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麻醉手術中心主任劉進向醫院捐了一個億,用於推動中國的“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一個月前,這個新聞在網絡上引起了廣泛熱議。一個麻醉科醫生如何獲得一個億?又為何去推動一個看似和自己的學科無關的制度?《面對面》記者近日對劉進教授進行了專訪。
一個醫生是如何賺到一個億的?
一個醫生是如何賺到一個億的?這與一份去年簽署的合同有關。2020年6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與相關藥企簽署了包括“超長效局麻藥”和“新型骨骼肌鬆弛藥物”這兩項新藥在內的專利許可及項目合作開發合同,合同總金額高達7.5億元。按照華西醫院科研成果轉化激勵政策,作為研發者之一的劉進教授獲得了1億元獎勵資金。
記者:這兩種新藥的價值在哪兒?
劉進:介紹一個大家比較容易理解的藥我們叫超長效的局麻藥,我們國家一年有七千萬個手術,而且每年還在以10%的速度增長,病人手術完了之後一般都要有三天中到重度的疼痛,防止這個疼痛最好的辦法就是有一種藥,超強效的局麻藥也可以管三天,在刀口周圍給它封閉一圈,不讓刀口的疼痛傳到神經系統,我們這個藥大概現在還管不了三天,可以管50個小時,比原先只管10個小時管20個小時的也是一個重大進步,我們這個藥不是緩釋的,它還可以做成緩釋,那就可以達到三天了,所以它的臨牀應用價值是很大的。我們這個藥已經研究了八年,至少還需要五六年才能真正上市。
記者:一個藥需要十四年的攻關,對於您和團隊來説十四年是個什麼概念?
劉進:天天想的就是這個事情,還要做很多化學實驗做很多藥物實驗,甚至我們團隊的三個骨幹教授,在這個藥轉化的頭一個星期我們還往自己身上打。我是人類第一個打這個藥的人,確認了它確實是我們期望的結果,一個星期之後才正式籤協議。
臨牀前研究表明,劉進和他的團隊用八年的時間研發的超長局麻藥,其作用時間是目前同類產品的2-5倍,同時有着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的優勢。而另一種骨骼肌鬆弛藥物,其作用是在手術過程中讓肌肉“安靜”,避免因為自發或是肌肉反射產生的不該有的運動,從而減少手術事故的發生,同時,還能維持患者的呼吸功能。當單用鎮靜和止痛藥無效時,使用這類藥物容易使病人適應機械換氣、減少緊急氣管插管導致的相關併發症。
為什麼將一億元全部捐出?
9月27日,劉進將一億元獎勵資金捐給華西醫院。
記者:據我們瞭解,您的這筆捐款是整個醫療界以醫生個人為單位捐贈的數額最大的一筆,為什麼要把這一個億捐出來?
劉進:我今年65歲了,過去65年可以説頭30年還是非常艱苦的,那時候國家相對比較貧困,這30年生活質量有了很大提高,我覺得已經很滿足了,再拿出很多錢去過更好的退休生活是浪費,所以把這筆錢捐贈出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記者:您的家人對您這樣一個決定是什麼態度?
劉進:我夫人還是很支持的,當然也需要得到她的支持。我女兒給我發了一個短信,説我是最好的父親,她為我感到驕傲。
一名麻醉科醫生為什麼把培養合格醫生作為自己最重要的事業追求?
劉進捐出的一億元將用於在華西醫院設立專項規培發展基金,主要目的是培訓住院醫師、激勵帶教師資,以及加強醫院培訓能力的建設。這是我國首個由個人捐贈設立的專項規培發展基金。
劉進:出國之前我去給我導師徐守春教授辭行,我出國的主要目的是做科學研究,他説你除了做科學研究以外,你可以抽時間考察一下為什麼美國的臨牀醫學比中國的臨牀醫學平均水平要高很多?我一直記着這個事情,到了美國之後我除了科學研究,確實也花了不少時間去考察這個事情,最後我發現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們醫學院畢業之後,直接就到各個單位甚至到鄉鎮醫院去行醫了,而美國不管你今後到多麼偏僻多麼小的醫院行醫,你在醫學院畢業之後都必須首先在比較規範的培訓基地接受三到五年的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這是最主要的區別。
出國前,劉進獲得了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醫學博士學位,成為我國第一位臨牀麻醉學博士。1989年,劉進赴美攻讀博士後。在美國,他拿到了綠卡,成為一名醫生,住院醫師規範培訓的重要性成為他回國的重要原因。
1993年,回國後的劉進在北京阜外醫院擔任麻醉科主任,從那時開始,他就下決心要推動中國的 “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從1994年開始,他在中國醫學科學院各醫院和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麻醉學科試點“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2000年,劉進調任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麻醉科和ICU主任。2003年,劉進開始擔任全國人大代表。之後10年,他連續提出“建立國家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並將其費用納入國家財政預算”的議案和建議。
“魔鬼訓練營”的訓練有多魔鬼?
2013年12月31日,國家衞生計生委等七部門聯合出台了《關於建立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制度的指導意見》,這意味着,全國所有完成了5年醫學類專業的本科學生,要繼續在培訓基地接受3年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以提高我國醫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水平。
記者:這三年時間的安排是什麼樣的呢?
劉進:各個科不一樣,原先臨牀醫學院畢業的醫學生主要掌握的是相關的一些理論和基礎知識,還沒有和臨牀的密切的理論知識和技能,這個技能還包括醫患溝通的技能,所以只有通過這三年嚴格地規範化培訓才能夠學到這方面,今後他再去獨立行醫的時候他就能夠規範化行醫。
劉進:這三年的訓練以我們麻醉科的住院醫師訓練為例,我們一般控制在每個星期不超過80個小時的臨牀訓練,其中有一天是24小時值班,80個小時還有56個小時,56個小時分配到其他5天,正常工作時間的話他們平均每天要工作11小時,又是叫工作又是叫學習。
記者:怪不得我看到網上有人評價説華西的規培叫作“魔鬼訓練營”。
劉進:像我們麻醉科的住院醫師是要求每天清早七點一刻就要開始上課了,七點四十五就要進手術間然後麻醉工作,晚上麻醉完之後還要去訪視第二天病人的麻醉,所以這樣下來的話他每天工作平均是要超過10個小時,而且這種工作時間的強度要持續至少三年。
這一“5+3”的培訓政策,由於加長了醫學專業學生就業和晉升等原因,被許多學生吐槽。學生因此戲稱劉進為“魔鬼教授”。
我國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是什麼水平?
以培訓試點華西醫院為例。目前,國際頂尖醫院的麻醉相關死亡率一般在二三十萬分之一。而2006年,華西麻醉相關死亡率大約在40萬分之一。到今天,華西麻醉相關死亡率已經降到100萬分之一。
目前,全國約有5%的青年麻醉醫師、40%的麻醉科主任出自劉進教授所在的麻醉科專業基地,這也是他所推動的醫生規範化培訓的成果之一。
劉進:現在我們主要參照美國,美國的住院醫師國家培訓到現在已經有100年了,我們從2015年正式開始到現在是六年時間,可以這麼説我們六年的時間應該説走了美國過去一百年裏面的頭六十年的時間。
記者:還有這後四十年怎麼辦?
劉進:只要得到大家的重視,我們到2049年再來跟你們比,那個時候我相信我們能夠達到你們當時2049年的水平,甚至我們有些方面可能還會超過西方發達國家的水平,當然我們今後還要繼續努力,再經過二三十年我們應該有希望達到當時世界發達國家的水平。
來源:央視新聞