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日報記者 趙洪傑 劉兵 整理
■編者按 6月28日下午,省委舉行“永葆初心 永擔使命”基層黨員講黨課活動,邀請12名工作在基層、一線的黨員代表為黨員領導幹部講黨課。作為老黨員、農村黨組織書記、扶貧黨員幹部、抗疫榜樣黨員、企業黨員代表,12位同志結合自身經歷,從不同角度講述了紮根基層、服務羣眾、幹事創業的實踐和感悟,每個故事都令人收穫心靈的震撼和思想的啓迪。本報摘登12位同志的發言,以饗讀者。
就圖羣眾説黨好
沂南縣依汶鎮後峪子社區原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 梁兆利
我出生在一個很苦的家庭,我父親是逃荒要飯的出身。當年,俺家裏人口多,吃不上、穿不上,是公社照顧俺,俺兄弟姊妹才長大。俺爺們對共產黨有着深厚的感情,老父親在世時常常教育我,要當個共產黨的好乾部,要一心想着羣眾,不要忘了黨恩。
1976年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我下決心好好幹,一定讓羣眾説黨好。這些年,我悟出一個理兒:要叫羣眾説黨好,得先叫羣眾過得好!
叫羣眾過得好,吃水是頭等難事。那時候,俺村是四鄰八鄉出了名的窮山村、“乾巴村”,祖祖輩輩只有一口井,一年到頭排隊刮水吃。1988年8月份,縣裏對缺水的村有扶持政策,我就想,必須抓住這個機會,把汶河水引進村。當我在全體村民會上説出這一想法時,一下子炸了營,有的乾脆扭頭走了,有的還一邊走一邊説風涼話,但這些話更激起了我的勁頭,“共產黨員想幹的事,沒有幹不成的!”修揚水站沒有錢,我賣了自己新買的農用車,發動村“兩委”湊了一部分工程款;沒有料,晚上我和老伴提着保險燈在山上打石料。大家夥兒看到我挑燈運石料時,再也説不出什麼了,都參與進來,經過一個多月的苦幹,清亮亮的河水被引進了村裏。
有了水,我們引上山,全村200畝地很快就發展成了蔬菜大棚,千畝帥李園實現了一體灌溉。荒山變綠山,窮山變金山,羣眾發自肺腑地説黨好,也一心一意地跟黨走!
退休不褪志 奮鬥獻餘熱
棗莊市嶧城區原農經局退休幹部 周慶亮
2007年,我從嶧城區原農經局退休後,就和老伴計劃着如何頤養天年。就在此時,老家石門村黨支部書記帶着村幹部來找我:“老周啊,你是搞農業的,現在你退休了,你來牽個頭,把那幾座荒山‘拾掇拾掇’吧?”
想到村裏那幾座荒山幾十年沒變樣,老少爺們也急需找到發家致富的門路,我一口就答應了。可是老伴不願意了:“你患有冠心病、多年腦梗和氣管炎,平時藥不離身,萬一倒在山上了可咋辦?”
我耐心地給家人做工作:論經驗,我在農業系統幹了幾十年,治山種樹,我在行……最關鍵的一點,我是石門村人,更是一名黨員,村裏需要我,我責無旁貸,我不能退縮!
