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國日報網評:美國政客挑起中美爭端 致兩國關係陷入低谷

由 伯國平 發佈於 綜合

自1972年美國時任總統尼克松訪華以來,中美關係從未如今時今日這樣糟糕過。之所以陷入這種困境,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發起了最猛烈的攻擊。

美國政府每天花樣百出,不僅採取新措施限制中國發展,而且不公正地對待中國公民。蓬佩奧7月23日在尼克松總統圖書館發表講話時聲稱,自尼克松總統以來美歷屆政府的對華接觸政策沒有取得美方預期目標,已經失敗。蓬佩奧此舉預示着一場關於“脱鈎”的危險辯論已經到來,甚至連美國總統都開始回應這一言論。

蓬佩奧和其他的對華強硬派炮製了一個論點,即對華接觸政策建立在中國將像美國一樣實現傑斐遜式民主的基礎上。但是,事實並非如此。接觸政策給美國帶來了很多重大優勢,不僅體現在美蘇競爭中,而且幫助其解決了深陷越南戰爭泥塘一事。此外,接觸政策也有助於緩解整個亞太地區的緊張局勢。

更重要的是,作為人口大國的中國不可能與世隔絕。當年,約翰·霍爾德里奇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代表的身份加入了尼克松的訪華之旅,他對接觸政策的目的進行了公正描述。他寫道,《上海公報》幫助中國跳出了對內部問題的關注,鼓勵其成為國際社會更加積極和外向型的貢獻者,這是美國從談判之初就定下的目標。

就這方面而言,接觸政策已經取得巨大成功。中國在聯合國扮演的角色、在全球維和中發揮的作用以及其“一帶一路”倡議對發展中國家的投資,足以證明中國已經積極融入國際大家庭。

“脱鈎”辯論的真正原因不是對中國沒有選擇的道路不再抱有幻想,而是對中國選擇的道路對美國的影響的擔憂。現如今,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作為一個擁有近14億人口的大國,中國當然有興趣對世界的治理方向發表意見,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的角色方面。事實上,不是每個國家都認為過去40年的後佈雷頓森林體系時代是最佳選擇。

對發展中國家以及發達國家的公民而言,新自由主義模式已經失去了大部分的吸引力。對很多國家來説,“一帶一路”倡議呈現了一種新的發展模式,沒有人被排除在外。美國也受到了邀請,不過美國的政治精英們拒絕加入一個非“美國製造”的發展項目。因此,中國被稱為“競爭對手”,而不是“朋友”。

人們正在焦急等待美國11月大選的結果。無論哪個候選人勝選,未來的道路上都有重大障礙要去克服。

當前的局勢非常危急,海上和空中都有“近距離接觸”的危險。也許,在大選之前就會有一些事件引發嚴重衝突。剩下的一個機會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如俄羅斯總統普京所提議的那樣,坐下來談談,以便緩解日益緊張的局勢。迄今為止,美國對普京的提議不置可否。

海上或空中的事件隨時可能會讓事態急轉直下,希望美國的政治精英在事態更嚴重之前能進行更多的深思熟慮。

(作者系美國《全球策略信息》雜誌社華盛頓分社社長威廉·瓊斯)

(編輯:嚴玉潔 王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