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潮流從來浩浩蕩蕩,奔流向前;發展的腳步總需披荊斬棘,不進則退。開啓“十四五”,踏上新徵程,甌海步入實現精彩蝶變、能級提升、轉型跨越的戰略機遇期和關鍵突破期。2021年,甌海區將聚焦“創新創造”,在打造區域創新策源地上開新局,堅持把人才和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地位,推出更多“源於甌海、引領前沿”的硬核技術,保持創造性張力,讓創新成為甌海最鮮明的特質,深度融入全省三大科創高地建設和全市“一區一廊一會一室”創新格局,形成“高峯凸顯、高原崛起”的創新發展態勢,催發創新源泉噴湧而出。
2020年底,華中科技大學温州先進製造技術研究院新一輪合作協議正式簽訂、上海大學温州研究院簽約落地......一系列利好消息都為2021年甌海區開展創新平台提能造峯行動奠定了主基調。2021年,甌海將以打造高能級平台集羣為導向,佈局“一核一軸五鎮”科創帶,依託“1+9+X”校地合作,連片打造五大特色小鎮,努力構建全市最優的新型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深化自創區“八大攻堅”和環大羅山科創走廊“九大場景”建設,打造“一區一廊”建設首位區。全力做好青科會“七個一”成果落地見效“後半篇文章”,加快建設“一器一園一基金”承接峯會成果。
今年甌海區將新引進高能級平台2家、超億元創新項目8個以上。建成青科創業園,落地產業化項目10個以上。主動參與甌江實驗室建設,積極推進浙大温州研究院佈局建設省重點實驗室,加速落地上海大學温州研究院,實質性運營温州數字經濟研究院,打通“從研究院到產業園”的全流程轉化通道,確保國家大學科技園產值突破35億元。實施特色小鎮建設2.0版,建成時尚智造小鎮會展中心、設計學院。
2021年,甌海“人才版圖”將持續擴張。以打造區域創新人才“蓄水池”為目標,大力實施“鯤鵬計劃”,聯動推進人才“引育留用管”五大工程,構建全生命週期人才服務體系。加快建設浙南人才大廈,匯聚天下英才來甌海築夢追夢,力爭創新類領軍人才突破150人,新增領軍型人才項目30個、新動能工程師20人、留甌大學生1萬人以上。同時加快推進企業融入温州(嘉定)科技創新園等“科技飛地”,大力推進與長三角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的聯動發展。推進建立科技創新容錯機制,營造鼓勵創新、包容失敗的濃厚氛圍,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
甌海產業創新優勢日益凸顯,今年將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深入實施科技企業新“雙倍增”行動,打造由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成長科技型企業、瞪羚企業組成的創新型企業集羣。加快重點領域技術佈局,圍繞優勢時尚產業,強化研發設計能力,夯實汽摩配、電氣機械兩大關鍵產業優勢,培育數字經濟、生命健康兩大百億級新興產業集羣。確保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業200家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投資額分別增長9%、10%以上。全面推行“揭榜掛帥”機制、攻關“卡脖子”技術10項以上,實行企業研發投入正面激勵,確保規上工業研發費增長15%以上。
在行業持續深耕產品研發、產業集聚和優勢打造的爆發下,甌海將借勢深入實施創新生態最優區“十大舉措”,推進“產學研用金、才政介美雲”高效協同聯動。深化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建設,完善推廣技術產權證券化試點經驗,確保科技成果轉移轉化300項以上。推進自創區“一區五園”的對接合作,探索跨區域創新創業協作新型模式。開展主導產業的區域分工協作,推動產業跨區域聯動發展。主動融入科技資源開發共享平台,擴大科研儀器設備共享範圍。支持在甌企業、高校與長三角重點院校開展科技聯合攻關。支持企業建立海外研發機構,開展跨國技術轉移。
聚焦研發創新積極性提升,探索“科研人員科技成果所有權及使用權共享機制”改革;聚焦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多層次資本市場健康發展,加速技術產權資產債券化試點改革提質擴面。同時,加快“甌資通”科技板塊開發應用,打造科技金融雲服務平台、科技金融資源庫,探索天使投資、創業投資、投貸聯動、科技保險等新模式新產品。
記者:莊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