為了不讓村民擔風險,我先帶頭幹起來。我拿出自家的全部積蓄,又把城裏的一套房子賣了,承包了200畝荒山做“試驗田”。就這樣沒白沒黑地幹了4個冬春,我在一期200畝、二期300畝的荒山上,種上了核桃樹1萬餘棵,修建了300畝梯田、3個蓄水池和5畝養殖場。
隨着示範帶動作用的增強,村民種植核桃的積極性也增加了,為了擴大種植,實現規模效益,我把事前育好的優質核桃苗木低於成本價提供給周邊羣眾,十幾年來,總共提供苗木八萬餘棵。僅這一項,我自己就貼進去十多萬元。
人老了,但是我的使命永遠不會老;人退休了,我的初心永遠不會退休,只要老少爺們需要我,我會一直奮鬥下去。
到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沂源縣實驗中學原黨支部書記、校長 李振華
1953年,我響應黨的號召,千里迢迢告別故鄉南京,來到沂蒙革命老區——沂源縣韓旺小學從事教學工作。
當時,村裏人們的生活非常苦,但總是把家裏最好的飯給我吃,村裏的大娘看我穿的單薄,晚上在煤油燈下紡紗織布,給我做棉襖棉褲。我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留在這裏,好好地為老區人民做一些我自己能做的事情,用知識改變孩子們的命運。
沂源縣以前是國家級貧困縣,老百姓吃糠咽菜,很多孩子上不起學,於是我從工作的第1個月起,就開始資助貧困學生。當時一個月工資21塊錢,我拿出5塊錢給貧困學生,佔了我工資的1/4,以後隨着工資增長,我始終拿出工資的1/4資助學生。我退休的時候,把一輩子攢的15000塊錢和國務院特殊津貼捐了出來。為資助更多學生,我外出打工,到一個私立學校幫着管理學校,8年時間裏一共掙了50萬塊錢,也全都捐了出去。打工時,我還利用清晨和晚上的時間撿廢品,8年時間我一共賺了16000塊錢。到了70歲的時候,不能再打工了,我就用我的退休金繼續資助學生,現在每個月我只留下500塊錢做生活費,其餘的全部捐出去。68年來,我個人一共捐款136萬元,資助了2300多個孩子,使他們用知識改變了命運。
我一輩子省吃儉用,生活雖然清貧,但內心裏感到很富有,當我看到一批批的學生走上工作崗位為國家作貢獻,內心裏比什麼都高興。
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就是我的初心
濟南市章丘區雙山街道三澗溪村黨委書記 高淑貞
我在農村幹書記已經22年了,前後當了兩個村的黨支部書記,這兩個村都是又窮又亂,我依靠黨員隊伍,帶領羣眾共同奮鬥,先後使這兩個村由亂到治,由窮到富。
農村發展不發展關鍵看黨員能不能衝在前,致富不致富關鍵看黨支部的思路。我上任三澗溪村書記時,全村有73名黨員,第一次開黨員大會人數連一半都不到。我決定一家一家的入户走訪,我想方設法找到所有的黨員,瞭解他們的思想狀況。慢慢地,他們逐漸向我吐露心聲,很多黨員不願參加黨員大會,是因為對原來的黨支部失去了信任。我意識到,當時最重要的事是統一思想,把黨員管起來、把隊伍抓起來。我立足實際,對黨員進行分類,哪些老同志有智慧、哪些年輕黨員有正義、哪些是致富能手,想方設法為他們創造機會搭建平台,為村裏發展出智、出力,使他們逐漸意識到黨員的責任。
為建工業園,讓三澗溪的村民有工資性收入,要完成大面積的拆遷徵地任務,遇到了好多“難啃的骨頭”。在拆除一處違章建築的時候,有一個不滿意的村民竟闖進我家,威脅我80多歲的婆婆,嚇的老人尿了褲子。當時我又生氣又委屈,眼淚止不住地往嘴裏淌。雖然很生氣,但我沒打算再和那個人深究,而是叫上“兩委”幹部和他關係好的朋友,主動登門。他看到我很吃驚,低着頭不説話,我從拉家常開始,慢慢講道理聊政策,最終他也接受了補償條件,同意拆遷。
作為村幹部,不能跟羣眾較真,較勁,幹好工作的同時自己必須能受得了委屈、吃得下羣眾給你的“氣”。想想當初那些經歷,換來的是老百姓的笑臉,那些委屈、辛酸、汗水、淚水,都算什麼啊!
