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門護城堤,那裏掩埋着我遙想的忠魂。我丈量過這裏的每寸肌膚,領略過四季的風塵。我願在每棵樹下歇腳,願在每塊磚前駐足,去追思這裏的一顰一笑。
——致安遠門
看到這裏,你想到了什麼呢?北門即安遠門,西安、開封兩個不相同的千年古城卻在“城門名”上,不謀而合。
開封安遠門是開封城北唯一的進出通道,曾名封丘門,向北可達封丘。後因金人(後來的滿人)祈禱遠方的老家安康,故又改為安遠門,時至今日。同樣,建於明朝時期的西安迎賓門“安遠門”,自古就有“古城第一門”之稱。
雖有諸多之合,但發生在“安遠門”的故事則各有“丹青妙筆”。距今已有640多年曆史的“西安安遠門”位於西安新城區,城南北中軸線上。
據《陝西通志》記載:洪武初,都督濮英增修,週四十里,高三丈,門四:東曰長樂、西曰安定、南曰永寧、北曰安遠。拓建的安遠門位於內城門洞之上,為二層三重檐歇山式高大建築,略同於其他三城門正樓。門下開一拱形門洞,通長30.8米。
“安遠”一詞也是繼承中原漢族對邊遠少數民族採取的懷柔安撫政策,希望邊遠少數民族對朝廷知恩歸順。由此可見,明初統治者對政治軍事重鎮西安寄託了鎮守西北、安定邊域、屏固帝國的厚望。
時間一晃,1911年,辛亥革命的爆發,打破了安遠門多年的寧靜。起義新軍攻城之時,安遠門城樓滿是彈藥庫,強攻之下,滿城被破,安遠門在戰鬥中不幸被焚。
民國初年,安遠門在原基礎上重修,大都督張鳳翔為城牆四個主門題字樹匾,遒勁飄逸的“安遠門”就高掛在城樓至今。1983年整修城牆時,恢復了安遠門箭樓原來的雄姿。2001年復建後的安遠門,為兩層宮殿式建築。
現在安遠門為環島,為繁忙的西安交通貢獻着自己的力量。“安遠”之意,亦存亦散。隨着城市的發展,不安定的因素已然成為歷史,“安遠”一詞也顯得不那麼沉重。不斷的發展古城,早已是國際化大都市,而安遠門也融入了這座城市的活力之中。
安遠門外,車流日夜川流不息,人羣接踵而過。透過燈火通明的城牆,我們似乎依舊能夠聆聽到安遠門百年來續寫的故事。置身其中,盡是風景。
追思的一顰一笑,也正是此刻追尋的初心初夢。歷史將永久的流淌在時光的長河裏,而關於這個城、這個門的故事依舊在續寫。
文/城牆下 ?圖/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