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美國各種亂象不斷,然而隨着美國總務署承認拜登勝選,一切似乎有了定論。然而美國一波未平,歐洲一波又起。就在前不久,德法兩國在對美態度上產生了不小的分歧。
起因是德國國防部長卡倫鮑姆刊文稱,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歐洲依舊要依賴於美國提供的保護,而歐洲所謂的戰略自主在現階段依舊屬於黃粱一夢,説説可以但實現起來困難重重。此言論一出,立刻引起馬克龍的情緒失控,遭到後者激烈反駁,甚至狠狠地批評了德國防長,並建議她應該向中國學習,建立起屬於歐盟的軍事自主權,不能再依賴美國的保護。
此前,德國一直呼籲歐盟應該擺脱對美國的軍事依賴,為何如今德國防長卻退縮了,反而對外聲稱歐盟需要依賴美國?而作為法國總統的馬克龍為何又對德國防長的言論反應如此強烈,甚至批評德國防長這樣做換不來美國盟友的尊重,甚至建議對方應該向中國學習?
一直以來,德法都是歐盟的領頭羊,而且雙方在合作上利益大體一致,甚至在面對美國時也經常能看到兩國共進退,可為何這一次雙方似乎產生了不小的分歧?其實一切的背後,依舊關乎兩個字:“利益”。
簡單地説,德國以強大的經濟和工業實力立足歐盟,成為歐盟當之無愧的“第一經濟體”。而法國在工業與經濟實力上與德國依舊有着一定的差距,但作為二戰戰勝國的法國,也發展出了完整的軍工產業,同時軍事實力“稱霸”歐盟各國。總的來説,德國的優勢在於經濟和工業化實力,而法國的優勢主要集中在軍事以及軍工產業。
如果歐盟極力發展軍事實力,那麼誰將獲益?毫無疑問,是法國。德國受困於二戰後一系列條約限制,想要明目張膽地發展軍事實力面臨重重阻礙,而法國卻沒有這樣的顧慮。同時,以擺脱對美國軍工產業依賴為由,法國生產的武器裝備將成為整個歐盟重要的武器來源,這將極大提振法國經濟以及軍工產業。
好處還不只如此,如果歐盟組建自己的軍隊,用的多是法國生產的武器裝備,那麼結果就是法國對“歐盟聯軍”的影響力將超過其他國家。正所謂誰掌握槍桿子誰就掌握話語權,一旦法國掌握歐盟軍隊最為重要的話語權,那麼法國在歐盟的影響力將一舉超過德國。至於德國,雖然也擁有極為強大的影響力,但本質上德國的影響力集中在經濟領域而非軍事。
此前面對來自特朗普政府的壓力,尤其是在駐軍費與北約軍費分攤比例上的“敲詐”,作為經濟強國的德國自然要承擔更多的分攤比例,損失自然也更大,這才是德國力推歐盟軍事獨立的主要動力來源。因為這個倡導不僅能給美國帶來壓力,就分攤比例問題上迫使美國退讓。如果特朗普政府始終不退讓,或許德法會合力推動歐盟組建自己的軍隊,以此擺脱來自美國的“敲詐”。
但是,隨着特朗普政府敗選、拜登政府即將上台,局勢改變了,德國也不再迫切地需要歐盟組建自己的軍隊,那樣做對德國而言並無明確的好處。與之相反,德國態度的轉變卻令法國馬克龍藉助組建歐盟軍隊,從而成為歐盟主要的武器供應商的夢想,以及藉助自身軍事實力爭奪“歐盟聯軍”最大話語權的企圖全部落空,馬克龍怎麼可能不情緒失控?其實這也暴露出一個問題,那就是歐盟儘管看似是一個整體,但實際上各國始終各懷心思。正如塞爾維亞總統那句“歐洲的團結只是童話而已”,事實上真的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