做百姓永遠的“家裏人”
高唐縣農業農村局一級主任科員 杜立芝
我1985年從聊城農校畢業後,回到家鄉,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幫助農民兄弟增收致富,已經幹了36年了。這些年,我獲得了很多榮譽。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誇獎。一箱子榮譽證書加起來,也比不過老百姓送我的兩件小禮物。
2002年7月,當時我還是技術站站長,一天中午,農民王振廣敲開了我的家門,他揹着一個口袋,進門從口袋裏掏出8個南瓜,在桌子上一字擺開,上面刻着八個字:“祝杜站長天天快樂”,這是他從南瓜坐果就刻上的字。這個不善言辭的小夥子,為了感謝我給他的技術指導,琢磨了這麼一個點子。老百姓打心裏對我的認可,就是對我最高的褒獎。
另一件禮物是2017年2月22日,農民王宗生給我送來一封感謝信,他在信中這樣説:田地就是老百姓的命根子,您救了我們的麥田,就是救了我們老百姓的命……老百姓的話是很樸素的,但他們的感激是發自內心的,他們感激的是黨的好政策。
老百姓對我們的認可,就是對黨的認可,就是對我們黨為人民謀幸福的認可。36年來,我每年有一半的時間在田間地頭大棚裏,手機24小時開機,每年接聽電話近萬個,跑遍了全縣600多個自然村。2018年,在縣委的支持下,我們成立了“杜立芝黨代表工作室”,工作室形成了以我為首席專家的70多人的農業科技服務團隊,團隊成員90%以上是黨員。工作室成立以來,我們為老百姓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多了,三年來,光熱線電話就為老百姓解決生產難題3萬多個。
為了山區孩子的微笑
泗水縣微公益協會黨支部書記、會長 孫建濤
在泗水縣地圖上,密密麻麻貼滿了紅心,這是我們協會60多名黨員,180多名志願者,3600多個日日夜夜,行程80多萬公里扶貧工作的見證。我們對全縣596個村莊進行了拉網式篩查,每篩查完一個村莊就在相應位置貼上一顆紅心,為全縣所有需要幫助的兒童建立精準幫扶檔案。
我是一名退役軍人,2013年5月開始關注農村貧困兒童,走上了扶貧之路,後來註冊成立了泗水縣微公益協會,2017年5月12日協會成立了黨支部。
隨着工作的深入,我們認識到精準扶貧,不僅要找準扶貧對象,而且要精準掌握扶貧對象的需求,我們要做孩子最需要的公益。那段時間,我們白天入户走訪,晚上整理檔案。在一次走訪中,我們發現一名十二歲的女孩,父母離異,女孩都到了青春期依然和父親居住在同一個房間。為了給孩子一個獨立生活學習的空間,經過孩子爸爸同意後,我們給房子做了隔斷、進行了裝修,打造了一間十平方米的獨立小屋。後來我們發現,孩子住進去之後有了很大的改變,以前放學不愛回家,現在放學後總是第一時間回到自己的小屋裏學習。
為解決這類問題,黨支部反覆討論研究,2018年在全縣啓動實施“温暖小屋”公益項目,截至目前已建成340間小屋,為372名山區兒童改善了居住和生活環境。今後,我會主動扛起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與擔當,把這份事業繼續幹下去,讓更多的山區兒童露出更加燦爛的笑臉,讓黨的陽光政策温暖民心,遍灑大地。
攜手戰疫綻芳華 秉承初心勇擔當
寧陽縣婦幼保健院門診手術室護士長 王睿
去年2月5日,我成為山東省第四批援助湖北醫療隊的一員,來到武漢客廳方艙醫院。最多時,我們收治了1700多名患者,而牀位只有1400多張,所有醫護人員都超負荷運轉,一天只吃一頓飯,睡三四個小時。不論男女,每天穿着紙尿褲,套着防護服,採集咽拭子,抽血、發藥,做血氧、測心率,忙得腳不沾地……
有一天,一位老年患者突然休克,隊裏的一名黨員迅速背起老人衝進搶救區,連續半個多小時心肺復甦,他的防護服鬆脱了、護目鏡歪斜了,但他卻沒有停歇半刻。那一瞬間,我被這種無私、無畏的精神深深震撼了。其實那些天,我早就發現:衝在前面的是他們;乾的最多的也是他們!哪裏有困難、哪裏有危險,哪裏就有共產黨員!看到這一切,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經過慎重考慮,我鄭重地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我要成為他們那樣的人,成為這個偉大組織中的一分子!
