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熊孩子,父母往往會非常頭疼:打不得,也罵不得。這個時候,部分“自以為是”的家長髮現了這麼一個神機妙算——假意遺棄,也就是説,當孩子調皮的時候,父母輕飄飄的一句“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這句話可謂屢試屢爽,可真的沒有父母意識到,這句話其實是在透支自己和孩子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親子關係嗎?
一、對孩子的傷害
1、孩子內心安全感的降低
父母之所以常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是因為這句話似乎真的能起到震懾的作用。的確,孩子也產生了恐懼感。他們恐懼着被自己最親近的父母拋棄,從而整個人處以膽戰心驚的狀態。對於成長中的孩子而言,這句話會大大地降低他們內心的安全感。
2、親子信任感崩塌
孩子和父母的温情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一步步的相處當中磨合的。可這一句話一旦説出口,孩子對家長那份好不容易構建起來的信任感又會隨之崩塌。甚至,孩子不想嘗試着努力去修補,甚至是逃避着這份親子關係。在現實生活當中,這也是很多孩子和父母有隔閡的原因,他們的內心雖然留戀着這一份温暖,可他們更害怕被再一次狠心對待。慢慢地,孩子和父母也就漸行漸遠了……
3、孩子的自我評價被影響
積極而自信的人,在發現自己短板的同時,也會看到自己的長處並且欣賞自己的長處。可假如被父母“遺棄”過一次,他就會陷入自卑的漩渦當中,思考是不是自己太差勁了,爸爸媽媽才會動了“拋棄”自己的想法。這個影響也伴隨着孩子的一生,即使進入學校、踏入社會,儘管自身已然非常優秀,但因為原生家庭以及年少的心理影響,他缺少了一雙發現美的眼睛,他眼裏再也看不到自己美的點。
二、家長的雷區
1、“遺棄式威脅”
“你再哭,我就不管你了”,“你再犯錯,我就讓警察把你帶走”類似這樣帶有脅迫感的話。試問誰人不會哭,誰人不會犯錯,更何況是稚嫩的孩子呢?在大人眼裏,這只是一句威脅,畢竟沒有任何一個人捨得放棄自己的親生骨肉。但在小孩子看來,那句刺耳的話配合着家長兇巴巴的表情,似乎會成真。自從父母説過那句話後,孩子就開始變得焦躁不安,他擔心某個時候,自己就會被拋棄在大馬路上了。
2、轉身離開
面對犯錯或者哭鬧的孩子,家長選擇轉身離開,“眼不見心不煩”。這個時候,家長的情緒終於得到了釋放,長長地舒出了一口氣。可家長永遠不會注意到的是,身後的孩子默默地看着家長頭也不回的瀟灑背影,呆滯在原地。這一輩子,父母的決絕都會在孩子心裏生根發芽。這份沉甸甸的心理壓力,無論父母以後怎麼修補,也還是於事無補罷了。
3、否定式批評
“你怎麼這麼笨啊,這點事都做不好”,“你真的太讓我失望了”……這些話是不是很熟悉呢?沒錯,這就是當代父母面對孩子常常用到的口頭禪。這種帶有否定意味的批評,除了會打擊孩子的自信之外,一無是處了。父母明晃晃的嫌棄,加載的是孩子無窮無盡的懊悔,他不斷在心裏質問自己,“難道我真的這麼差勁嗎?”所以,少一些否定,多一些肯定吧。
總結:愛,固然需要教育。可孩子需要的,從來都不是“假意遺棄”的教育,這些受傷的教育如影隨形,伴隨着孩子的一生。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當中,家長務必要“避雷”,別再傻乎乎地踩進“假意遺棄”的泥沼而無法自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