時,小夥子落淚了。

當時一起承擔飛行氣象保障任務的,還有郭然的同事孫夏,剛入職一年的新人。在狹窄的地面站指揮艙裏,小小的椅子便是她的辦公桌。和同事費習坤一起,他們“蝸居”在小小的地面倉,一待就是半天。

孫夏説,為了保證信號的穩定,地面站要打開門窗,在烈日的炙烤下更加悶熱。一天下來,腰痠背痛、大汗淋漓已是他們的“標配”。人曬黑了,瘦了,但是,沒有怨言。

2020年8月,喜訊傳來:在第3號颱風“森拉克”影響海南期間,一架高空氣象探測無人機從博鰲機場騰空而起,成功下投30枚探空儀,與毫米波雷達一起,對台風外圍雲系進行CT式立體“掃描”。

(圖為高空大型氣象探測無人機起飛瞬間。李子碩/攝 中國氣象局供圖)

這是我國首次成功利用高空無人機搭載氣象觀測設備,對台風外圍雲系進行了CT式“掃描”,填補了多項國內氣象觀測空白。

數據保障,是一項沒有捷徑的工作。對氣象探測青年來説,正是如此。

暴雨來襲,他們得凌晨到崗:2020年6月26日18時至27日1時,四川省涼山州冕寧縣北部地區降暴雨到特大暴雨,部分地區暴發特大山洪災害。27日凌晨,接到消息後,探測中心平台值班人員盯着該地區各類探測設備業務運行情況。

儘管天還黑着,離上班時間尚早,但是,年輕隊員林雪嬌、劉圓、王佳從家裏趕到業務平台,分析冕寧縣及周邊數據質量和裝備運行情況,利用天衡、天衍系統綜合分析當地實況天氣特徵,並協助值班人員製作材料。

大風來襲,他們得在週末堅守崗位:2020年4月4日,接到分析4月3日發生在吉林省白城的大風沙塵天氣過程的任務後,大氣成分室迅速響應,當即成立專報編制工作組。

儘管當天是週末,但是,青年骨幹呂珊珊、方冬青、婁夢筠仍然返崗,加班加點開始編寫材料。“當時疫情形勢還比較嚴峻,不少單位還在實行彈性上班,所以大家在辦公室還戴着口罩。”呂珊珊説。

前不久,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團委獲得了“2019-2020年度中央和國家機關五四紅旗團委”稱號。據探測中心團委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幾年前就成立了探測中心創新團隊,集中廣大青年優勢力量攻關關鍵技術,解決業務發展中“卡脖子”問題。近3年來,探測中心有22名青年進入創新團隊,研發氣象觀測產品9項。其中,有2名青年赴世界氣象組織任職。

今年4月23日,2021“海燕計劃”南海台風觀測試驗啓動。又一個新的挑戰即將到來,郭然説,他們正在投入這場新的戰鬥之中,希望為我國颱風觀測和預報做出更多“青年貢獻”。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