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父母總是把孩子當成是自己最大的投資,這不僅是父愛、母愛和親情的體現,也是我們注重未來的最好表現。雖然現在的家庭都已經解決了温飽問題,但是我們看到絕大部分家庭的生活壓力依然巨大。
家長們自己總是省吃儉用,而對於孩子的需求則儘量滿足。不管是衣食住行還是孩子的學習生活,我們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各方面條件都不比別人差。但是我們依然要提醒廣大家長,日常消費要結合自身家庭情況,不要過分追求高價格的東西,也不要生活在攀比之中。
水果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採購的食品,然而近年來水果價格越來越高,加上很多國外水果和高級品種湧進市場,這使得大家花在水果上的錢也越來越多。例如很多人喜歡吃的榴蓮就是一種比較昂貴的水果,買一個至少要一百多元。
小美和小芳從小就是好朋友,畢業後一起到城市打工。因為沒什麼特長,所以都是普通民工。兩人幾乎在同一時間收穫了愛情並且都有了自己的孩子,因為兩家人經常聚在一起,所以生活習慣和理念也基本相同。
受小美和小芳的影響,兩人的兒子從幼兒園開始就迷上了榴蓮。但是因為經濟原因,買榴蓮對於兩個家庭來説都是一種奢侈。前不久在超市,兩位母親和兩個孩子都在水果攤位前駐足,看着眼前28一斤的榴蓮,兩個孩子都跟媽媽嚷嚷:“媽媽我想吃榴蓮。”
一向疼愛兒子的小美説道:“買,兒子想吃啥都買!”隨後就付錢去了。對於小美而言,自己降低伙食標準就能讓兒子吃一次榴蓮,她很情願。而小芳則對兒子説道:“孩子,榴蓮價格比較貴,咱們要學會適當節儉,你想吃媽媽給你買,但是買一個小的好不好?”
兩位媽媽最後都選擇了順從孩子,然而處理方式和應對話語卻不一樣。殊不知這些細節已經開始影響孩子的觀念,甚至已經開始影響孩子的人生,這必然會導致兩個孩子開始變得“不同”。
第一、 孩子金錢觀不同
家長總是避諱跟孩子談錢,然而在很多時候,讓孩子形成正確的金錢觀其實大有好處。金錢觀正確的孩子,能夠儘早懂得金錢的意義,能夠養成勤儉節約、不攀比炫富、根據情況消費的習慣,同時還能體會到父母賺錢的不易,養成存錢的好習慣。小芳的兒子不僅感受到了母愛,還對金錢和家庭情況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樣的孩子將來更加樸實、更加能吃苦耐勞、更加能體諒父母。
第二、 孩子消費觀不同
小美的做法雖然讓孩子非常滿足,但是會讓孩子形成不恰當的消費觀,甚至會讓孩子產生享樂心態和超前消費意識。因為他認為,自己能夠暫時獲得享受是最重要的。而小芳的兒子則能夠聯繫實際,根據自身條件平衡自己的生活習慣。
第三、 孩子性格不同
家長的舉動和做事方法對孩子的心理有着很大影響,而這也必然會影響到孩子的性格。小美寵溺孩子的做法會讓孩子永遠得不到滿足,更是會形成向父母一味索取、不懂得體諒父母的心態,這樣的孩子將來往往會變得張揚和任性。而小芳的兒子則更容易形成完善的人格,懂得自律、懂得感恩、懂得結合自身的狀況採取不一樣的處事態度。
結語:雖然兩位媽媽的家庭條件差不多,但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已經開始有了一些小差異,但是小型差異的累積必然會對孩子產生質的改變。對於兩位媽媽的做法,大家有什麼看法?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