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比亞迪為其下線100萬輛新能源汽車舉辦了慶祝儀式。
從2008年首款雙模汽車比亞迪F3DM正式上市到今天的100萬輛新能源汽車,王傳福和比亞迪花費了13年時間。
而在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達到100萬輛這一極具象徵性數據的同時,2021年4月,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銷整體同漲,滲透率突破了10%。
近日乘聯會公佈數據顯示,4月新能源車國內零售滲透率10.1%,1-4月新能源車整體滲透率9%,較2020年同期5.8%的滲透率有明顯提升。
滲透率的加速得益於新能源汽車產銷的總體提升。
據乘聯會所公佈產銷數據顯示,4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1.6萬輛和20.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6倍和1.8倍,繼續刷新當月歷史紀錄。
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8.2萬輛和17.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1倍和2.2倍;插電混動汽車分別完成產銷3.4萬輛和3.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9.9%和75.8%。
1-4 月新能源汽車產銷總體同樣向好,分別完成75萬輛和73.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6倍和2.5倍。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63.7萬輛和61.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倍和2.8倍;插電混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1.3萬輛和11.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2倍和1.4倍。
不過,整體向上的趨勢下,新能源車滲透率依然出現了明顯“分化”。數據顯示,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高達22.7%,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達到7.1%;而主流合資品牌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1.5%。自主品牌和主流合資品牌之間的差異超過了21%。
“分化”之因是大集團新能源銷量的分化加劇。據乘聯會分析,上汽、廣汽表現相對較強。其中,上汽通用五菱在宏光MINI EV的帶動之下,實現30,602輛的批發銷量業績,值得一提的是宏光MINI EV也位居新能源汽車4月銷量榜首;上汽乘用車4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也破萬,達到13,004輛。廣汽方面,其官方數據披露4月份銷量為9888輛,尚未破萬;自主品牌中還有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銷量破萬,為25,450輛。
頭部造車新勢力4月增量同樣明顯,蔚來交付新車7102輛(3月7257輛),同比增長125.1%;理想ONE交付5539輛(3月4900輛),同比增長111.3%;小鵬則交付5147輛(3月5101輛),較去年同期增285%,連續10個月實現同比翻番。
另一個同樣受業界關注的對象是特斯拉。受維權等事件影響,4月特斯拉中國批發銷量僅為2.58萬輛,相比3月的3.54萬輛,其銷售數據環比下滑了27.2%。
與自主陣營集體向好相對應的,是傳統豪華陣營與合資品牌之間所形成的“世界的參差”。
以目前BBA的純電產品為例,奧迪旗下有4款純電動車型,其中奧迪e-tron和Q2L e-tron在國內市場銷售,一季度的銷量分別為1099輛和1054輛。寶馬在國內市場可售純電車型僅兩款,分別是以進口形式銷售的寶馬i3和剛國產的華晨寶馬iX3,其中寶馬i3是從2014年就已經和國內用户見面的老面孔,而“油改電”iX3上市僅4個多月就宣佈官降7萬元。最少的是奔馳,僅EQC一款純電SUV,一季度共銷售1702輛。
而合資陣營新能源銷售情況則更顯冷清。以大眾為例,雖然ID.3在歐洲地區銷量表現搶眼,但率先引入中國的ID.4家族開局平淡,ID.4 CROZZ和ID.4 X一季度批發銷量分別為545輛和625輛。日系品牌如豐田在國內也僅有奕澤E進擎和豐田C-HR EV兩款油改電的純電動產品,兩款產品在一季度一共售出600餘輛。
無論各大陣營如何分化,國內市場新能源滲透率將進一步提速。
據乘聯會分析認為,5月北京配置的新能源指標6萬個號牌將發放,這將是未來幾個月新能源車市的重大增量。畢竟不少北京消費者剛性需求的購車速度較快,且購車檔次較務實,將進一步推動A級及以上的電動車銷量增長。新能源下鄉政策的開展也將持續利好新能源市場規模壯大。
同時,乘聯會還認為,上海等地的新能源號牌政策的微調,對市場總量上影響不大,但對政策導向型用户的決策路徑有所影響。“對於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政府支持是有一定範圍限度的,隨着滲透率的持續走高,必然要逐步退出支持。”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上海的新能源車滲透率達到較高水平,也使上海面臨着未來新能源車快速增長的數量,這也帶來總量控制的課題。
不少業內也認可新能源車滲透率將加速的觀點。5月13日,何小鵬在由中石化主辦的交通能源轉型產業研討會上表示,“中國一線城市2020年四季度,全部超過了10%的滲透率。以前我們在做互聯網社交軟件的時候有一個説法,當目標市場的用户羣有10%已經適應後,你會發現這個行業的發展會比你想象的更快。”
按照《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滲透率將達到20%,隨着2060年“碳中和”目標明確,新能源汽車作為重要的綠色能源消費方式,需求端的上行有更明確的趨勢性,接下來將是滲透率快速提升的時期。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