3月7日,武漢客廳方艙醫院正式休艙,而這一天也迎來了我30年人生最難忘的時刻——山東援助湖北醫療隊臨時黨支部正式批准我入黨了!面對鮮紅的黨旗,我鄭重舉起右拳,莊嚴宣誓的那一刻,我全身的血液都在加速奔流,誓言的每一個字,都那麼鏗鏘有力,火熱赤誠!
我是黨員,有事找我
淄博市市立醫院急診科副護士長 孟力維
方艙醫院裏掛滿了黨旗、國旗,很多患者説,這讓他們很有安全感。作為一名黨員,我想,我也想給患者這種“安全感”。於是,我就在防護服上寫下了:“我是黨員,有事找我”。
作為王睿的入黨介紹人和戰友,我見證了她的成長和進步,也見證了很多身邊的黨員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視死如歸。方艙醫院開艙的第一天,是我們打開了這扇門,休艙的最後一天,也是我們關上的這扇門。我深深鞠下一躬,致敬英雄的武漢人民,也致敬全體奮戰一線的醫護人員,我希望這扇門永遠永遠不要再打開!
當前,全球防疫形勢依然嚴峻,而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基本回到了正常的軌道。巨大反差的背後,彰顯的是令每個中國人都無比自豪的制度優勢、國家力量!抗疫鬥爭的偉大實踐再次昭告世界:中國共產黨,是中國人民最堅實、最可依靠的主心骨!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白衣戰士,我們將枕戈待旦,時刻準備為鮮紅的黨旗增光、為偉大的時代添彩!
做中國智慧港口的拓荒人
山東港口集團高級別專家 張連鋼、山東港口青島港自動化碼頭工程技術部AGV副主管 張常江、山東港口青島港自動化碼頭工程技術部副經理 修方強、山東港口青島港自動化碼頭總經理助理 李波
我們團隊用三年半時間,自主建設了全球領先、亞洲首個全自動化碼頭,效率比同類碼頭高50%以上,已連續6次刷新裝卸效率世界紀錄。
“創新從來都是九死一生”,建設自動化碼頭對中國港口人來説,是“從0到1”的創新。面對這個龐大複雜的工程,我們深感“拼命都不一定能幹好,不拼命肯定幹不好!”為了加快研發進度,我們甚至連吃飯、睡覺都覺得是浪費時間。連鋼作為整個項目的負責人,接到任務時剛做完肺癌手術不久,身體還沒有完全恢復,但是他跟大家一樣沒白沒黑地撲在這個項目上!正是靠着這種革命、拼命加不要命的精神,我們在一些關鍵領域、關鍵環節不斷實現突破。
自動運輸車調度軟件對我們而言是關鍵技術,自主開發的難度超乎想象,團隊成員辛辛苦苦研發了一年多,第一次軟件功能測試時,連6台車都無法自動調度,而我們最終要調度上百台車。此後5個多月的時間裏,經過十幾次修改完善,仍然不能實現上百台車的調度。為了攻克這個攔路虎,我們成立了黨員課題攻堅小組,實施封閉研發,重新設計系統邏輯。121天后,我們進行了第三次測試,10台聯動成功,20台車,50台車……直到上百台車聯動,系統依然流暢運行。我們成功了!
效率是碼頭的生命線,沒有效率一切都是零。2017年10月,碼頭的平均裝卸效率提高到30箱,實現了對人工碼頭的全面超越。2020年8月,我們又將裝卸效率提高到36箱,最高效率達到47.6箱,連續6次刷新了自己保持的世界紀錄。一輪又一輪的自我超越,讓這座碼頭擁有了超越碼頭本身的意義,“中國效率”成為全球自動化碼頭的標杆!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
找記者、求報道、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